《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双减”落地 孩子成长更快乐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白乐乐 朱小婉等 发布日期:2022-09-28 09:31:24 |
“双减”落地,孩子更快乐 “‘双减’之后,我们多了很多户外活动课程,艺术课程点燃了我成长的激情,精彩的课堂激发了我求知的动力。” 提起“双减”这一年的变化,马鞍山市星光学校三(1)班学生徐梦凡道出了该市许多学生共同的心声。
去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面对群众关切的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和校外培训过热等问题,马鞍山市坚持问题导向,出台多项文件,通过创新作业辅导、升级课后服务、落实劳动教育、推动家校协同等多项措施,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减负增质 作业管理出实招
下午4时20分,马鞍山市深业小学英语教师刘子青在五(1)班教室讲台前坐着,学生张涵瑞带着作业中遇到的难题上来找她解答,其余的学生正在埋头做作业。40分钟“课程辅导”很快过去,学生们当天的作业也基本完成了。“我觉得专门有一堂课的时间给我们写作业特别好,遇到不会的题还可以问老师,学习起来轻松多了。”张涵瑞说。
“学校设置了‘课程辅导’,这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对授课质量的一种提升。”在刘子青看来,“拿出一堂课的时间作为‘课程辅导’很有好处,上午教授的课程下午通过作业来检验,让学生当天消化教学内容,这对学习很有帮助。”
“双减”政策落地后,如何在作业管理上实现减量增质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对此,马鞍山市各校纷纷以增加课堂效率和创新作业设计为抓手,切实缓解家长的焦虑。
今年寒假,和县历阳镇第二小学举办了一场“展创意特色作业·秀多彩假期生活”的优秀作业展活动。活动共展出学生创意手工、手抄报、绘画、精品作业等150多件优秀作品,并由各班班主任带队,分班有序地参观学习。创意优秀作业展不仅为学生们创设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马鞍山市持续深化作业改革,探索作业减负增效的新形式。教师不断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的作业,还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实现了作业“减负增质”。
学校创新设计实践性作业
延出童趣 课后服务新升级
“丁零零……”下午3时40分,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雨山区雨山中心小学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走进班级,只见学生们正各自行动:有的正收拾书包,准备前往学校少年宫参加活动;有的在准备书和作业本,找出难解的习题,等待老师进行课后作业辅导。
下午3时50分,雨山中心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正式开始。学校少年宫各馆室里,有琴声、有墨香、有律动;各年级教室里,有学生们专心致志、勤奋学习的模样,更有老师们辛勤耕耘、孜孜不倦的身影。
“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非常好,我们家长很支持!”学生家长黄先生说,孩子参加延时服务以后,作业都在学校里由老师辅导完成了,孩子回家没有书面作业了,有了很多自主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学校延时服务不仅有作业辅导,还开展了丰富的活动,有绘画、折纸、体育活动等,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再也不用为每天上班请假接孩子犯愁了。”黄先生补充道。
对于广大家长来说,“三点半难题”是一个“通病”。早在2017年4月,马鞍山市就开始在市区部分学校试点“弹性离校”制度,并在2017年秋季学期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试点工作,在学生家长中取得了较好反响。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全面开展;2020年、2021年,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均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市50所中小学推行。同时,鼓励各学校立足各自实际,科学合理安排课后服务,积极打造特色化的“第二课堂”,探索形成了以看护照管、作业辅导、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劳动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延时服务机制,进一步丰富了中小学生课后的学习生活。
据悉,该市共有279所中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较“双减”前增加了154所,增长率达116%,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13.98万名学生、1.04万名教师参加,学生和教师参与率分别达到95.58%、94.16%。
延时服务延出更多精彩和趣味
躬耕实践 劳动教育助成长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强调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双减”政策的题中之义。
今年5月的第二周是第二个全省“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为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增强劳动意识,马鞍山市教育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劳动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快乐劳动,幸福成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期间,全市各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利用宣传栏、横幅、黑板报、电子屏、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宣传劳动教育知识和劳模精神。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利用劳动课程和主题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开展劳动实践集体活动。学生清扫班级卫生、整理学校馆室,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付出努力。马鞍山市建中学校各班级开辟植物角,通过开展养护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植物养植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品质。马鞍山市青少年实践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劳动教育资源,将课堂开展在田间地头。每一名参训学生都能在中心参与农作物的播种与采收,体会到劳动的“苦”和“甜”,收获心灵上的感悟和喜悦。
该市各具特色的劳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为“双减”赋能。
稻花香里说丰年
回归初心 家校协同聚合力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乐事。之前明知道内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但是我们又很无奈。‘双减’政策让家长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认知”。去年8月底,微信公众号“马鞍山市教育局”推送的《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针对家长关心的“双减”如何落地,尤其是校外培训机构的选择问题,发出了“四要”“四不要”的倡议,给含山县运漕中学学生家长郭先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进一步赢得家长的支持,凝聚家校合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去年9月,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曹淑芬在全市“红星家教大讲堂”启动仪式上作了一场“‘双减’之后,如何做家长”的报告,深受家长欢迎。
紧接着,马鞍山市教育局又遴选组建家校社共育专家组,建立家校联席会制度,制订《推进马鞍山市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共育方案》,深入市(县、区)教育局及39所中小学开展家校共育调研,访谈112人(包括学校分管德育副校长、政教处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等),通过问卷和座谈,进一步了解目前该市家校共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加积极有效的家校共育新课题。
针对该市教育局在家校共育上打出的这一系列组合拳,家长在越来越放心的同时也有了新的思考。“作为一名‘80后’家长,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如今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孩子更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成为时代主人翁的责任感。家长应该做的是陪伴成长,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和学校、老师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马鞍山市山南小学一名学生家长感慨。
“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落细,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卸去了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辅导的压力,家长终于有了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内力”。
一年来,马鞍山市着眼于“双减”落地过程中学生和家长“急难愁盼”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取得了“双减”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然而,“双减”不仅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同向发力、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方能照亮孩子充实、快乐、向上的成长道路。
家校共育助力“双减”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白乐乐、朱小婉、甘丽,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