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覆盖”走向“高质量覆盖”
02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3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9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3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从“全覆盖”走向“高质量覆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丁亚东 发布日期:2022-09-28 09:27:47
芜湖市课后服务惠及26万江城学子
 
  “大家请看这幅画,这里是松鼠小镇,是我们最喜欢游玩的地方。前面就是体育场馆奥体中心,它的附近是芜湖最美风景线十里江湾……现在我们上课都用上平板啦,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我们全面发展……”在今年的芜湖市弋江区教师节表彰庆祝大会上,由该区利民路小学“小画虫”社团创作的巨幅画作《新弋江 新教育 新发展》一经亮相便引来掌声无数。明亮的色彩、风格醒目的地标性建筑,处于画面C位的课堂,无不彰显出全区教育的活力和幸福感。
  在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该校“小画虫”社团三十多名师生一心扑在这幅长六米宽两米的巨幅画创作上,从内容构思到调色作画,大家将平日里在社团所学的本事都使出来,彼此间互相配合、协同创作。它的创作与亮相,不仅是献礼教师节,更是全市学校课后服务的一个缩影、一次检阅。
  为落实“双减”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芜湖市教育局始终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作为有力抓手,开展涵盖特色社团在内的“悦成长”系列课程,不仅缓解了家长“接娃难”问题,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推动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

镜湖区学校教师们正在进行旱地冰壶项目培训

无为市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学生学习口风琴
传统文化在课后服务中焕发新活力
芜湖市第三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现场

科学统筹  实现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全市32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数26.4967万名,学生参与率达93%,1.963万名教师参加课后服务,教师参与率为94%,对有需求的学生实现了课后服务全覆盖……这是截至今年8月份,芜湖市课后服务交出的“成绩单”。高参与率、高覆盖率的背后是全市对顶层设计的强化,科学统筹,稳步推进。
  “早在去年‘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我市就已经开展了课后服务,很多学校都已经根据校内的实际情况在做了。所以这一年,我们主要在之前的基础上去规范它、完善它,不再局限于全覆盖这个数字,而是要高质量地服务,让学生在课后服务里真正得到发展和成长”。据该市教育局课后服务负责人邢绘芳介绍,为保障课后服务作为“顺民意、暖人心”民生工程实施落地,芜湖市教育局不仅抽调人手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而且第一时间制订了《芜湖市 2022 年民生工程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围绕减负提质目标,实施保障服务时间、规范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落实督导评价、严格安全管理等多项措施保障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校“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方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课后托管要质量,严格落实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努力确保“学生有需求,学校就满足”。
  为推动课后服务长效开展,该市坚持课后服务全公益,由政府买单,仅过去一年,该市就投入1.1亿元用于全市26万名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支出。弋江区是全市开展课后服务的“排头兵”,早在2020年,弋江区委、区政府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以“政府买单、建长远机制,主管部门牵头、探究实施路径”的两步走方略推动公益“放心班”工程。同年底,弋江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区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1100万元进行全额补助,并将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年度办学评估。“就等于说,学生不用交一分钱,就能在校内享受到各种优质课程。”该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海涛说。

多元课程  助力江城学子们“悦”成长
  经费有了保障,课后服务开设哪些课程就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课后服务不是简单的一留了之,学生留下来后,这段时间怎样丰富它,让学生在这段时间里优质且快乐地成长是核心”。邢绘芳说,为此,该市在综合调研后创新推出“悦成长”系列课程,如“悦动”越乐、“悦读”越雅、“悦赏”越美、“悦创”越新、“悦研”越广等。目前,该市中江小学的“五味悦时光”、利民路小学的“悦纳”、火龙岗中心学校的“江城共‘悦’”等具有芜湖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群逐渐清晰、成熟。
  9月22日下午,当第三节课下课铃声一响,无为市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四(6)班学生王小熙就快速地收拾好书包,一路小跑来到二楼的陶艺室。“学了四年,很喜欢做陶艺,你看这些都是我和同学们做的成品!”顺着王小熙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教室后排,学生们捏制的口罩、鸡蛋、笔筒、柿子等各种小物件玲琅满目、栩栩如生。上课铃响后,王小熙和同学们一起熟练地和泥、捏制造型,动作娴熟,眉梢眼角藏不住的欢喜。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该校还有近2000名学生与王小熙一起乐享缤纷社团活动。“我校是2019年才投入使用的新学校,在活动场地方面比较占优势,所以学校陆续开设了11个社团,基本上能保证每名学生课后至少享受到一门社团活动。”校长包睿洁说,这些社团活动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们“三点半”之后去哪的问题,还培养了一门兴趣爱好。
  在芜湖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中江小学校园里,每天下午4时10分的铃声一响,就进入了学生们期待已久的“三段式”课后“悦时光”,即:书房悦时光、作业悦时光、社团悦时光。这段时间里不仅让学生校内完成了作业,还能在阅读里浸润成长,在社团里发展个性与特长。
  “每天下午放学后,随便走进芜湖市一所小学或初级中学,都能看到多彩的课后服务,有的是以社团形式开展的,像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无为市实验小学城南校区;有的结合校情加以提炼,像弋江区利民路小学的爱博勤美课程、中江小学的五味课程,各有各的特色”。据邢绘芳介绍,目前,全市“悦成长”系列课程日益臻熟,在此基础上,该市开展了遴选课后服务样板校工作,10所学校被授予“芜湖市首批课后服务样板校”称号,通过交流和推广“样板校”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区域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信息化赋能  课后服务有了“智慧翅膀”
  在弋江区利民路小学,学校的走廊、墙柱上随处可见一幅幅优美的书法作品,巨幅画作《新弋江 新教育 新发展》更是吸引了每个经过的行人的眼睛,让人不由得停下来驻足观看一番。校长王明芳自豪而又满足地说:“这些书画作品可都是我们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成果。”
  “今年5月,芜湖市教育局公布的全市首批10所课后服务样板校,利民路小学便是其中之一。利民路小学目前有在校生2000余名,今年课后服务社团新增16个,达到了80多个。对于像利民路小学这样学生数比较多的学校,如何实现课后服务课程的精准管理,成为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芜湖市弋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薛萍说。
  据薛萍介绍,从去年开始,弋江区便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阵地作用,倾力打造课后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化、数字化。在“取经”合肥市等地的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后,该中心搭建了课后服务云平台,利用科技赋能,为“双减”背景下优质的课后服务工作“持续发力”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为全区课后服务数字化转型注入新活力。目前,使用的“鸿合三点半”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全区管理系统、学校管理系统、老师移动端应用、家长移动端应用、驻校运营管理系统、课程审核管理系统等。
  现在,弋江区23所学校已经全部完成平台覆盖,所有弋江区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课后服务选课,学校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对课程的精准管理。
  “以前老师上课都是纸质签到,我校班级数也比较多,对于日常的考勤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一学期下来关于考勤的考核材料保存管理难度也很大。但是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通过查看平台大数据看板,总览每个班级上课具体情况,包括学生人数、教师人数、课程数量以及热门课程排名等。同时,还可以看到哪些课受学生喜欢,报名的人多,哪些课学生不是很感兴趣,报名的人少。课程开始之后,我们的老师巡课可以及时拍照上传到平台,对于上课学生的签到点名也可以及时地将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课程进行反馈。一方面既减轻了学校、老师的负担,同时还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对于该平台的好处,利民路小学副校长汪仕宏深有体会。
  此外,通过这个平台,也为该区教育局的相有关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不夸张地说,现在区教育局实现了足不出户便可身临一线”。陈海涛说,基于平台技术对学校课后服务上课情况科学管理,帮助局校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推动课后服务形成平台化监管模式。

牵手高校  大学生志愿者变身“小老师”
  9月21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本学期的第一节美育课程正式开课,又一批“小老师”走上该校讲台。有了上学期的“试水”,学生们对这群“小老师”的首次亮相又多了一层期待。
  “这些‘小老师’主要是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和美术专业的学生志愿者。上学期,我们招募了34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走进我们的课堂,开展乐器、绘画教学,学生们都很喜欢,反响很好。”该校教务处副主任赵姗姗介绍道。
  同样迎来“小老师”的还有芜湖市马塘小学。这两年,该校为了课后服务覆盖到所有有需要的学生,陆续开设了二十多个科目,让原本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师资略显紧张起来。“当时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了大学生志愿者课后服务招募双选会,各所中小学都派人去遴选志愿者,我当时想来想去都不放心,决定自己去”。马塘小学校长张克银回忆道,在那次双选会上,他一下子选中了五名安师大大学生志愿者,分别教学剪纸、儿童画、播音主持、舞蹈和葫芦丝等。“我到现在都记得,有个叫刘薇的大学生志愿者第一节课教学生们剪纸,教得很好,学生们眼里的那种光,我是不会忘记的”。
  为破解课后服务“师资难题”,芜湖市教育局创新开发芜湖市中小学“明日行知青悦课堂”大学生志愿者课后服务项目,联合团市委和在芜高校,共建优质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助力解决“三点半难题”。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工程大学作为首批课后服务“合伙人”,建立课程资源库和师资库,既为芜湖各中小学提供优质课程,助力“悦成长”课程实施落地,也有效缓解教师负担,解决课后服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个人才华展示的平台,成为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和“行知计划”招引和培育青年人才扎根创业、建立功立业的“强磁场”和“实验田”。
  去年秋季开学,该市在上述两所高校首次公开招募了98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一到周五下午3时半至5时半,志愿者们走进学校,化身为“小老师”,协助学校开展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艺术素养、实践创新等各类特色课程。他们的服务得到了所在学校的好评、学生们的欢迎。
  “今年上半年招募通知发出去后,共吸引了500多名大学生踊跃报名,还是非常火爆的。这学期我们还将继续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无论是规模、声势还是大学生们的积极性估计都会比去年更高”。安徽工程大学负责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工作的一名负责人说,参与到课后服务,不仅缓解了地方学校的师资压力,对于大学生志愿者个人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历练和成长。

项目试点  丰富偏远农村学校服务内涵
  “玩起来就像‘老鹰捉小鸡’游戏一样,学生们都很喜欢。”开学以来,一款叫卡巴迪的运动项目成了芜湖市很多学校师生们的“心头好”。与它一起“圈粉”的还有旱地冰壶、飞盘、体育舞蹈、健美操、国防体育运动等特色课程。
  “这些都是从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体验产业学院新引进的一些试点项目。8月底,该院领导亲自带队,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跑,送培上门,以确保开学后这些特色课程能够在课后服务中落地生效。”邢绘芳说,为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村偏远学校,推动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试点工作,今年秋季学期,市教育局联合安徽工程大学实施国防体艺特色“双减”项目进校园工程,活动覆盖全市各县(市、区)23所学校,推动和打造一批国防体艺特色学校。
  同步推进的还有“科技馆里的科学课”这一试点项目。为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芜湖市教育局还携手市科协开展“利用科普资源助力双减”活动,来自全市各大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以及中小学的264名科技专家、科普教育专家,以及包括芜湖科技馆、镜湖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在内的50所科技场馆联盟加入到“双减”工作中来,打造24个“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学校和单位,助力20所偏远乡村学校开展“科技馆里的科学课”试点工作,为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和科普服务。9月12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芜湖市主场启动仪式上,2500套《科技馆里的科学课》活动资源包赠送给试点学校的学生们。
  “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去一趟科技馆跟去图书馆一样方便,但是对于很多农村学校来讲,他们没有这样的资源和条件。这项试点项目的落地,无疑是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探知科技的窗户”。邢绘芳举例道,该市一所偏远农村学校——赵桥小学,无论是硬件上,还是师资配备上,都不具备开展科普课的条件。然而在成为试点学校后,在接受相关的师资培训和科普包的配置后,该校学生也能近距离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像人体导电、大象牙膏、滴水成冰、水往高处流、纸片托举、隔空取水、火箭发射等科学实验,让那里的学生一饱眼福。
  “这些试点项目的落地,真真正正地丰富了课后服务,在学生的心灵上种下了一颗颗科普的种子。”陈海涛说,在日前举办的弋江区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上,全区一千多名学生参加活动,集中展示了弋江区科普特色项目,现场进行了航模表演、科学实验、科学展示、专家报告等多项活动,科普教育氛围空前浓厚,“每个学生眼里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求知欲,脸上写满了体验后的喜悦,这些不正是‘五育并举’最该有的模样吗?”
  邢绘芳说,为持续推进“双减”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局还将继续在课后服务工作上做出探索和实践,利用优质社会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推动课后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芜湖一中教育集团中江小学学生在课后服务中感受科技魅力

多点开花  书写优质均衡的教育新样板
  新学期开学已有近一个月,全市新一轮课后服务正如常开展着。相比过去一年的探索,无为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钱克斌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长们的知晓率、满意度越来越高。
  原来,早在该项工作启动之初,无为市教育局就公布了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等五类举报电话,接收社会监督。“当时家长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打来电话询问的,我们都要做好解释工作。今年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这样的电话了。”钱克斌说,与满意度同步提高的是课后服务的整体参与率,目前无为市79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100%提供课后服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达到4.9219万人,占比90%,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有4535人,占比90%。
  “准确地说,课后服务高质量推进,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邢绘芳说,作为教育的主体,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更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技能和特长,学生们越发的自信和阳光。
  芜湖市火龙岗中心学校是弋江区唯一一所保留农村教育管理模式的学校,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每一个走进该校的人,都会被她的教育活力所感染:每天课后服务,全校师生集体展演,或齐跳韵律操,或舞起太极功夫扇,或陶笛齐奏,蔚然壮观。2021年春,该校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全市率先开设了游泳课程……一项项创新之举,让该校接连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芜湖市传统体育项目(游泳)学校”等荣誉称号。“现在这里的孩子,个个精气神十足,阳光开朗,表演时丝毫不怯场。”邢绘芳说。
  在市教育局、市科协等部门大力推动下,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丰富多彩,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丰硕,近两年,一百多名选手在国赛、省赛摘金夺银。日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芜湖市第一中学代表队,分别在2022年北京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TAI智能车挑战小学组赛、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旋翼赛机甲大师空地协同对抗赛中夺取全国冠军。
  随着课后服务多点开花,逐渐形成了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良性发展局面,在此基础上,该市遴选出第一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学校并上报,镜湖区解放西路小学课后服务案例《爱心托管,相伴成长》成功入选省中小学课后服务第一批典型案例,芜湖市课后服务的做法和措施多次在省教育厅“双减”视频工作会议中受表扬并在教育部“双减”平台“典型案例”中进行展示。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邢绘芳说,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有力之举,不仅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家长“接娃难”问题,纾民困、暖民心,用行动践行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下一步,芜湖市将继续全力以赴打造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地,争创“五大融合”高质量发展芜湖样板。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丁亚东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