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生看望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青年志愿者 图片新闻 共青团芜湖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开幕 宣城市举行“经济新动能·民企新力量”青年企业家沙龙活动 时代赋能“背篓少年”追梦路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3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35期  下一期
时代赋能“背篓少年”追梦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风吟 发布日期:2022-09-23 10:43:57

 □风  吟

  近日,一名背着背篓上赛场夺冠的网球少年“出圈”,引发网友广泛关注。8月底,在广州市举行的2022亚瑟士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上,一名背着背篓的14岁佤族少年成为“黑马”,夺得U14组男单冠军。这名来自云南省沧源县大山深处的男孩名叫王发,皮肤黝黑、笑容灿烂,背篓里放着一副球拍,行走在赛场上,眼里有光,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背篓少年”。
  8岁打球到现在,王发一共穿坏了54双鞋,每天挥拍不低于7000次。用教练的话说,从大山深处选中“背篓少年”的原因,是他们身上的淳朴、拼劲和韧性,然而他们的网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不知网球为何物,到多次摘金夺银,从大山深处走来,到夺得全国冠军,“背篓少年”成名背后,取决于自身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拼搏,也离不开教练团队的慧眼识珠和因材施教,更是新时代关怀赋能大山孩子,让他们拥有更多人生出彩机会的缩影。人们常说当下是“最好的时代”。笔者认为,对于那些生长在贫瘠的土壤里,依然勇敢追梦、坚韧逐光的少年来说,为他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架起一座通往外面世界的桥梁,搭建一个可以拥抱梦想的平台,营造全社会引领、呵护、赋能青少年追梦逐光的氛围,这可能就是“背篓少年”们所期待、所幸会的最好时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