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孙宜昕:躬行乡村教育 书写青春芳华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2-09-21 11:10:58 |
人物简介:孙宜昕,砀山县刘新庄学校教师,入选全国2022年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2009年,即将到学校报到上班的头天晚上,孙宜昕兴奋得彻夜难眠,涌现在脑海里的是美丽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天真活泼的学生。毕竟,当教师是他从小立下的志愿。“小时候,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问父母问题的时候,家长有时答不出来,有时答非所问,有时干脆把孩子糊弄走,但老师总是能说得头头是道,好有知识,真是神啊,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孙宜昕回忆道。
报到上班的当天,当他走进宿州市砀山县周寨镇刘新庄学校时,看到的是窄小的校园,两层破旧的教学楼,坑坑洼洼的路,杂草丛生的操场,一张张陈旧不堪的办公桌。刘新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处,经济条件落后,留守儿童居多。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出乎孙宜昕的意料。他一遍遍问自己:这样的工作环境,我要留下来吗?留下之后,我又能坚持多久?
此时,孙宜昕想到了他的奶奶,也是他最敬佩的老师。奶奶是农村小学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容和语气,一直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奶奶原来所在的村小比这环境还要差,不也坚持下来了吗,留下来造福一方,培养这里的孩子今后不再落后,让这里的孩子也能受教育。”孙宜昕说。
因为物理科目的教师紧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孙宜昕,被学校安排教授物理。“当时可真把我难住了,但不能给学校添麻烦,我就硬着头皮接下来了”。孙宜昕回忆道,当时每天都要研究教材教法到半夜,第二天再向其他老教师请教,没课的时候,就去旁听其他教师的课,下课后与他们探讨教材和教法。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还要拥有自来水”。这是孙宜昕给自己的要求。他直言,因为乡村学校的任课教师较少,所以日常的教研并不能很好地支撑教师的成长,因此有机会便“走出去”,把好的方式方法“带回来”。如今,这个从汉语言教学转行到物理教学的孙宜昕,不但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着力于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讲解大气压强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覆杯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让学生利用废弃的水笔芯自制喷雾器;在探究光的色散实验时,让学生到操场上利用水和平面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在探究速度的变化一节时,让学生分组到操场进行探究,同时利用学生爱玩的玻璃球在斜坡上进行探究……
在承担校内教学的同时,孙宜昕还负责送教上门,因为“一个都不能少”是他的教育准则。学生周磊先天多重残疾,无法在特校继续学习,转学至刘新庄学校后,孙宜昕负责送教上门。孙宜昕首先调查了解了周磊的基本情况,他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足,导致智力障碍并伴随多重障碍,口齿不清,流口水,见生人就发脾气、摔东西……为了改变周磊的情况,孙宜昕认真钻研专业书籍,制订周密而详细的康复计划,同时还不忘向他原来的班主任及其父母了解情况,最终选择了多重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康复训练,现在的周磊已能够独立活动了。
已经从教13年的孙宜昕告诉记者,学校的条件已经大有改观,原来两层楼重建为一栋四层的教学楼、一栋三层的综合楼,还有了男女生宿舍楼、教师周转房,能同时容纳1000人吃饭的食堂,学校的操场得以硬化,配置了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现在每个年级又建立了一个智慧课堂教室,办公室添置了新桌椅、配备了电脑,校园里架设了太阳能路灯,校门也是电动门了,学校配置了安保人员,学生吃上了营养餐……这些年学校也不断补充特岗教师,但很少有三年期满留下来的,大部分都选择三年后调走或者考入其他条件好的县城学校或者乡镇学校。
多年来,孙宜昕收到过不少“橄榄枝”,但他始终坚守在该校。“我舍不得这里的孩子,我已经与这里的孩子们融为一体了。我离不开孩子们,孩子们也离不开我。”孙宜昕说。
孙宜昕为学生答疑解惑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