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名师表彰大会上,凌新喜获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名师殊荣。
从普通教师到中国第一届职业教育硕士、高级讲师、教务科科长、省“百名科技专家进乡村学堂讲科普活动”优秀授课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首届职业院校名师,凌新在不懈地追求中感受诗意人生。
让课堂充满诗意和激情
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在凌新走上讲台的第一天,他就暗暗发誓:“争当一流名家,绝不当平庸的教师。”
或许因为他有教师的天资,或许因为他付出的汗水更多,他的课堂总是灵动多彩,充满智慧和诗意。
在阜阳工业经济学校,我们走进凌新那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堂——
教室里回荡着奥林匹克主题歌,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教室前面的屏幕上随后播出的奥林匹克经典视频更让学生睁大了眼睛,正当大家全神贯注之际,凌新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把学生带入了奥林匹克历史,所有的学生都活跃了起来,抢着回答凌新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快成了课堂的主角,大家意犹未尽,下课的铃声响了,凌新圆满完成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一课的教学任务。时值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召开,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轻松掌握了知识要点,还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加充满期待。
“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学习,让知识在快快乐乐中传递”。凌新备课时不是备如何教,而是备学生如何学,他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他所在的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大都不太好,并普遍对英语缺少兴趣,但学生只要听了他的英语课,很快就会喜欢上英语。因为他总是把发现、培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最喜欢上他的课,那些精美课件的视觉冲击和凌新纯正流利的口语,时常让学生陶醉其中,他的英语课堂常常生动得学生无法分心。课堂上,学生总是目不转睛的看着凌新,真担心一不小心会漏掉了任何一部分。
这样的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多年来,凌新所带升学班级成绩在阜阳市同类学校高考中始终名列前茅,对口高考英语总成绩150分,他所教的班每年至少有10人达到140分以上。
“凌老师博学而幽默,课堂上总是很自然地流露着幽默和风趣,您的课堂总是充满着知识性和趣味性,不知不觉45分钟就过去了。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成绩自然进步得很快。现在我已经通过国家英语六级并能说一口流利的口语,并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真的很感谢凌老师。”2004级对口升学班学生周婧婧至今至对凌新仍怀感恩之心。
作为学生心目中的名师,凌新继2004年获全省优质课说课大赛一等奖之后, 2006年获“中职杯”全国英语优质课(说课)大赛一等奖,其出色的课堂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大赛评委,代表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最高水平。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无论是当班主任、任课教师,还是当教务科科长,凌新和学生相处得总是水乳交融,他既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
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参赛选手已连续两年在阜阳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团体第一名,凌新作为每次参赛的总领队,笑容一直挂在脸上,总是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参赛的每位学生总把他当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凌新面前,心情再沉重马上也会跟着他轻松起来。
2007级学生吴涛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普通车工组三等奖,实现了阜阳市职业教育史上的新突破。拿到获奖证书的那一刻,吴涛激动地搂着凌新的脖子,感谢凌新给予的鼓励。吴涛不会忘记在比赛前的那段日子里,面对各路强手,他一时失去信心,感到特紧张,凌新像兄弟一样给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循循善诱为他减轻心理压力,最终轻装上阵,发挥了正常水平。
2003届学生吴全俊,右手残疾,在对口高考前一度过于自卑,总感觉周围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她。一天中午,她突然哭着对班主任凌新说,想离开学校,不再参加高考了。凌新像朋友一样,没责怪她,问她,你右手残疾,如果不努力考上大学,回到农村,不是更难生存吗?努努力,加把油,凭你的学习基础肯定能考上理想的院校,关键时刻一定要自信。吴全俊擦干眼泪,重新振作起来,两个月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科技学院。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公司做会计的吴全俊逢年过节总是怀着感恩的心给凌新发祝福短信。
2002届学生周婧婧考入安徽农技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毕业后通过努力考入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至今她仍然不时给凌新打电话,念念不忘当年给予她的鼓励和帮助。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一种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成就感就会在凌新的心中油然而生。
现在富士康集团北美区域做财务工作的王子丹永远不会忘记凌新兄长般的关爱,家庭贫困的王子丹,个子大饭量也大,上学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饱饭,班主任凌新像兄弟一样关爱他,时常给他些贴补,不仅帮他吃饱饭,还把自已的衣服拿给他穿。王子丹到富士康上班的第一天就给凌新打电话:我终于靠自己的双手吃饱饭啦。
有人说,教师是一片云,为学生遮挡烈日骄阳,又给他们带去知识与信念的雨露。凌新在给学生带去那片云彩的同时,他也时常被学生的朴实真情滋润着。每到逢年过节,凌新的手机就会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发来的问侯短信,并不时有学生结伴前去看望他,甚至有不少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遇到什么问题也总是想听听凌新的意见,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凌新更是知心朋友。
为职业教育建言献策备受关注
凌新虽然整天都在校园里忙碌,但他的视野却格外开阔,思维异常活跃。作为阜阳市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省委信息员,他居高望远,不忘自己担负的职责,时刻思考着阜阳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阜阳市作为人力资源大市,针对全市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切实推进农民工技能就业?面对阜阳市职业教育的现状,如何做大做强阜阳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师资匮乏,如何才能破解“双师型”教师短缺的困局?
凌新深入调研,潜心思考,申报并已结题的一个又一个省级课题受到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
凌新站在中国职业教育的潮头,对职业教育的前沿理论动态了如指掌,因此,他发出的声音更响亮。他撰写的《以创新的理念构建阜阳职教大格局》,因立意高远,观点新颖,在阜阳市政协二届四次会议上,这篇大会发言赢得热烈掌声;他撰写的《构建中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保障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在阜阳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作为大会发言备受瞩目,其主要内容被《阜阳日报》、《颍州晚报》、阜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转载。
凌新所写有关职业教育的提案大多受到阜阳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9年的“两会”提案《关于加快建立阜阳职教园区的建议》被列为阜阳市“两会”重点提案后,成立由市长亲自挂帅的阜阳市职业教育园区领导小组,看到占地5000亩的阜阳市职业教育园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凌新感到了无限快慰。
2011年1月,在阜阳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凌新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被当选为阜阳市政协常委。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意召唤。在凌新看来,教育是心灵的舞蹈,快乐而充满诗意,自己从事的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首诗,在职业教育的百花园里,他富有诗意地感受着精彩的诗意人生。
凌新现场讲解机械维修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