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伟:在热爱中书写不平凡的职业教育 李明玉:用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03版:迎接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3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9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31期  下一期
李明玉:用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柴家峰 刘浩 发布日期:2022-09-14 10:24:24

  马鞍山市花山区金瑞小学校长英语教师、李明玉扎根教育32年,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默默守护着天真烂漫的学生,用激情、智慧和汗水引领教师幸福成长。她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主学习,凸显“快乐学英语”的教学风格。2019年10月至今,她带领工作室成员创建了“我帮叶老上一课”活动品牌,每周末赴和县卜陈村“叶连平留守儿童之家”送教,义务为乡村留守儿童辅导英语,风雨无阻。她所辅导的学生、教师先后有一百多人次在省级以上英语比赛中获奖;主持研究十多项省级课题,多项成果、论文获省级以上奖项并在CN刊物上发表;2020年,课题成果专著公开出版。她曾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及教学能手、安徽省特级教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模范教师等荣誉。

呕心坚守教育园地
  32载从教路,32年教育情,李明玉是学生眼里亦师亦母、呕心沥血的好教师;她是同行眼里业务拔尖、爱岗敬业的带头人;她是教师眼里关键时刻冲在最前面的优秀党员……
  多年来,她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学习英语,凸显“快乐学英语”的教学风格。一节节灵动的课例,一篇篇智慧的反思,一次次真挚的交流,一段段成长的故事……她在行动研究中快乐前行,在课程实践中幸福成长。
  她曾连续八年接任六年级英语教学,每一届学生成绩皆名列前茅,就连学困生都在良好以上。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英语社团活动,分类辅导学生,深受家长与学生的喜欢。
  她经常对大家说:“教书就是一种责任,你把责任尽到了,就会有收获。对于教育的付出,我无怨无悔!”灿烂的笑容背后支撑她的是学生们渴求的眼神,激情的教学背后支撑她的是对教育的敬畏,努力的追求背后支撑她的是源于奉献的力量。
匠心克勤教育管理
  作为校长,李明玉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尊重、信赖、赏识、关爱每一位师生。针对老城区学校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的现状,她带领教师以课题为抓手,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程,积极打造绿色生命教育校园文化,引领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绿色生命教育成果丰硕,先后取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等几十项荣誉。学校代表队在省、市多项团体比赛中夺冠。
  她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学生,主动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在学习、生活、精神上给予帮助,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信赖的朋友关系。2019年8月底,按照惯例是一年级新生报名的日子,可是校长室外,一位母亲愁容满面,原来她的女儿高位截肢,正担心学校不接收。当李明玉得知孩子的情况后,体谅一位母亲的不易,顶着压力毅然收下了这个特殊的学生。她认为教育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要让残疾儿童也享受快乐的校园生活。她的坚持没有白费,上学后,这个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基本上能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和她也特别亲。
爱心接力留守课堂
  2019年,当李明玉得知年过九旬的“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带着腰伤依然为四个班的留守儿童义务辅导时,便暗下决心:“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帮叶老分忧,为那些留守儿童做点事情,传承叶连平精神,践行职责使命。”
  恰逢马鞍山市教育局开展“我帮叶老上一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李明玉立刻行动,主动接过叶连平一个初级班的教学任务,每周日下午带领两名工作室成员,赴和县卜陈村为“叶连平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授课、辅导,替叶连平分忧。
  为了扎实开展此项活动,李明玉每周日通过上课、听课,现场发现问题,并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工作室成员研讨,针对班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情,制订解决方案,确定授课内容。一次次地集体备课,一遍遍地精心试讲,甚至路途中还在探讨某一个教学流程是否有效。从阳光明媚的午后到夕阳西下的傍晚,从橙黄橘绿的秋天到寒风凛冽的冬天。她放弃休息时间,从未间断过一节课。她不仅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业,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李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自从您来了之后,我家小石头变得爱说话了,他说您的英语课真有意思,他学得很开心。”一位老奶奶激动地拉着李明玉的手说。
  “在这里,我常常能看到孩子们那种信任与期盼的眼神,既然孩子们需要我,我就要负起责任。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我会尽我所能,让孩子们度过每一个快乐而有收获的周末。我要带头做那个传递叶连平精神火种的接力人”。她表示,只要孩子们需要,她会带领她的工作室一直坚守下去,用心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谢婷婷,特约通讯员柴家峰、刘浩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