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迎接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杨明生:守望家乡教育的“老杨树”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2-09-14 10:06:26 |
编者按 三尺讲台,关乎未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师队伍面貌发生新变化、教师思想素质得到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教师管理服务迈上新台阶、乡村教师队伍呈现新气象、教师待遇保障形成新机制。 在第38个教师节之际,本报集中报道由我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优秀教师事迹,展现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党爱国、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道德风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人物简介 杨明生,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正高级二级教授。荣获全国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化学会首届基础化学教育奖、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安徽省江淮好校长、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等荣誉称号。受聘担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九届、第三十届教育委员,安徽省第三届政府督学。现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专家、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
□本报记者 黄 慧
“我必须坚守在家乡,相比钱袋子,我还是更希望能背着情感包袱过完后半生”。从1992年9月放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读书的机会,到近年拒绝南方某市150万元年薪“绿色通道”引入的诱惑,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杨明生一直坚守在霍邱县这个曾长期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地方。
杨明生的微信名一直是“老杨树”,对此他解释道:“枝繁叶茂的老杨树下荫凉多。我愿像老杨树一样让更多的霍邱学子在这棵树下乘凉,成人成才!”
德育就是升学率
“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是杨明生办公室的牌匾内容。他将牌匾悬挂在办公桌的正前方,还把霍邱一中作为立德树人的样本校,数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开展德育实践。
在霍邱一中,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杨明生认为,德育要有文化载体,学校通过景观石、墙壁、路灯杆、雕塑、标语牌、宣传、大屏幕等,形成立体的、全时空的德育环境。此外,学校常年开展入学教育、升旗仪式、高二升高三的“我们出发了”、成人礼、最后一课等德育模型等强化品德教育。“要让每一门课程都成为承载德育的最主要的形式和方法。”杨明生说。
为什么德育就是升学率?杨明生说:“品德提高以后,学生就变得懂事了,知道为什么学,为谁学,所以,德育抓好以后,学校的学风、校风、班风都会变好,那么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也就会提升。”
要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有孩子形,要有学生样,这是杨明生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认为德育最容易做到的抓手,即养成教育。“德育就像洗脸,脸要每天洗,德育也要每天重复,你不可能通过一次报告两次活动就能让他的品德水平提高。最朴素的德育,就是规范他们的品行。”杨明生说。
改革沉下去 生源引回来
当年的霍邱县第二中学社会声誉不太好,当地老百姓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该校。1998年,杨明生担任霍邱二中副校长。三年时间,他使这所初高中学生不足900人的六安市有名的薄弱完中,一跃发展为72个教学班、4500名高中生的规模,成为省示范高中。
2014年,杨明生担任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他告诉记者,多年来霍邱的教育水平比较落后,考取名校的学生更是多年难有一例,直接导致老百姓对霍邱教育大失所望,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背井离乡选择去外地求学,诞生了一支数千人的陪读大军,每周一次的家人团聚变成奢望。大批优质生源的外流,对霍邱县教育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重塑霍邱一中的新形象,是杨明生担任校长之后的第一件事。为此,他完善了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发展走上科学化;“一案三式”“一课三备”“一卷三批”“一研三段”的系列改革成为教研的重点;坚决彻底取消了多年存在的“插班生”现象,规范招生秩序;制订多项奖惩措施,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几年之后,霍邱一中一跃成为安徽省知名度非常高的中学,不仅有效遏止了长期的生源外流现象,还出现了“生源回流、家长回乡”的良性发展态势。
此外,霍邱县长集中学、周集中学成为霍邱一中教育集团的教学点以后,在霍邱一中的扶持和引领之下,两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都从过去的不足百人,发展到目前已经超过1000人,开创了全省农村普通高中起死回生的先河。
以匠心待初心
1989年,杨明生的第一篇文章《氧化还原小结》在《现代中学生》上发表,他兴奋地在杂志的扉页上写道:“这是我播下的第一粒种子,一定会生根开花结果!”那时没有电脑,他就在纸上写手稿。九年的时间里,他写满了八个厚厚的草稿本。工作单位变化了几个,也搬了几次家,但这些印证着他对教育科研执着与坚持的草稿本却一直珍藏在他的书柜里。
那时候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邮局,每一篇稿件寄出去以后,他都会在报刊发行之日到邮局去查询。后来,邮局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怎么回事,他一出现在邮局门口,工作人员就会直接告诉他准确的信息。截至目前,杨明生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与文章六百余篇。
在教研的路上,杨明生不仅自己博识习长,还带着一批年轻教师孜孜前行。杨明生是省名校长(特级教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和六安市名师工作室、霍邱县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名师培养带教机制。近五年来,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实现了全覆盖,在中国化学会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技能与成果大赛中获奖一百多人次,平均每人三次以上,其中有四个创新实验设计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培养对象郭孝培老师还因此获得了赴美国交流展示的机会。
从教38年的杨明生明年即将退休,他表示只要有需要,愿意继续为教育事业躬耕奉献。这棵“老杨树”的一生,正是哲学家所说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
杨明生向学生解读石榴的寓意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