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阜阳市第十一中学:五育融合 立德树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马艳萍 肖继浩 发布日期:2022-09-09 18:12:36 |
学校简介 在阜阳市颍东新城区腹地,一所社会声誉日隆的学校——阜阳市第十一中学,正展示她的活力和英姿。
学校现有致富路和振兴路两个校区。致富路校区占地3.3221万平方米,各种功能室和相应设备一应俱全。校园景观多多:菁菁校园、追梦园、青春畅想文化墙、板桥听竹园、柳丝湖畔、自强文化广场、香樟大道、廉洁灯、泮池、状元桥……
振兴路校区位于颍东新城区核心位置。占地101亩,建筑面积6.6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校园为庭院式布局,建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信息中心、艺术中心、食堂、宿舍楼、风雨操场以及篮球场、乒乓球场、田径运动场等。布局合理,分合有度,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美的环境文化营造出积极良好的环境空间。
学校现有教学班103个,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272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4人。省、市、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硕士10人。
依据校情,学校适时提出“12345”办学思路,围绕“一”个育人目标(积极进取、自立自强、身心健康、学有所成),借助“二”大引擎(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通过“三”种途径(生命德育、生本课堂、生态校园),实现“四”阶段(成长、成人、成才、成就梦想)发展,深化“五”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校长黄文明
阜阳市第十一中学:五育融合 立德树人
尊重差异化,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五育融合
德育立心 培根铸魂
学校结合实际,遵循德育的发展规律,认真研究,结合校情与学情,提出“生命德育”的德育策略,寻找基于校园生活的学校德育路径,扎实推进德育之花在校园生根发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坚持课堂主阵地。学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的本质就是人的生命实践活动,社会给人的生活注入意义,给人的生命赋予价值。十一中在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丰富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实践,在实践中推动学生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唤醒自我、提升自我。在关怀青少年学生生命成长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学校注重培养责任意识,推动学生自主管理。
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十一中人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狠抓行为习惯教育,只有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才能打牢道德根基,坚定价值选择,形成自觉的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十八而志、梦想启航”成人礼、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坚定了理想信念。
智育固本 提质增效
智育长久以来在“五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为五育融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储备。学校秉承智育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智育水平,扎实推进五育并举融合,在提质增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促进教师成长。身正方为范,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学校不定期举行教师警示教育报告会;学期之初,开展“行家引领,同伴互助”培训,发扬榜样的力量。一系列举措使得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鸡汤”老师、冰花老师、轮椅老师等的先进事迹被《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学校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教科研制度,如新教师培养制度、教研组长例会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公开课制度、专题研讨制度、青蓝工程制度等。开展青年教师大奖赛、毕业班教学督导、中高考真题演练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各教研组每周组织两次集体学习和研讨,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教学研究。中、高考后,学校在假期开展新老毕业班对接会,共同总结经验,以加强毕业班的管理。在学校的培养下,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改革学生评价。学校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校探索建立了“十一之星”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从十一个维度体现对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十一星:阅读博雅之星、孝亲敬老之星、学习卓越之星、进步成长之星、体育特长之星、才艺特长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勤俭节约之星、卫生环保之星、遵规守纪之星、美德少年之星)。通过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从而有效调动了更多学生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
搭建多维之路。学校本着为了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基于学情,因材施教,除“自强班”“追梦班”外,开设多个艺体专业班,有体育班、美术班、音乐班、播音主持班、舞蹈表演班、日语班等,打造多维成才之道,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考取大学、实现梦想的机会。目前已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办学特色,取得了极大成功。近年来,美术专业多人被29所独立院校和八大美院等院校录取。
体育强基 健体塑型
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培养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生生命个体没有身体作为基础就没有了感受、体验、学习的基础。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没有身心健康,往往缺乏自我认同、缺乏自信,没有生命的活力。自信是学生发展的强大内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就是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保障,就是为健康人生铺就道路。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古希腊格言镌刻在学校操场边的石头上,不断地提醒着校园里的学生们;学校宣传橱窗,班级、廊道充满关注健康、关注运动、关注身心和谐发展的内容,让运动与健康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代代的教师和一届届的学子。
把促进身心健康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活动。一年一度的教师春季远足、趣味运动会、学生秋季运动会、踏青远足、每天的跑操活动、各种体育社团等,让学生在流汗中发展身心、在流泪中感受拼搏的酸甜苦辣,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通过课堂,不断传递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精神。
美育培元 育人润心
学校结合校情,探索“美育+”模式,让美育落实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核心就是以“美育+相关课程、校园文化、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学习生活”,重构学校美育教育多元化场景,也就是以校园时空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全视域的美育教育,由此触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在心灵上获得审美意义,在现实中找到美感,在认识上得到美的诠释。
发挥课程的主载体作用。课程是育人的主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国家课程是严谨的,也可以是“艺味”的,学科中隐藏着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等,如同盐溶于水,无处不在。
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积极为师生营造健康、美好、和谐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陶冶情操、敬业乐学的家园,学校还可以充分发挥“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走廊都能育人”的独特功能。
发挥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学校搭建各种富有美育特色的实践活动,依托艺术节、“十一之星”创造美、体验美,落实立德树人。让他们通过实践认识家乡、熟悉传统、开阔视野、学习知识、培育情感、增强能力,提高美育素养,进而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发挥“美育+生涯教育”的引领作用。拓宽美育载体,实施面向未来的“美育+生涯教育”,基础教育需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生涯教育的意义赋予更多的是接纳、赋能。学校以美育工作和生涯教育整合为切入口,重建学生信心,磨练学生意志,健全学生人格,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促进学生确定人生目标,帮助学生们探寻到了自己的未来方向,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劳育炼志 修身增益
在十一中,劳动教育是一种育人方式,通过“我为家庭作贡献”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劳动意识,认同劳动光荣的教育;劳动教育也是一种“能力”,学生通过卫生责任区,用自己的双手能够改造生活、改造环境;劳动教育还是一种风尚,“十一劳动之星”的评选表彰,营造崇尚劳动,劳动最伟大、劳动光荣的氛围,让“劳动造就幸福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
办学成效
通过细致、扎实的工作,十一中的学生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实现校训中对学生的期待,让每名学生,在十一中成长、成人、成才、成就梦想。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涌现一大批先进典型,有感人的“一元钱故事”,有拾金不昧好少年——孙秀娟,她捡到2000多元现金主动上交。
在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不断提高的同时,学业成绩也一直不断提升,保持领先。与此同时,学校教学质量也不断攀升。
十一中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阜阳市市级示范高中”“阜阳市文明单位”“阜阳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阜阳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阜阳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阜阳市市级平安校园”“阜阳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特色示范学校”“教育工作优秀单位”“校园安全管理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教育教学管理综合考评优秀单位”“教育系统体卫工作先进单位”“无邪教示范校”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颍东区政府颁发的“教学质量提升奖”“教育系统特别贡献奖”。阜阳市平安创建座谈现场会、颍东区美丽校园现场会、颍东区心理教育现场会先后在十一中召开。
一直以来,十一中质朴、坚韧、奋进。十一中人虽不好张扬,但心念每一名十一中学子,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成长、成人、成才”的办学目标。坚持“生命”教育,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让品格点亮生命;学校坚持“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成长的乐园;坚持“生态”教育,尊重差异化,让每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通讯员 马艳萍 肖继浩
体育节
校园文化艺术节
新校区大门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