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十年蝶变谱写职教新篇章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2-09-09 17:57:28 |
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始建于1986年,是经安徽省教育厅备案、滁州市人民政府、滁州市教育体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安徽省中等职业示范学校。 过去的10年,学校从占地面积不足60亩,在校生700多人,年招生不足300人,蝶变为如今占地面积300余亩,能同时容纳80多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的新校园,实现了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的华丽转身。
学校已从单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成集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型学校。
![]() 党建领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以党建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实施“345”工程,“3”即亮党员身份、亮年初承诺、亮工作实绩;“4”即带头干事、带头上课、带头教研、带头结对青年教师和困难学生;“5”即不搞有偿家教、不推销教辅材料、不参与有偿招生、不体罚学生、不酒后驾驶。以校领导、党支部书记、党员三级主体分别展开“1+x”工作法,逐步形成了“总支有品牌,支部有特色”的校园党建文化品牌。
(二)创建党建特色品牌
积极参与星级党组织创建,党总支申报“五星级”党组织。激励党员教师申报“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党建课题名称:中等职业学校党建“圆梦”工程的实践研究,让学生圆“大学梦”“工匠梦”“强国梦”,让人生出彩!
(三)实现党员纳新发展
10年来共发展党员12名,涌现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1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名。2020年9月学校被中共全椒县教体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实力立校——建设优质中职学校
(一)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新校区坐落于全椒城东,于2020年8月投入使用,总投资6.6亿元,占地308亩,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2.5221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80个教学班、3000名在校生学习。学校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入选安徽省优秀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学校拥有价值 6000余万元的实训设备。
(二)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职业教育,师资是关键。学校现有教师255人,其中高级讲师或技师共162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省级教坛新星6人,市县优秀教师45人,省市县骨干教师26人。一线教师本科率达100%。2021年和2022年通过绿色通道,在天津职业师范大学共招录专业教师25人。近三年通过县内调入文化课教师,理顺岗编关系48人。
(三)强办学品位提升。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安徽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滁州市“青年文明号”、滁州市五一劳动奖状、滁州市劳动竞赛先进集体、滁州市近视防控示范学校、滁州市足球特色学校、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2022年入选“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人才强校——培育社会紧需人才
(一)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根据专业特点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学生多元成长路径,为学生规划出清晰的成长通道。根据学生的需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将“课堂建在车间,将车间建成课堂”,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学得一技之长。
(二)分类考试逐年攀升。学校成立多个对口升学班、职业中专班,学生既可以通过参加应用型本科考试,升入本科院校深造,也可以参加分类招生考试,升入高职院校学习。近10年来,有近万名学生被高职类“双高”学校录取,打通了学生升学的广阔通道,数百人成为企业骨干。
(三)对口高考成绩喜人。为了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优势,组建高考班,通过资源共享,使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实现互融互通和有效衔接。硕果叠结,门庭荣耀。10年来,近千名学生参加应用型本科考试,被本科院校录取,创造了“低进优出”的中等职业教育对口高考特色教育品牌的新成绩,本科后考上研究生比例逐年扩大。
特色亮校——构建一流育人模式
(一)构建七彩育人体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全要素“七彩德育”体系。
(二)推进国防教育进校园。经过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塑造了学生的品格,造就了学生的刚毅性格,提升了学生的良好情操素养,使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经验交流会分享经验,用集体智慧破解育人难题,提高集体育人效果。
(四)完善“三线”育人标准。建立了“低线、中线、高线”三线德育新标准,帮助学生树立道德低线思维,引导日常中线行为,拉高努力高线标杆。及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这是育人实践上的具体创新。
(五)创新“三同”育人模式。通过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重视思政课改革创新;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协同育人,形成“一体多维全链条”的职教类型育人新模式。
(六)构建安全稳定和谐校园。实行校园全封闭管理。通过开展法治报告会、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疏散演练、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校园和谐稳定。获评全县“平安校园”。
合作兴校——拓展学生就业前景
(一)完善学生就业路径。学校建有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开发毕业生就业市场,先后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办学前教育、康复治疗技术、电子商务等五年制高职班,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办无人机应用技术五年制高职班,与京东集团共建“京东商学院”等,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
(二)实行现代学徒制度。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创维空调(安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现有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市级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3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校内外实训基地专业覆盖率达到100%,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奋斗目标,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三)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涵盖幼儿保育、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作物生产技术等14个专业,有力提升学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先后与创维集团、海尔集团、康佳集团、京东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定向培养协议。10年来,已培养800多名学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技术能手等优秀人才。
(四)社会培训扎实开展。坚持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条腿”走路,依托学校高质量的办学条件,10年来承办社会各级各类各行业技能培训500多次,2020年11月被评为滁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正在创建安徽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为全椒县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量技能型实用人才。
创新活校——实施管理创新驱动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广泛推进现代学徒制等育人模式,开展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试点证书 4个,总报考率达100%,各证书考核率93%。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提质培优行动”中有23个项目立项,在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中有7个项目立项;3个项目成为2021年安徽省中职技能大赛赛点;学生技能“菜单式”培养模式得到安徽省教育厅、滁州市教体局充分肯定,先后接待安庆市、阜阳市、滁州市等多家单位观摩。
(二)大力实施“三教”改革
1.深化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以教学场景创新、学习流程再造和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课堂革命”,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2.深化中职学校教材改革。10年来,组织教师研发紧跟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实用教材,加强在线课程和资源建设。优先使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新课标教材,建设6门校级在线课程,开发5本以上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校本教材。
3.深化中职学校教法改革。严格落实教师企业实践的规定,健全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实施教师引进、校企互聘等改革,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同步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常态化开展教改培训,专业课教学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法。
海阔春潮涌,改革千帆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已经吹响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号角,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感召下,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将不断巩固校园建设成果,推进教育科研建设,以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描绘新的宏伟蓝图。
![]()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