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悦纳“折翼天使”三十二载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素华 董宁华 发布日期:2022-09-09 18:09:06 |
走廊上装饰着二十四节气的图画,墙壁上贴着学生们自己画的画,教室门口挂着各种动物形状的班牌,楼梯拐角摆满了图书……走进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浓浓的书香、蓬勃的朝气扑面而来。如果不是校门口挂着的校名,单单从校园环境摆设,很难看出这是一所特教学校。 “虽然这些孩子身体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我们这里,没有谁把他们当特殊群体对待,他们就像普通孩子一样,正常学习、努力康复,最终像正常人一样走上社会。”说这话时,校长陈浩的眼睛不由自主地瞥向教学楼墙上的一排宣传语:让人人享有出彩的机会。
创办于1989年的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原名为铜陵市聋哑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招收对象涵盖了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多动症、脑瘫等多种类型的适龄儿童少年,并于2002年更名为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2017年,学校迁址新校,次年创办了学前康复教育,并连续承担了铜陵市三个区重度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33年栉风沐雨,为300余名毕业生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其中30多名聋人毕业生圆了大学梦。
【课程育人】
每一项工作都当作课程来建设
2021年,在普通教育战线上工作了20多年的陈浩,人事调整到该校担任校长,所育对象的变化,让他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式,思考学校发展的新出路。
“我到现在都记得,到任后值的第一个午班,就遇到两个聋哑学生闹矛盾,他俩拉扯着闯进我的办公室,不停地打着手势诉说委屈,可是我没学过哑语,看不懂手势,也不会打,那会我感觉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是老师,我是什么也不懂的学生。”陈浩说,这件事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自己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要为这里的学生、老师甚至学生家长做好服务,让他们在这里收获和悦和幸福。
随后,陈浩提出了“大课程”育人理念,从课堂教学,到日常管理,再到后勤保障,每一项都当作课程去建设。“比如说学生未来的规划问题,我们经常和老师、家长们强调,眼光要放长远点,要看到孩子三五年,甚至十年后的生活,要教会他们融入社会的技能。这个暑假我们就和大江教育集团达成了合作,在学校建了一个洗车房,前期他们派老师过来指导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如何操作,慢慢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掌握这项技能。”陈浩说。
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尤其是在特殊教育中,家长的态度和情绪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康复与成长。为缓解残障儿童家长的焦虑、自卑、压抑等不良情绪,该校将家长学校的建设纳入到“大课程”建设中,成立了自闭症、智力发展、语言发展三个家长分会,各个分会定期召开会议,家长之间分享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学校也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康复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学校还积极为家长学校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来舒缓紧张、焦虑、压抑等情绪,如家长广场舞比赛、歌唱比赛等,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下课后,看到自己的照片出现在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上,学生小龙(化名)一脸灿笑地跑进教室。被诊断为多动症的他为了多上几次电子班牌,他正努力在课堂上变得安静。“对于家长来讲,他们很想知道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对学生来讲,他们也希望自己被肯定,电子班牌就发挥起这样的作用。”副校长汪素华说,2021年,学校启动了“智慧校园”建设,每间教室门口都安装上了电子班牌,在对师生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评价、即时信息联动等方面更具人性化、智慧化。
该校的“大课程”建设还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为保障该市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自2009年开始,该校在学校人力和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坚持做好送教上门服务,并成立了“党员送教先锋队”,每月两次深入到三个区内不能入学的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家中送教育、送康复、送温暖,深受学生家长的认可。
【融合教育】
多元融合为学生打开更多可能
“同学们好!再次回到校园,大家高兴么?”开学第一课上,康复部主任赵群满含笑意地看向每个学生,一边用拖得很慢的语速同大家大家招呼,一边配合着用双手打着手势,讲台下孩子们努力着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又是一个学期,又是一段全新的融合之旅。
“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讲,学习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了将来能够融入社会,他们还要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会自理、学会生存,这样的话,融合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据赵群介绍,该校现有近200名在校生,10个义务教育班、3个学前康复班。自2017年以来,该校结合校情、学情,积极探索适合特殊儿童发展的课程改革之路,目前已初步构建“基础+特色+兴趣+校本+职业衔接”的“五合一”课程模式。如,为了培养残疾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融入社会和家庭的有效性,学校持续开展了特色劳动实践与兴趣课程,包括烘焙与面点制作、手工皂制作、非洲鼓、创意美术等,并定期组织学生走进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学习开垦菜地、种植蔬菜,使劳动教育和康复教育有机结合。
近年来,该校还积极寻求康复融合的新办法、新路子,有效整合了社会教育机构、社区资源、普通幼儿园、康复医院等多方资源,开展以学校和社区联动的社区融合、社会教育机构介入的艺术融合、走进普通学校的普特融合等多元化方向的融合实践活动,形成以学前“多向融合”的康教模式开展儿童的康复教学活动。为儿童创造融合接纳的环境,缩短“特殊”和“普通”的距离。
目前,该校已与罗家村幼儿园、家长培训机构、艺术培训机构等达成合作,共同为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社会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特别是与铜陵市妇幼保健医院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医教融合”战略协议,双方携手并进,为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多动症等类型的残疾儿童提供专业的康复和教育干预。2020年10月,在省残联、省康复中心的综合考核中,该校学前康复部的孤独症、智障两个康复项目分别获得97.5分和100分的好成绩。
【教师成长】
让每一个教师都被认可被关心
走在该校,无论是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还是校园里,老师为陪读家长们提供的各种贴心服务,抑或是送教上门的路上,老师们脸上混杂着汗水的笑容,都如一股股暖流缓缓流入每个人的心涧。相比普通学校,这里的老师们工作难度加倍,工作量也翻番,但没有一个人有抱怨,恰恰相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建校以来,该校教师队伍异常稳定,几乎无人跳槽、辞职。
“工作难干是事实,但幸福也是事实。”办公室主任兼工会负责人董宁华说,这些年来,为了提升教师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努力让教师们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目前学校已成立了羽毛球、跑步(健步走)、桌球、健身等多支俱乐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每年还开展多次教职工团体建设活动,“让老师们都能找到被关心的感觉”。
从2006年开始,该校就一直坚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至今已开展了16届,校园里学习氛围浓厚,从专业书籍的学习,到人文书籍,再到党建书籍、意识形态书籍,教师们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习的内容和层次也越来越有深度。“我们校长经常跟大家说,越是工作繁杂的时候,越是要多读书,要让心灵静下来,久而久之,大家都达成了多读书的共识。”董宁华说。
2021年,该校将读书交流活动与党建活动相结合,校领导班子带头组织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年该校承办市直教育系统第三季度党建例会,一改传统的座谈形式,该校通过访谈、演讲等方式交流学习,深受与会嘉宾的好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成为该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更成了该校对外展示的窗口。
此外,为了提升全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研工作的热度,搭建更加稳固有效的交流平台,2021年开始,该校与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池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签订了《合作教研意向书》,每学期开展一次合作教研活动,通过上课、评课这样一种交流探讨的形式,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提升。2022年,学校成为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的“实习就业基地”,和高校取得了联系,有了最新的科研理念和教育思想为引领,该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又多了一个优质平台。
目前,该校共有48名教职工,其中学前康复聘用教师10名。他们中有师德突出的,分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最美教师、省优秀辅导员、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也有教师业务成绩突出的,参与研究并结题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若干,论文发表、获奖多篇,教学业务获奖覆盖率高。正是他们的付出,托举着每一个“折翼天使”的明天,也书写了铜陵特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汪素华 董宁华
后记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党和政府的长期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该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铜陵好人”集体、省市助残扶残先进集体、文明单位等,多次在铜陵市教体系统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学校发展逐步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2021年,铜陵市被定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提出全市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实现融合教育全面发展,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向两头延伸。作为市直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该校将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以实验区改革契机,争取在3~5年内使办学向两头延伸得以落地生根。同时,努力与铜陵市教体局、残联、民政等部门沟通,建成以该校为主的铜陵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真正达到辐射、带动、指导的作用,满足全市残障学生及其家庭更加适合的需求。
家长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长的精神世界也变得丰盈
“艺和美术”教育机构专业教师走进该校开展“艺术类”公益课堂
铜陵市妇幼保健医院与该校签订“医教融合”合作协议
在劳动基地开展劳动教育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