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胡志杰名校长工作室:让校长“抱团”成长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2-09-09 15:40:34 |
工作室成员,从左至右分别为:张化、韦兴、张志华、胡志杰、周仁宏、吕绍瑜、李广银 “起初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向胡校学习如何提高学校的中考成绩。”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校长吕绍瑜是合肥市胡志杰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谈起加入该工作室的收获时,他告诉记者,“在工作室学习交流后发现,学校的成长和育人一样,不是就成绩谈成绩,而是要用文化浸润和引领。”
2021年1月,合肥市胡志杰名校长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挂牌成立,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胡志杰带领来自全市的六位校长共同探寻教育价值,追求教育正道,一同“抱团”成长。
定调子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觉得做校园文化很虚,认为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还不如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谈起文化建设,胡志杰说,“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后,我才明白,国家的发展要文化自信,学校的发展也应如此。好的学校文化具有主流导向、正面育人、精神传承的特征,她像阳光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引领学校的发展。”基于此,胡志杰将工作室的理念定为“文化立校,课程强校”。
对此,工作室成员李广银颇有感触:“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初级中学处在城乡接合部,学生多是隔代养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教育不够,文化熏陶就更不用说了,此前学校也没有系统的文化建设。初来该校担任校长时我就发现,学生的眼里没有光,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也比较弱,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其实每所学校都有文化可谈,但没有好好梳理,没有精髓。巢湖市第三中学校长、工作室成员张志华认为,不成系统的文化没办让一代代人传承下去。对此,胡志杰向记者做了一个比喻: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闪光点,就像落了满地的珍珠,如果不把它们串成项链就没办法完好地保存,更别提传承了。他告诉记者,合肥市五十中西校秉承“大爱于心,致真于行”的文化理念,贯彻在管理体制、环境文化、教师队伍、德育体系、品牌课程、特色活动等多方面,这就得益于文化的系统梳理与传承。
文化立校与课程强校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在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执行校长、工作室成员张化看来,课程作为育人的载体,是文化价值观的一种体现,也是学校的“生命”。他告诉记者,没有文化做背景的课程,是零散的、拼盘式的、不成系统的,教师没有大课程观;以文化为背景建设的课程,是丰富的、“瀑布”式的、成系统的,更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
张化以合肥市五十中西校为例向记者解释了文化与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基于“大爱教育”哲学以及学校课程目标,确立学校课程模式为:“L-O-V-E”课程。“L-O-V-E”可释义为L-Life“生命”;O-Obligation“感激,感恩,义务,责任”;V-Varieties “变化,多样性”;E-Expansion“扩大的,扩展的,伸展的”。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完善,学校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群,即新体艺“L”- Lively sports and arts“充满活力的体育与艺术课程”,包含韵动健康、美心美术、快乐音乐三大课程群;大科学“O”-Open and creative science education“开放的有创造力的科学思维培养课程”,科学普及、科技创新等,构建了致真科学课程群。全拓展“V”-Various all round development “形式多样的促进学生各学科全面发展的课程”,包括新教师、温度语文、热度数学、魅力英语、智识历史、致臻道德与法治、天地人、炫彩化学、求真物理、活力生物等课程群。微德育“E”-Effective moral education“有效的情感与道德培养课程”,现有微节日、微平台、微公益、微网络、微共享、微安全六大课程群。
在课程强校方面,胡志杰特别强调了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国家的教材是统一的,但每个学校的校情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的学情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做校长的要引领教师做课程建设,探索出更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体系。因此,校本课程建设是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胡志杰说。
“课程强校对我的启发很大”。张志华说,当课程建设成体系时,不会因为某位教师的离职或者退休而中断,而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有特色,随文化一同传承下去。
搭台子
“刚进入工作室的时候我挺自卑的,我们这样的学校很少有机会、有平台去交流学习,在理念、教研等多方面都跟市里的学校有明显的差距”。李广银回忆道,在工作室参加的2021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暨培训会上,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奕祥、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勇、合肥市教科院院长叶传平、副院长张勇健、课题办主任方惠,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分管领导、教研室主任、课题联络员、各市管学校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等教育界的专家齐集一堂,大家的分享让他受益颇多,尤其是王勇局长的“怎么干?怎么研?怎么用?”“实干、真研、活用”让他印象深刻。
此外,李广银还告诉记者,学校的校训和文化建设经由专家吴秋芬具体指导过,“如果不是疫情影响,吴教授应该已经到校现场指导了。”李广银感慨道。
吴秋芬是合肥市初中名校长工作室指导项目组组长、合肥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她于去年11月到工作室开展现场指导。张志华向记者介绍道,吴教授和工作室成员就“卓越校长的成长路径及对策”“来自不同学校的工作室成员,如何找到共同的研究点”“本工作室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共同培育工作室的研究项目”“如何打造本工作室的项目成果”等多方面开展了讨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吴教授所强调的‘做校园文化不是领任务,而是要将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实做好’。她让我明白,做文化不是一阵风。”张志华说。
“工作室这个平台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成员之间的交流就能带来启发。”肥东县第三中学校长、工作室成员周仁宏向记者述说了他在合肥市五十中西校交流的感受,“它有自己的文化长廊,学校平面图是学生手工绘制的,《大爱领航赋》镌刻在校园石碑上,走廊上挂满了学校的照片。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这让我领悟到做文化要做好细节的渗透”。
“由于疫情影响,很多想开展的活动没有开展起来,更多的还是局限于线上,有些遗憾。”胡志杰说,“后期,还是要多请专家‘把脉’,多带大家出去走走,开拓视野。”
想点子
“校园文化能否照抄照搬,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这是胡志杰给合肥经开自贸区实验学校校长、工作室成员韦兴的建议。
合肥经开自贸区实验学校由教育咨询公司代管,其文化理念源于合肥市内的一所知名高级中学。“我们学校是由小学和初中合并的,之前各有各的特色。胡校的建议让我明白,文化的建设既要考虑到不同的学段,还要考虑历史背景,最重要的是土生土长,照搬照抄易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韦兴说。如今,韦兴重点打造“把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心上”的教育理念,这是能够贯穿九年一贯制教学的理念。未来,他还将思考如何把自贸区的本土环境和发展方向融入到文化理念的建设中。
“不要搞假大空的理论,而是以问题为导向来探讨,这些问题都源于你们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李广银告诉记者,这是胡志杰主持工作室时反复强调的内容。各成员就“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课程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办学特色提炼”“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办学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观点碰撞。“虽不是直接提出对策,但总能悟出一些方法。”李广银说。
在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初级中学,行吟门、端履门、妙禾门、修远门……学校的每一个门头命名都与古诗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疏影路、焉知路、翠微路、秉烛巷、未眠巷……每一条道巷名称均源于古诗文文词句意。吟诗阁、藏诗屋、诵诗台、图书角、阅读吧、课间加油站随处可见,古诗文书籍信手可拾。李广银告诉记者,加入工作室和实行古诗文校园文化教育几乎是同步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有些内容是受胡校启发,有些内容是吸纳了专家的建议,后续随着理念的更新,校园文化建设还将更加完善。
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的前身是军工厂的子弟学校,在吕绍瑜看来,“军工精神”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根基,这是需要每一代人传承的红色血脉。怎样把该精神系统地“物化”,这是吕绍瑜正在思考的问题,他也期待着在工作室后期的“争鸣”中,得到更多的“共鸣”。
“我不是什么‘名校长’,‘名校长’也没什么标准,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成长之路。”胡志杰说,“与其说我是工作室的主持人,不如说我是个服务者,尽我所能和大家一起成长,探寻教育未来的方向。”
工作室开展送教活动
吴秋芬(前排左3)与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翟莉(前排左2)到工作室进行现场指导
工作室成员参加合肥市名校园长发展论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