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连接乡村眼前和未来的“一座桥”
A9版:迎接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3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30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架起连接乡村眼前和未来的“一座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储婷 潘子文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2-09-09 16:02:10

 》》》为党育人

——黄山市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侧记
 
 
  人们说,乡村教师是一座桥,连接着农家与学校、村里和村外的世界,连接着农村娃与广阔的知识、乡村的眼前和未来,他们是乡村教育的燃灯者,守护乡村孩子健康成长,播种爱与希望,带领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争造就一支数量基本满足需求、质量水平逐步提升的乡村教师队伍。
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统一城乡编制标准。该市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以县区为单位,重新核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同时,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实行倾斜核编,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优化师资均衡配置。该市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配备,积极支持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政策,致力于培养一批适教乐教的全科型本土化乡村教师。2016年定向计划实施以来,该市申报定向培养教师计划483个(其中本科层次104个),目前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毕业生150人,均安排到生源区县乡村中小学任教,确保毕业生有编有岗。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按照每年教师交流人数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10%、骨干教师交流人数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20%的比例,着力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该市职称评聘向乡村倾斜,对长期在乡村从教的中小学教师,坚决破除“唯论文、唯帽子”不良导向,提高教育教学实绩权重。允许乡村小学教师按照所教学科评聘职称,不受所学专业限制。评选特级教师,规定乡村教师不少于15%。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对超结构比例严重的学校采用“退二聘一”的办法实施评聘。在乡村连续任教满30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可不占岗位结构比例评聘相应教师职务。
让乡村教师更有获得感、荣誉感
  保障乡村教师待遇。该市一方面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乡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学校给予适当倾斜。另一方面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屯溪区和徽州区在此基础上先后制订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此外,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投入4801万元建设36个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建设面积2.7805万平方米,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
  落实乡村教师荣誉。该市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市和县(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期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并奖励。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由国家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在乡村学校从教15年、10年以上的教师,由市、县分别对给予鼓励。
让乡村教师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抓好乡村教师培训。该市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行五年一个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持续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黄山市专项培训和校本培训,积极提高乡村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强化乡村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实施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不断加强村小和教学点音体美等紧缺学科专兼职教师培训。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该市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持续开展选树先进典型活动,加强乡村育人先进事迹和教学典型经验示范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市12人被评为“安徽最美教师”、2人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班主任”,其中乡村教师3人;评选产生60名“黄山市最美教师”、40名“优秀班主任”,其中乡村教师23人。该市凝心聚力、完善机制,架起连接乡村眼前和未来的“一座桥”,赋能乡村振兴。

徽州区富溪乡中心学校教师蒋海棠送教上门
祁门县乡村校长三段式培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黟县师德演讲比赛
黄山区甘棠小学全体教师集体宣誓

 
》》》局长寄语
中共黄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黄山市教育局局长  胡  勇——
 
把握规律  久久为功
奋力推动黄山教育事业公平高质量发展
 
  春华秋实、桃李满园。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共黄山市委教育工委、黄山市教育局,向辛勤工作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关心支持黄山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黄山自古崇文重教、文风昌盛,素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美誉,谱写了“一门九进士”“同胞双翰林”“一县十九状元”的科举佳话,造就了理学大师朱熹、国学大师戴震,以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一大批徽州籍大师和名人。今天的黄山继承和发扬了古徽州敬教劝学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优化办学模式。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覆盖,黟县在全省首批成功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徽州区在全省首批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并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均衡教育逐步成为黄山教育发展的新名片。同时,在全国首创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全省首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培育建设4个国家级、18个省级研学基地,走出了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相融合的教育发展之路,探索出了“三横三纵”的发展新格局。
  做好教育工作,重点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群体。通过实施“悦读黄山·书香徽州”阅读行动、开展“学陶师陶研陶做陶”主题教育活动、组建家长代表委员会临时党支部等三项工作,有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家长参与支持学校管理。阅读行动通过学生带动家长,进而形成社会共同阅读的良好氛围。“学陶师陶研陶做陶”让广大教师用自身行动感化学生,在品行上育好人、引好路,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家长通过家委会临时党支部更直观地参与学校日常监督管理,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三项工作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直接关系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群体,成为教育工作自始至终的“横线”。同时,安全、教研、改革三个方面事关教育发展大局,贯穿全过程、各领域,是教育工作的“纵线”。构建“三横三纵”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使做好教育工作化繁为简,实现网格化、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广大教师要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要铸师魂,当好学生的引导者。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站稳为国育才的立场,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强师能,当好知识的传播者。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手段,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多元评价”模式,努力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以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内功赢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要正师风,当好品行的示范者。坚守精神家园,涵养高尚情操,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勤勉敬业,弘扬红烛精神、园丁品格、人梯操守、春蚕情怀,尽心尽责完成教学任务,甘于躬耕、乐于奉献,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风劲正扬帆,奋进新征程。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希望广大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心怀梦想、脚踏实地、辛勤耕耘,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引导更多学生成长为国之栋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版稿件由特约通讯员储婷、潘子文,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