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立德树人守初心 奋进担当育新人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莹 刘浩 柴家峰等 发布日期:2022-09-09 15:38:47 |
》》》为党育人 ——马鞍山市教育十年发展回眸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伟大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教育的贡献力举足轻重。
十年来,马鞍山市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该市教育事业以优化布局、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目标,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教师队伍素质更加优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的创新力、影响力、辐射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并在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为该市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化改革 持续创新 激发教育活力
去年秋季学期以来,“双减”成为具有极高关注度的教育热词。为有效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该市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13.98万名学生、1.04万名教师参加,学生和教师参与率分别达95.58%、94.16%,做到义务教育学校、有需要的学生、“5+2”时间段“三个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该市强力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227家退出校外培训市场或转型,压减率达96.6%,注销率达96.6%。
集团化办学让更多学生“上好学”“好上学”。十年来,该市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工作,通过“名园+新园”“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方式,充分发挥市珍珠园幼儿园等5所省市一类园,市第七中学等10所义务教育学校,市第二中学等2所省示范高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领办新建公办园12所,新建及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5所、高中学校4所,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有效推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上,该市还组建了46对243所学校参加的“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推动城乡教育纵向资源贯通和横向短板补齐的“双向提升”,有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立足公平、着眼均衡,该市还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公民同招”,开发应用中小学招生入学登记服务系统,实现民办初中招生100%电脑随机派位入学、省示范高中招生指标100%分配到校、义务教育起始年级100%阳光均衡分班,有效缓解“择校热”“择班热”问题,进一步夯实了教育公平根基。
此外,该市还在全省率先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注册和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博望区校长职级制、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均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精准资助 暖心帮扶 助力学子圆梦
“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在马鞍山市资助政策中,这句话总被提及。学生资助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阵地。该市日益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织就了一张上学保障网。
十年来,该市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实现资助项目更全、资助力度更大、资助标准更高、资助范围更广。该市教育、财政、民政、人社、扶贫、残联等六部门联合制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有力推进精准资助;全面落实各教育阶段国家资助政策,发放各类奖助学金6.81亿元,30.36万人次学生获得资助
资助是手段,目的在育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教育扶贫的根本宗旨。该市在实施精准资助的同时,自2017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贫困家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安排成长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成长向导,有力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提供了坚强保障。2021年,该市教育局被评为“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近年来,该市教育系统积极落实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在学生资助、控辍保学、改善办学条件、农村智慧学校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等方面精准发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交出了一份精彩的“马鞍山答卷”。
环境优化 经费保障 焕发勃勃生机
新学期伊始,不少学生回到校园后发现,学校又有了新变化,这得益于校安工程的实施。十年来,该市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共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0所,大力推进薄改工程,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该市三县三区各中小学校,运用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上课的课堂比比皆是。在全省率先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及提升计划,十年来,该市共投入2.4亿元用于城乡学校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生机比达3.5:1,师机比达0.77:1,学校班班通覆盖率、宽带网络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均达100%,网络带宽提高至200M,硬件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在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中,该市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此外,该市还全力推进“一江两岸”教育协调发展,三区三县在全省率先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区)验收。
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系统得以健康运转的基础和保障。十年来,该市积极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拨款制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将经费投入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十年间,教育经费总投入458.04亿元,2021年比2012年增加16.33亿元,增长率为28.95%,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不断迈上新水平。
“五育并举” 强化师资 提升育人质量
前不久,刚刚举行的马鞍山市小学生中华经典吟诵比赛给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走深走实。
在诗城马鞍山市,中华经典诵读形成传统,校本课程建设更加完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现全覆盖,精心编写《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读本》《宪法教育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家园读本》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在德育常规工作常做常新的同时,不断推进思政课建设,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计划全面启动,初步形成了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德育特色建设方面,积极推进中小学特色办学,一批学校成功创建艺术、科普、书法、体育等特色学校,在全省率先实施八年级学生进入实践中心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市青少年实践教育中心荣获全国示范性中学生实践基地称号。
新学期第一课,该市花山区舒贤红语文教育名师工作室走进濮塘中心小学开展“讲红色故事 传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将红色故事融入“开学第一课”,让党史学习教育进入校园,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十年来,该市创新开展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工程”,组建25个市级名师工作室、9个名校长(园长)工作室、1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带动了教师整体水平提高。此外,积极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广泛开展国培、省培和市培、校培项目,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市级校长、学科教师、班主任和教研员培训,年培训教师近1万人次;积极组织校长到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挂职学习,组织教师远赴美国、德国学习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目前,该市共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23人、在职省特级教师43人、第六届市学科带头人126人、市骨干教师770人。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1%。2019年,新出台或修订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文件3项,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6项,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机制不断完善。该市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新时代育人质量。
“乡村烛光”叶连平94岁仍坚守三尺讲台
马鞍山理工学校汽修实训车间
马鞍山第七中学学生参加李白诗歌节开幕式演出
》》》局长寄语
马鞍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汪昌斌——
为人要正为学要严 为事要实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道德情操、学识修养、行为方式都对学生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的为人要正。育有德之人,要靠有德之师。既是“经师”,更是“人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的为学要严。知识更迭速度不断加快,要潜心治学,葆有求理念更新、求学识长进的态度。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以自身的学识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为事要实。甘守三尺讲台,是个人的职业选择,更是一种担当。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落实“双减”政策,提质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做好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是广大教师的责任,更是广大教师的荣光。大家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坚守教育报国理想,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的业绩,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本版稿件由特约通讯员黄莹、刘浩、柴家峰,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