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学院:以青春之名守护“非遗”传承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汇青年之力为乡村医疗蓄能
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2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8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2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亳州学院:以青春之名守护“非遗”传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文 徐徐 发布日期:2022-08-12 10:28:04

  编者按  为引导青年大学生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亳州学院、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等高校立足实际,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积极组建实践团队, 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聆听红色故事 学习英雄事迹
  在岳西县,亳州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王步文故居、初心与使命展陈馆、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等十余处红色遗迹旧址;走访乡镇政府十余个,专访革命后代五人,聆听红色故事,学习英雄事迹,重走红军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在大别山烈士陵园,该实践团队联合安徽理工大学、合肥学院等高校的“三下乡”实践团队,举办“巍巍大别山 岳西映山红”红色文艺汇演。队员们自编自演了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节目,并通过线上直播,吸引各类受众超2000人,评论和点赞量超1.5万。线上线下共同追忆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红色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岁月,共同抒发对党的热爱。此外,实践团队还举办“红色江山红色路 青春力量青春行”主题宣讲签名活动,宣讲百年党史、弘扬红色文化,与当地群众共同学习党的历史,赓续百年荣光。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如何有效保护传承“非遗”项目,让“非遗”瑰宝走进百姓生活、重新绽放时代光彩,是实践团队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实践团队远赴黟县,分成若干小组,立足当地文化遗产,实地拜访多位“非遗”项目传承人,其中国家级2位、省级6位、市县级5位。实践团队还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线上宣讲,点赞数超10万,线上线下覆盖2000余人,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队员们还走进当地校园和景区,开展“非遗保护,你我同行”主题宣讲签字活动,发放宣传册倡议书近600份,使学生和游客全面真实地了解当地“非遗”保护现状,增强了“非遗”传承保护意识,极大丰富了活动的精神内涵。
  据悉,实践团队坚持“问题指引、教师指导、分组实践”的模式,奔走在农村社区、企业机关、景区学校、街头巷尾等,覆盖二十余个调研点,深入访谈、调研,全面了解了当地的“非遗”资源。队员们用专业提升数据质量、用影像记录“非遗”动态、用态度传递保护意识,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希望能展现“非遗”魅力,延续文化基因,守护“非遗”乡愁,让当地“非遗”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弘扬,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让“红色种子”生根开花,是一项新的课题。实践团队将传承红色基因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前往安庆市、淮北市等地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和政策宣讲,以及典型人物专访活动,不断在实践中求得真知、练就本领、贡献力量。
在濉溪县临涣镇沈家大院茶馆等地,队员们发放红色文化调查问卷,调研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途径;在刘桥镇彭楼村,实践团队举办“寻红色文化 助乡村振兴”宣讲会,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向当地群众普及了乡村振兴政策,也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返家乡、兴家乡”的重要性,引领了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队员们还深入街道社区,用文字记录真实,用影像传递感动,先后采访了安徽省“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彭云龙、濉溪县临涣镇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员陈文章,以及专注于化解群众矛盾、提供法律咨询的“老贾工作室”创办者老党员贾敬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巩固实践成果 深化育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亳州学院始终坚持将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守初心”“砺品行”“聚精神”,不断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自觉履行青年服务国家的使命担当。
  在社会实践活动启动前,亳州学院高度重视,主动与实践基地联系对接,反复论证实践选题,多次组织培训,强化疫情防控意识,做好跟踪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真正让学生有保障、有收获。
  据了解,此次“三下乡”,实践团队历时10天,足迹遍布24个乡镇、36个各级文化场馆,采访了29位典型人物,共发放调查问卷、宣传手册3400余份,累计受益人群6300人。实践团队线上线下联动,累计发布推送新闻报道117篇,不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个平台推送实践动态,还先后得到安徽教育网、“学习强国”等20余个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
  据悉,下一步,亳州学院将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固化实践成果,完成6部人物专访视频、撰写3篇调研报告、打造两条精品旅游线路;举行成果分享会、“三下乡”成果图片展、红色文化主题宣讲等活动。通过图文、影像等方式,向更多师生展示实践成果,深化育人成效,引导师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践团队在调研
实践团队合影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