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孩子们的“强爸” 葛广旭:用三个“对不起”换来三个“对得起”
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2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8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2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葛广旭:用三个“对不起”换来三个“对得起”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亚东 发布日期:2022-08-03 10:45:44

  “如今,三年援藏期满,想一想对家人有三个‘对不起’”。葛广旭回想起援藏三年来的感受,内心未免有些难受。2019年8月,淮南市凤台县第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葛广旭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藏的号召,踊跃报名,来到平均海拔36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对口支援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在三年的援藏工作中,他牢记“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去藏留什么”,踏实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援藏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2019年8月,我开始援藏时,父亲已年近八旬,由于常年的田间劳作,患高血压、冠心病、低血糖、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并于2021年5月和2022年6月分别入院手术,我都未能床前尽孝……”说到这里,葛广旭声音有点哽咽。第一个“对不起”要对父亲说。2019年,儿子正读九年级,是人生关键的一年;女儿才两岁半,都正是需要父爱和陪伴的时候,但我这个爸爸又缺席了。这是葛广旭要说的第二个“对不起”。葛广旭三年援藏期间,妻子一人在家照顾年迈的父亲和两个孩子,积劳成疾,2020年4月入院手术,作为丈夫的他缺席了。2022年3月,妻子不幸查出甲状腺癌,医生一再告诫这是劳累、焦虑诱发的疾病,不得再过度操劳。作为丈夫,3月5日陪同手术,3月21日他又“不负责任”地踏上援藏之路,把照顾老父亲和一双儿女的重任又扔给了她。葛广旭的第三个“对不起”要对妻子说。
  但是这些换来的是葛广旭对组织、边疆教育及自己的三个“对得起”。“作为一名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教师,我做到了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我也算为祖国边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葛广旭说这第一个“对得起”便是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和嘱托。
  对于葛广旭而言,第二个“对得起”就是对得起藏区的莘莘学子和边疆教育。援藏以来,他一有空就研究学情、琢磨教法。他所在的教研组活动也从无到有如火如荼地开展,针对民族教育学情,自创 “狠抓基础、放慢语速、放慢教学进度,反复强化重点、反复训练、反复巩固”的“123”教学模式,并在教研活动中加以推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起到了以研促教,引领年轻教师成长的作用。几名年轻教师如央吉、王春娥等很快由教学生手成长为熟手、能手。
  他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紧跟教育教学前沿动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多次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学技能评比中获奖,所带班级各项考核指标均名列前茅。在日常教学中,他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葛爸爸’,谢谢您的辛勤培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扎西德勒”。在2017级高三毕业典礼当天,学生们一个个与他拍照留念、敬献哈达,热泪相拥,并激动地向他说。
  作为一名教务主任,他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责任,时刻提醒自己牢记“教育兴藏”的殷殷嘱托。积极起草、完善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以制度引领教育教学,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提升。带领全体“组团式”援藏教师,开展“高考加油站”“培优补差”等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培养。疫情防控期间开设“空中课堂”,使学校首次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建立“公开示范课”“教师结对帮扶”等机制帮助教师快速成长,为山南二高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第三个“对得起”便是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山南二高地处海拔近3600米,高寒、低压、缺氧,水质硬度大, 2020年6月,援藏近一年,葛广旭的体检结果显示尿酸值由2019年的300多提升到近600,双肾结石,前列腺结石,痛不欲生,最后迫不得已去医院做碎石手术,术后一个多月小便都是血。2021年5月初,他在感染流感的情况下坚持戴口罩上课,很快引发肺炎,医生检查已有肺水肿先兆,在山南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生强烈要求下,才请假住院治疗。
  面对严重的高原反应和病痛的折磨,葛广旭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在工作之余,他顾不上休息,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到雅鲁藏布江边捡拾垃圾,远赴隆子县雪萨乡为藏族村民捐款、捐衣物,将民族情感结成温暖坚韧的纽带。
  他的付出,藏汉同胞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三年期满离藏前夕,学生、同事和部分家长等自发组织送别会,热泪相拥,献哈达,拍照留念,久久不愿离别……
葛广旭为学生答疑解惑中
 
  校长点评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葛广旭老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远离桑梓妻女,投身雪域高原,支援山南教育,用实际行动郑重回答了“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去藏留什么”,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党员教师的政治本色和师德风采。
  三年来,葛广旭老师克服了对高原环境的适应之痛,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苦,立足藏区教育实际,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用丰硕的教育成果深刻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团结的拥护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在峻峭的雪域高原上,葛广旭老师已经绽放成为一朵美丽的雪莲。
                  凤台县人大副主任、凤台县第一中学校长   杜文生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丁亚东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