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生生不息的力量 九年“三下乡”践履金寨红色之约 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青春使命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2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7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2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九年“三下乡”践履金寨红色之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2-07-29 10:48:23

淮南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  周雪晴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自2013年以来,淮南师范学院团委连续9年共组建了29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到金寨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践履“大别山红色之约”。2022年暑期,作为带队教师再次带着“红色践行”大别山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安徽金寨这片红色土地,依然心潮澎湃。这次的金寨之行,我们带着两个特殊任务,一是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寨足迹,二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我终于看到了陈泽申家的院子,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他家的院子里召开大湾村村民座谈会的!”团队队长唐浩天兴奋地说。在当地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村民陈泽申的家,见到了他本人并进行了调研采访,回忆起当时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他依然非常激动。陈泽申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大湾村走进了他们兄弟俩的家,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现状尤其是贫困户搬迁和补贴等具体情况。当年他们兄弟俩都是贫困户,他丧子丧偶,独自一人带着小孙子,靠低保和种庄稼维持生计;弟弟陈泽平丧子,老伴残疾。后来,他靠着养殖黑山羊成了“万元户”,又当上了公益岗位的保洁员,还种植中药材,弟弟陈泽平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加上种植中药材和打零工,两家收入大幅度提高。在2017年,他们兄弟俩同时脱贫摘帽。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大湾村对乡亲们深情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陈家两兄弟的脱贫故事正是大湾村贫困群众迈向美好生活的缩影。如今的大湾村就像我们沿途看到的,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平整宽阔、人民安居乐业”。听完陈氏两兄弟的脱贫故事,我让队员们一起谈谈这几天在金寨的感受,金寨当地一名学生的发言让我很触动,她说:“其实近几年我们金寨乡村的变化特别大,也吸引了很多的大学生返乡就业。以前家里人想让我去大城市找工作,现在他们觉得回村里当大学生村干部也很不错,学成归来服务家乡,让家乡变得更美好。”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我们这次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之旅,特意选择《八月桂花遍地开》作为主题曲,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里,我给队员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艺术团课,讲述金寨抗战故事和歌曲创作背景,带着队员们学唱歌曲,现场感受革命岁月里红色歌曲的独特魅力。文艺汇演在村民们的热烈掌声中拉开帷幕,队员们表演了红色歌曲演唱、红色家书朗诵、绕口令互动游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目。演出结束后,有些村民们还自发留下来帮助我们搬运演出设备。第二天,还有一位村民大爷特意赶到驻地为我们送行,他说,“每年暑假都盼着你们来,明年还要来呀!”伴着淳朴村民大爷的来年之约,我们踏上了返程。
  作为一名老团干,我每年都会带队参加暑期“三下乡”,每年都与队员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很幸运,也很感恩,期待明年再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

周雪晴教学生唱红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