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凝心聚力共筑社会实践“暖心巢”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杨培俐 发布日期:2022-07-22 11:12:02 |
编者按 近年来,宣城市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不断以创新务实的举措引育青年人才。截至目前,该市“实践青春 扬帆宣城”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已完成万名学子实践目标,全市上下包括各级共青团组织凝心聚力,共筑社会实践“暖心巢”,谱写出“共育菁英学子、共襄人才事业、共促发展兴旺”的宣城高质量引才新篇章。 一封感谢信 浓浓校地情
“贵单位自与我单位接洽以来,一直本着热情、开放、包容的态度,高度重视与我单位的社会实践合作。考虑到我们对当地交通不熟悉的情况,贵单位精心组织和安排,量身打造实践路线,并全程安排负责同志陪同……在此,特向共青团泾县委员会表示感谢”。7月4日,扬州大学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泾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见面会上,实践团队向团泾县县委呈上一封感谢信。信件由该校医学院团委书记许金鑫亲笔所写,用扬州大学120年校庆信封精心封装。
一封感谢信,浓浓校地情。团泾县县委书记杨勤表示,感谢信一字一句承载着扬州大学与团县委的深厚情谊,也孕育着扬州大学与泾县校地合作的希望与前景。
6月上旬,团县委接收到扬州大学计划来泾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确切信息后,第一时间表示热情欢迎,并紧密开展部署。团县委安排专人对接,针对扬州大学提出的社会实践构想及医学院学生的专业特长,结合泾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团县委为其量身打造“五个一”精品路线,即:重走一段长征之路,组织一次免费体检,聆听一场红色故事,开展一场乡村医疗卫生科普,体验一次乡镇医生生活。明确昌桥乡为该实践团队接收单位,安排专人陪同,协调解决车辆,帮助联系走访对象,力求完善落实实践行程。基于此,扬州大学医学院团委书记许金鑫十分感动,手写感谢信,以表达对团县委的感谢。
截至目前,团县委已对接39所高校团队来泾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扎实细致的服务给各高校团委留下开放泾县、美丽泾县、人文泾县、幸福泾县的美好印象,得到了实践团队的良好反响,为加强校地合作、吸引高校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扬州大学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写给团泾县县委的感谢信
扬州大学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泾县开展红色教育
为实践团队配服务专员
今年暑期,广德华善志愿者协会会长龙戴清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暑期社会实践人才服务专员。为做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人岗对接服务工作,广德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组建了这支服务专员队伍,每一名专员上岗前都进行了“如何同高校联系沟通”“如何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如何做好应急处置”等主题业务培训,专员保姆式一对一询问团队需求,为队员提供课程设置、日程安排等服务。龙戴清表示每名专员不仅是实践团队的“服务员”,更是广德市的“宣传大使”,专员工作细致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广德市的第一印象,她将继续尽心、精心地做好服务,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之旅,了解广德、记住广德、爱上广德。
为做实做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团市委通过“屏对屏”提早对接、“面对面”菜单服务、“心连心”人岗对接,让来广参加社会实践的学子找到归属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团市委专门组织召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调度会,提早谋划、提前部署。早在5月20日,就已对全市各地各单位岗位需求进行了征集、汇总,并通过“实践青春 扬帆宣城”微信小程序发布50个团队岗位和500个个人岗位。6月1日,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出台了《广德市2022年度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方案》,促进人岗匹配、精准对接。皖西学院“百年初心 寻梦桐汭”实践团队是今年暑期第一支来到广德市的实践团队。队长黄金龙是广德籍大学生,团市委通过黄金龙与皖西学院校团委取得联系,由此促成了实践成行。很快,团市委又与皖西学院团委举行了校地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签约和揭牌仪式,深化拓展和丰富校地共青团工作。
此外,团市委还通过在“实践青春 扬帆宣城”微信小程序上及时发布岗位信息,与来电咨询的实践团队建立联系,根据学生需求及地方特色,提供“红色教育”“了解广德”“企业调研”等“菜单式”选择,确定行程后,由团市委细化每天的具体实践点位以及服务专员。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实践团队根据专业实践需求,选择了以种植业为主的桃州镇佛堂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队抵达佛堂村后,在服务专员的陪同和指导下,通过实地考察、入户调查与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当地农业种植及农药使用情况,体验式、沉浸式的实践为队员们打破了传统农业认知,培养了创新型植物保护理念。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实践团队赴广德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实践团队实地考察瓜果种植
为实践管理建三项机制
炎炎夏日,郎溪县各乡镇、社区出现了一群群年轻的新面孔,他们是前来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基层大众的感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就读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张缘担任凌笪镇钱桥村法治宣传员以来,愈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
郎溪县聚焦服务青年学子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管理机制,把社会所需和大学生所能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大学生生源地团组织与学校团组织在管理服务上的无缝对接。
团郎溪县委组织全县各县直单位、企业、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等,提前做好岗位摸底工作,并线上发布岗位需求,公开招募大学生,建立岗位双向选择机制。为更好地做到“人岗相适”,团县委首先与大学生建立联系,根据其个人意愿,选择调剂合适岗位,保障每名学生都能到专业对口、符合预期的单位实践实习。
为更好地组织引导大学生在基层一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团县委建立乡情主题团课机制,按照南片、中片、北片的区域划分,每月开展一次“看郎溪”主题团课,让大学生们走进展览馆、开发区、乡村振兴调研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知晓郎溪历史人文,熟悉郎溪产业经济,了解郎溪红色故事,爱上郎溪青山绿水,在思想根基上与郎溪建立纽带。
社会实践结束后,团县委根据大学生的个人自评、见习单位评价和日常实践情况对大学生进行综合鉴定,召开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会,对优秀实践队员进行表彰;并通过邮寄形式,将志愿服务时长证明、单位见习证明、感谢信等,寄送到学生所在院校团委,让院校团委及时掌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现实表现,打通高校与地方两级团组织在学生管理服务上的联系通道,也让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在了解基层、热爱基层、服务基层的同时,有更多的获得感、光荣感。
大学生来到郎溪县开展社会实践
合工大经济学院学子赴“两山”理念转化样板区郎溪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记者从团宣城市委了解到,为用心用情开展好省内外大学生来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子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感受到在宣过暑假的充实与快乐,更好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宣城市委组织部、团宣城市委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实践在宣 才聚名城”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系列活动,组织省内外来宣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万名高校大学生参加辩论赛、篮球赛、免费游宣城等主题活动,深化探索服务社会实践工作的新格局。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谢婷婷,通讯员杨培俐、谈文超、葛继发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