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良医”走进革命老区 图片新闻 《红楼梦》:经典文学课的数据化传播 发挥干部“头雁”作用 引领作风向上向好
07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1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15期  下一期
《红楼梦》:经典文学课的数据化传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 娜 发布日期:2022-07-13 11:18:31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娜

  安徽师范大学“《红楼梦》十二讲”慕课于2021年3月在安徽省网络课程中心(e会学)平台上线,迄今已完整运行4个教学周期。课程组10位成员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面向全校开设校选特色课,累计40个班,受益学生逾4600人。
  为及时知晓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获得的学习体验,以更好地推动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提升整体化教学效果,2022年5月下旬,课程组面向该学期开课的10个班级,线下统一时间以纸质闭卷考核方式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涉及本校4个年级、63个专业、1093名学生。笔者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发现,学生评价集中在课程的三大特点上。
  课程第一大特点是将学术内涵与普适价值融为一体,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维水平。持此观点的有345人,占比31.56%。2020级统计学专业学生常营“发现这门课并不单纯只讲《红楼梦》的内容,还从文学角度切入进行研究”,如“从‘黛玉葬花’看明清时人的风雅行止,从‘湘云醉眠’谈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提升了我的文学鉴赏能力,使我徜徉于数学海洋的同时,还能恣意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2021级思政专业学生郑晶晶认为,课程的学术性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石,“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查阅各类史籍资料,严谨作风令人起敬”。经典的文学阅读是最好的文学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品味名著蕴含的思想情感,使之形成正确“三观”,有利于经典名著的当代传播,彰显文学教育的价值。
  课程第二大特点是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大面积共享,有助于强化学习的主体性与灵活性。有慕课为基础,教学团队可以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课。问卷表明,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习自主性与兴趣”的有743人(占比67.98%),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学习的有680人(占比62.21%),能够“帮助监督学习”的有513人(占比46.94%),能够“促进师生交流”的有448人(占比40.99%),直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有382人(占比34.95%)。2020级广告学专业学生胡丹丹的说法颇具代表性:“线上课程有视频回放功能,可以随时随地观看,非常便捷;弹窗题、讨论区、单元测试等确保了学生的参与度,相对于线下抽问、学生回答,效果更好。”
  课程第三大特点是师资精良、视频精美、教学精致,为混合式教学增添了无限趣味。有81%的学生指出,主讲教师将详实材料与严谨推断相互印证,娓娓道来,声情并茂,婉转跌宕;有92%的学生对视频制作质量给予了热情赞赏与充分肯定,认为课程视频清晰流畅、语言效果清晰明了,给同学们带来愉悦的感受。2021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汪慧说:“俞老师讲课生动形象,引经据典,博学多识。”2021级生物技术学专业学生陈柳特别提到,在讲到宝钗扑蝶时,俞老师“现身说法,展示了两种扇子的用法,加深了理解和印象……老师打开折扇表演扑蝶形态,稍加想象,一个曼妙少女追蝶扑蝶的画面便徐徐呈现眼前,十分生动”。
  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红楼梦》十二讲”以其优质的师资、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视频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兴趣;它的碎片化学习机制实现了学生的时间自由;闯关式的弹题和测试为学习带来了挑战性,契合了大学生爱挑战、不服输的青春心理,学习不再枯燥无趣;线上讨论区以开放的姿态和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同思维彼此碰撞,带来全新的启发思考,促进了思想交流。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加快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步伐,进而为传统经典文学能够借助数据化手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浸润学生心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施文学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