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暑假防溺水 安全教育“不打烊”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银燕 李晓梅等 发布日期:2022-07-13 11:23:11 |
编者按 暑假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每年夏天,防溺水工作就成了牵动各学校的“天大”之事。教学生学习救生圈抛掷法、心肺复苏术全体验,进家入户宣传防溺水知识,在河塘边设置警示牌……阜阳市各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织密安全“防护网”,让暑假防溺水工作“不打烊”,学生安全稳如泰山。 铸造坚实的“救生圈” “抛掷救生圈的时候,必须一手握住救生圈的救生索,身体转起来抛在落水人员的下流方向;如果有风,但没有水流就往上风抛,千万不能打在落水者身上。”在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学校的操场上,镇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宗良向学生们演示抛掷救生圈的正确方法。
在朱主任的指导下,学生们进行了“闭气式”体验,切身感受了溺水的难受、痛苦与无助,进一步认识了防溺水的重要性。
此外,防溺水知识有奖问答科普了竹竿、绳子、救生圈等常见的几种救生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来自阜阳中青应急服务队的队员还现场向学生们演示了徒手心肺复苏技能,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请勿戏水,注意安全”“危险水域,远离为宜”“为了你的生命安全,请不要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在袁集镇,溪流、河边都挂着横幅标语或插着警示牌。这是该镇学校、村(社区)、家庭联动防溺水教育的措施之一。为避免溺水事故发生,袁集镇中心学校实行预防溺水“三级”包保制度(中心学校校长全面负责,中心学校班子包学校,自然校校长、主任包班级,班主任、教师包学生),全镇202名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对自己包保的学生多次入户家访,尤其是全镇各校对重点监管对象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孤儿等进行建立台账,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增加家访次数,不让留守儿童因为无父母看管而出现任何意外事故。
每到一个村庄,每经过一处人群聚集处,教师们都以“珍惜生命 预防溺水”为题,向家长们宣讲防溺水知识,劝诫家长要树立安全意识,切勿让孩子私自或与同学结伴到河里、水库、池塘等地游泳、玩耍,如确有需要,务必带孩子到正规的游泳馆游泳,并做好游泳前的准备活动。
据了解,袁集镇靠近阜阳市郊,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袁幸新河、康新河水流入芦桥湾,经阜颍河流入北沙河,溪流沟渠纵横交错,镇域河道和沟渠贯穿其中,按照“早部署、早宣传、早预防、少溺亡”的工作思路,在学校加强防溺水教育的基础上,袁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溺水工作,每次党委会议、全镇例会,“预防青少年溺水”工作是必须的议程。全镇设置96个公益岗位,负责对全镇沟河塘渠进行巡河。今年先后投入资金30余万元,安装防护栏、制作安装警示牌及救生圈等预防救生设施设备,这些设施设备“守护”在各个水域,发挥着肉眼可见的警示作用和救生功能。既有利于预防溺水事故,又能在发生溺水事故时便于紧急有效地开展救援和救助。
据了解,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历来高度重视学生防溺水工作。区教育局连续召开专项会议,要求各校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水域安全预警机制,重点排查“三边”(校边、路边、家边)水域安全隐患,及时对接辖区政府有关部门,对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塘、水库、河流等危险水域设立安全警示牌,并加强重点水域的安全巡查与监管,精心构筑学生校外安全防护网。
“我们不能总在悲剧之后再来谈如果,预防学生溺水伤亡事件的发生,就该把工作做在前头。学生的安全重于泰山,关爱学生的脚步不能停止。”该区教育局局长王惠说。
![]() 练习憋气
![]() 上门宣传
![]() 教授救生圈使用方法
家访 把防溺水教育送到家
“请您一定要看好孩子,不能去危险的水域游泳、不能在河边玩耍,一定要加强对孩子防溺水安全教育,做好监护工作”“在家有没有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有没有继续加强体育锻炼”……7月1日~3日,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二学区的218名教师在做好家访“功课”的前提下,做到有备家访、有策家访,对辖区30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不漏一户、不落一生,走访到位、宣传到位、教育到位”的暑期安全走访活动。
家访中,教师们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防溺水安全知识入学生脑入学生心,教师和学生一起温习防溺水“六不一会”,一起唱自创的易记易诵的防溺水童谣、讲防溺水故事,号召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防溺水视频,与孩子交流心得体会,提高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意识,给学生筑好夏季安全防线。
插花镇赵店学校召开安全会议,根据学校防溺水工作安排、辖区水域摸排、生源分布情况,制订了科学、周密的走访计划,明确了走访的内容和目的,以自然村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详细统计划定家访路线,教师分成七组按照规划路线进行走访,保证走访效果,提高了走访的效率。
走访中,教师们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致全省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给家长,同时面对面告知暑期安全事项,就防溺水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与家长做了深入交流及宣传。
“听了老师讲的防溺水安全知识,家校一起守护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更安心、更放心,感谢辛苦走访的老师们,我们一定会谨记安全防护知识,严格看管好孩子,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过暑假。”赵店学校一年级学生张佳欣的爸爸说。
“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闸南小学为学生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暑期作业”,针对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让学生用书法、防溺水预警漫画创作、防溺水手抄报、写观后感等加强学生防止溺水安全教育。
闸南小学校长王保全带领教师走村入户,发放防溺水宣传单,把《暑期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送到家长手中,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学生宣传如何预防溺水的发生、如何正确施救等防溺水安全知识。
为让学生、家长能重视防溺水安全知识的学习,做到常关注、常教育、常提醒,做实、做细、做深假期安全工作。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插花镇二学区中心学校校长李占强带领党员教师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对单亲家庭儿童、残疾儿童、特殊儿童家庭、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走访,每到一户,发放讲解防溺水宣传手册,带领孩子学习、观看防溺水视频,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情况等。
“家访让我深切明白了自己肩上担负着的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未来,作为乡村教师我们更要上好安全教育这门必修课,把关爱送给每个孩子,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织牢‘防溺水’安全防护网。”闸南幼儿园教师李静这样说。
据悉,自春季开学以来,中心学校借助学区公众号发布《防溺水安全倡议书》、温馨提示近20篇,借助各村部广播播放防溺水安全常识,提高家长及学生对防溺水的认知;同时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利用主题班会、防溺水专题教育课、家长微信群、学校宣传栏、校内广播站、致家长一封信、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放学前安全提醒等形式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李占强表示,开展此次家访活动,既让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掌握了学生假期学习、生活情况,形成教育合力,又将防溺水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保障学生暑期安全。
![]() 家访宣传防溺水
![]() 闸南幼儿园小一班教师在家访时,教孩子读防溺水“六不一会”
预防为主 织密安全“防护网”
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中心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实在行动中。
督学与责任学校一同摸清学校周边沟、塘、河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与社区、村(社区)共同管理,除在明显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外,还在关键地点放置救生圈、竹竿等施救工具,共同建立防护网络图,并定期进行安全巡查。
实行责任督学包保责任制。责任督学包保学校,校长包保教师,教师包保学生,将辖区内2所中学,12所小学,12所公、民办幼儿园全部包保到人。责任督学负责指导、督促各校(园)积极开展防溺水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学生在校时,学校是防溺水教育宣传的主阵地,经常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安全教育课、观看防溺水专题影片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袁寨镇中心学校九(3)班学生王新雨说:“看宣传片的时候,有一段是一位母亲抱着自己溺水的儿子,在那儿大哭,我当时的心情很沉重,觉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生命是宝贵的,一定要珍惜它。以后,我要学好防溺水知识,不让自己,也不让家人陷入这种悲痛之中。”
学生放暑假在家,为强化学生对防溺水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学校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手段把防溺水宣传教育知识、案例、成果发给每一位学生家长,让防溺水宣传“抖”起来、“闪”起来,在社会公众、家长“朋友圈”蔓延,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主题班会和防溺水知识测试,我了解到很多关于防溺水的知识,同时也意识到擅自下河游泳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安全,远离危险水域,珍爱生命。”袁寨镇西康小学学生杨家俊说。
全镇中小学生每人都有个人档案,记录着学生一学期来各方面的表现。学校把防溺水宣传教育纳入到这个档案中,记录学生安全成长的过程。档案袋里不仅有学生防溺水手抄报、防溺水知识问答试卷、防溺水家庭作业,还有学生暑假在家的具体表现,这需要家长如实记录在档案袋里,等到开学后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轨迹。这好比一双无形的大手,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呵护着学生的生命安全。
对于寄宿制学生,袁寨镇中心学校通过加强门禁管理方式,杜绝学生无故外出,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发生溺水的可能。从学生的日常行为抓起,认真落实上课期间每一节课的点名制度,对迟到、缺席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及去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本版稿件由刘银燕、李晓梅、华弼,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