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李志辕:享受教育的幸福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2-07-13 11:29:45 |
人物简介:李志辕,灵璧县第二中学副校长,宿州市政协委员,宿州市青少年学党史宣讲团成员。2018年荣获宿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被评为“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20年度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 李志辕:享受教育的幸福
上课前,李志辕从树上摘了一些即将飘落的银杏叶,给每名学生发一片。“同学们,你们来嗅一下树叶的味道”。这节课要讲的是史铁生,李志辕用落叶让大家感受生命的意义——即便是落叶也有生命的味道,“死是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生命是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
多年来,李志辕坚持每一堂课都备课三次:假期备好整本教科书、开学后超周备课、上课前再次备课。他告诉记者,备课的意义是要更好地输出自己的理解和个性,而不是标准化地输出知识点。“在大教研的会议中和课标中,是不会有人教你用银杏叶的。”李志辕说。
“当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忆起你的课堂时,他们能想起什么?”这是他时常问自己的问题。
正值建团100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该如何让学生们感受身边的奋斗青年?李志辕给每名学生发了一个西红柿。“甜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从一粒种子成长而来的吗?”这些西红柿来自灵璧县浩园果蔬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张培是省优秀农民工、宿州市道德模范。如何让学生感受青年的奋斗不易?李志辕决定待疫情稳定之时,带着学生们进入果园拍摄、采访、制作视频……“他们要自己学会如何列采访提纲、如何拍摄、如何剪辑。在媒介形式如此丰富的时代,语文教学不应该仅限于书面和课堂,切身实地地感受社会和生活,才会成为印象深刻的课堂。”李志辕说。
在课堂之外的作业,李志辕最喜欢的是周记。没有题目,没有字数限定,没有题材限制,就是记录自己的感悟和生活,这是李志辕和学生们之间最默契的交流方式,也是感性教育最实用的一种方法。
“当我上车后,发现妈妈手里拿着东西追着车奔跑。她为我做了鱼,忘记给我带上了。这让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这是薛丹丹高中时期一篇周记的内容。如今,已经大学毕业的她仍旧坚持记录生活中的日常,只是这些记录变成了照片和视频。
“那节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我哭着述说自己的故事,那时候想妈妈了,所以才会哭吧,还有每周的周记我都留着呢。”这是薛丹丹的微信朋友圈内容。李志辕告诉记者,像薛丹丹一样保留着周记的学生还有很多,能带着大家留下珍贵的回忆,是一件幸福的事。
让李志辕更幸福的事是呵护青春的梦想。陈磊当年的高考分数足以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但他执意要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天体物理专业。“从学校层面来说,考取‘清北’是一种指标性的荣誉,但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竟然对天体物理感兴趣,这难能可贵的梦想一定要支持。”李志辕回忆道。程刚在上大学时入伍,当时有北京、上海、西藏三个地方可以选择。当程刚咨询李志辕意见时,他说:“以我对你的了解,我知道你心里已经有了选择,那就是去西藏当坦克兵,那是你的梦想。父母肯定希望你去北京、上海,没有那么危险,也没有那么苦。但是,无论将来流血还是牺牲,那都是你的梦想,我支持你。”如今,程刚仍旧在西藏坚守着。
整个采访下来,李志辕都没有向记者述说过自己的付出和辛苦,他说这都是作为人师应该做的;他也没有细数过荣誉和高分门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高分学生,也不是为了教授知识点,而是影响一个人。”李志辕说,“做教师是一种幸福,做一名班主任更是一种享受,因为我会遇见很多正处青春年少的孩子,并在他们最美好的年龄陪他们走过一段最美的旅程。看着孩子们通过教育实现人生梦想,这就是我做教师最大的快乐。”
注: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 李志辕(右一)为学生讲解题目
后 记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呵护孩子们的梦想,给他们期望。无论是帮助孩子们接受完整教育走出山区,还是支持孩子们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是在帮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于董功平和李志辕来说,多年的教学生涯,改变的是面孔,不变的是初心和关爱。看着每个学生长大成人,想起了北岛的诗:我是渔港,我伸展着手臂,等待穷孩子的小船,载回一盏盏灯光。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黄慧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