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一二三 皖江工学院走出就业保稳路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玉珏 丁亚东 发布日期:2022-07-08 11:10:51 |
编者按 又到一年毕业季,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当大部分毕业生还在忙于找工作时,皖江工学院的毕业生们大多已经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现在是5月,但是我们宿舍的同学都已经顺利找到工作了,而且全部签约国企单位。”皖江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王振佳说。在他看来,室友们全部顺利接到“橄榄枝”,离不开母校保驾护航。 学校与马鞍山市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皖江工学院建校14年来,累计为社会输送近3万名合格本科毕业生,学生就业率达95%。面对近年来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皖江工学院采用“三步走”模式,保稳一届届学生的就业路,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保持前茅。
一心为学生 合力抓就业
4月19日下午,皖江工学院组织参加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三次调度视频会议。会上,副院长张建民指出,“全体就业工作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就业帮扶,要加强宣传动员、用足用好就业政策,引导学生珍惜安徽省和马鞍山市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留皖留马就业创业,推进学校2022届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这是2022年以来校党委领导下的第三次就业工作会议,也是皖江工学院以会促建的惯例。建校以来,学校每月都会开展招生就业专题会议,听取就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近期就业工作。
为贯彻就业会议精神,促使校院两级合力推进就业工作,学校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就业体制,建立“自上至下”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为主的领导机构,发挥专兼职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就业重点任务,实现宏观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明确的长效机制。
该校就业指导中心每年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分析毕业生生源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五方面情况。通过数据统计,为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精准施策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和依据。同时,学校完善就业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对就业进度滞后的单位开展督促指导,调动全部门、全人员的就业工作积极性。
2022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
两端同发力 精准促就业
如何帮扶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皖江工学院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立足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从学校和就业单位两端同时发力,大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与地方、与企业共搭学生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岗位工作技能,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单位放心用人,让学生安心就业。
安徽新安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曾多次参加皖江工学院招聘会,其校招负责人表示:“现在社会拥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能的人才比较稀缺,企业也面临着人才资源短缺问题。我公司为招收专业技能更加扎实、创新力更强的人才,选择来到皖江工学院进行校招。”
据统计,皖江工学院年均组织2场线下大型招聘会,审核注册单位2352家,审核通过岗位数9.3954万个;线下专场宣讲会150多场,各地人才市场组团招聘会20场左右。招聘单位主要是来自江浙沪皖地区的优质国企、上市公司和科研单位等,招聘岗位涵盖水利、制造业、建筑业、电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基本覆盖学校主要学科专业领域。学校每年都会对申请进校的单位精准摸排,通过提前沟通、资格审查、身份登记等环节,保障学生就业待遇。在实现学生“家门口”的就业梦的同时,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企业的联系,进一步建立长期合作就业关系,使不少单位成为学校的“回头客”。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秉持“就业服务不打烊,线上招聘不停歇”的原则,与教育部“新职业”网接轨,以“安徽省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为重心,及时更新学校就业信息网。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国家教育、人社部门组织的“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马鞍山市“千企万岗进校园”高校毕业生云招聘会等,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企业单位招聘信息、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空中宣讲会等,学生可实现移动端观看宣讲视频、在线投递简历和远程面试,面试合格者可以直接在系统内签约,实现了从线下招聘转向线上招聘的无缝对接,创新毕业生“云就业”工作方法,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实现面对面交流。
学校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出击,领导带队考察校地、校企合作单位,深入推广合作机制。学校与马鞍山市政府成立了人才工作站、与马鞍山市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培养学生个人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地区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学校带领各二级学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合作协议,共同构筑实习实践教学基地。14年间,学校分别与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瑞声开泰科技有限公司等百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
参加实训的电气信息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张涛表示,“在实训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的基础能力得到巩固,心态也由迷茫、焦虑变成现在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这段实训经历,不仅让他拿到了心仪企业的offer,也让他收获了很多业内的良师益友,使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知和规划。实训结束时,他更是献上锦旗说:“锦旗虽小,但情意深重。正是学校领导、老师共筑的校企合作平台,帮助自己顺利完成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变,也达成了自己‘不考研却又想有好工作’的目标”。
三招减压强 激发内驱力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史上最难就业季”震慑着不少高校毕业生。狭路相逢勇者胜!要达成稳就业的目标,稳定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至关重要。皖江工学院通过建立就业指导体系、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三招减缓学生压力,激发毕业生内驱力,让学生傲然挺立在就业竞争中。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口号始终贯彻于皖江工学院学生四年的就业指导体系中。大一第一学期,学校开设了《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课,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培养积极就业意识;大一第二学期,学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大三第二学期,学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实务》课,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调理好求职心理,做好就业准备,辅导员会调研学生发展倾向,做好分类引导工作,指导学生撰写简历、教授面试技巧等;大四时,学校重点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对口合作企业就业宣讲、省市就业优惠政策解读、就业典型人物事迹宣传等,多角度地提供有效就业信息。经过四年的教育引导,皖工学子对当下就业形势已具备基本认知,树立了自身就业信心。
稳就业工作如何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皖江工学院着力加强兜底保障。学校每年都会对毕业生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关注低保家庭、建档立卡学生、双困生等毕业生群体,在精准掌握毕业生基本信息、学业状况、就业意愿、求职进展、主要困难等情况的基础上,以精准摸排助力就业指导。各二级学院辅导员会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及时向学生推送不同类型的就业信息。每半个月,辅导员还会对双困生、建档立卡学生等进行摸底,详细记录就业现状,开展就业指导,形成“就业半月报”“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台账”和“建档立卡学生帮扶台账”等。辅导员综合分析学生就业形势后,与就业困难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同时,收集未就业学生困难信息,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时反馈,双方分析后配合解决。
该校一贯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09年10月,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创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017年1月,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升级为创新创业学院。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实施导师制、导生制、导学制为路径,以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平台为支撑,以专创融合、团队培养模式为鲜明特色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该校鼓励师生融入全国创新创业教育队伍,每年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校内大赛。双创学院完成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等十几项国家和省级课题,2020~2021年度,双创学院以本科生为主获得的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共10件。持续推动双创教育带动就业潜力,让皖工学子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大学生创业课现场
后记 在14年的发展中,皖江工学院以真心、真力、真招,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贯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在努力提高学生高质量就业水平的同时,也在步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培育美好安徽事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本版稿件由王玉珏、本报记者丁亚东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