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俞晨,男,合肥一中高三学生,先后在《安徽青年报》、《新安晚报》、《生活周刊》和《科技博览》等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小说和科幻作品。散文《偷懒的小猫》被《中国剪报》转载,《最后一颗子弹》获合肥晚报第二届“黄金时代”征文比赛三等奖。
一路铅华一路歌
绍兴的清水沉淀了豫才的追索,西子的湖畔涤荡着不老的传说;兰亭的墨香飘拂过碧绿的青竹,烟雨伴我们启程。
——题 记
随着车身的轻微摇晃,导游和蔼的笑容告诉我们:休学旅行启程了。几个小时后,我们便到了绍兴。
桥下,乌篷船过,犁开陆游唐婉一段缘;桥上,惆怅少年,依桥彳亍在烟雨中。
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里品童趣,三味书屋诵诗经。这些景象历历在目。一代文坛巨匠、笔如刀剑的文学天才,其成长竟也如同我们。
烟雨染上春天的翠色,浸染了我们年轻的梦。
雨中西子湖畔格外迷人,一条画舫与人同行,似在热情迎宾。
登上游船,来到船尾,水天一色,山色空蒙中,雷峰塔屹立着,远远的地方,断桥上人头攒动。借着静谧的湖水与廊桥,我想象着许仙与白蛇撑着油伞在断桥上相会的景象,绿树青山成映,天空并不晴朗,却纯净、空灵。天空仿佛蒙上了淡纱,遥远的山逐渐在视野中变青……水天一线,又有只游船轻缓地游弋。转头眺望,高楼林立的杭州市隐约可见……岸边的垂柳,波光粼粼的水面,青山渐渐变淡,似在雾中一般,直至后来只剩轮廓。船桨拨开水花,荡起层层涟漪……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西湖,临走时我不忘回首,欢乐还在,从西湖上空腾起,升至半山腰,轻轻回绕。
淡妆浓抹,西子一笑婉约;
水光潋滟,垂柳蕴含诗情。
两天快乐的旅行转瞬即逝,顿时,烟雨中的亭台轩榭化为一份淡香的回忆,沉入心海,顿时,整个心灵沁馨畅快。这种感觉,即使在家喝西湖龙井,也是体会不到的。
返程路上,我坐在车窗边,看风景飞速变化,看那些童话里才有的房子与金黄的油菜田被汽车轰鸣声幻化成模糊的线条,任由它们被记忆投影在心中,然后我们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一路上,随着窗外飞逝的华丽,我不断地想:旅行即人生,不断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走过阳光,走过阴霾,然后不经意间,似乎一夜长大,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浪漫不羁,烟消云散。
同学们累了,大都在酣睡。我环顾回周,一张张几乎找不到童真但也找不到忧郁的脸,那般令人羡慕,很庆幸是他们中的一员。
窗外的华丽还在不断倒退,静谧的村庄、瓦舍、房屋、农民大伯、金黄的油菜花、过往的车辆……构成一张张照片,作为这次旅行的插图载入记忆。
抬起左手,幼时贪玩留下的疤还在,其实,一切旧时的记忆都存在于身边抑或是心里,需要一个人时静静细数,不过现在的我们没有时间。只能用奋发向上来装饰生命,给生命的春天增加几份生机。终于有一天,重返故处才了解,原来,旧时的轨迹还在,只是时间的快车已经开过了,头也不回地开过了。
人生旅行,我们能做的,也许仅仅是陪着同伴细细品味途中的风景罢了。
翻开照片,美景成为一种衬托,那一张张年轻的脸,那一双双晶亮的眸子,那一个个微笑的容颜,是那么的美好。
转眼,高中即将结束,我们离“独木桥”更近了一步。
忽然想起朴树沙哑感性的声音唱道:“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们身旁,如今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啊?幸运的是我,曾陪他们开放……”
我多么希望不要有机会唱这首歌!
可惜,命运是擅长事与愿违的。
于是我闭上眼,开始沉入梦境中的淡香。
思索暂止。
我们在路上,手牵手,围成一圈,站在十字路口,一脸茫然,老师与家长微笑着引路,我们无忧无虑,但不知怎的,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与不舍。
一路走,一路笑,观赏着一路上华丽的美景,一路思索着,时不时还回顾来时的轨迹。
地平线上,我们躲在时光的投影中,匆匆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