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脚步丈量振兴的道路
08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1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1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年轻的脚步丈量振兴的道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2-07-06 10:53:35

□本报记者  谢婷婷

  奔赴农村、走进基层、参与实践,用年轻的脚步丈量振兴的道路,将调研报告写在希望的沃野上,为乡村振兴汇聚更多青春的力量,成了青年大学生打开这个暑期的别样方式。

调研报告写在乡村田野上
  “您好,我们是来农村做调研的大学生。请问这些年您感受到农村有哪些明显的发展变化”“您觉得阻碍农村发展旅游业的因素有哪些”“在您看来,当前农村有哪些可以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方法”……暑期伊始,黄山学院“走进休宁大山深处 探寻乡村振兴奋斗路”实践服务团队便来到了休宁县鹤城乡,将调研报告写在乡村的田野上。
  6月19日至20日,实践团队以产业振兴为切入点,对当地村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两百余份。与此同时,实践团队还考察了鹤城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了解该乡的发展与变迁。
  为了将此次社会实践的调研报告写得更全面、更深入,6月21日,实践团队在该乡面对面访谈了党龄50年的老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劳模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对话他们扎根乡村、乐于奉献的故事,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记录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其中,党龄50年、信仰坚定,依旧关注、关心国家时事的方配权;诚实守信、阳光助残、暖心助学的中国好人李发权,以及投身基层、贡献力量的鹤城乡乡村振兴站站长蔡晓鹏等人,打动了队员们,让他们领略到了广袤田野上熠熠生辉的精神旗帜。
  “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作为当代大学生可以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6月22日,实践团队进行了抖音直播,在线宣传当地旅游和特色农产品,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累计直播观看人数达1200余人次。第一次体验直播带货,令队员黄磊既激动又兴奋。在他看来,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补足乡村宣传的短板,也能提升产业振兴的效能。其间,实践团队还在鹤城实验学校举办了趣味课堂进校园活动,发挥专业特长寓教于乐,落实“双减”政策。
  短短几天,在这个距离休宁县城67千米的偏远乡村,实践队队员们边看、边问、边听、边记、边思考。一路上,他们看到了革命老区美丽蝶变后的勃勃生机、大有可为,听到了“生态立乡、产业旺乡、特色兴乡、旅游活乡、和谐安乡”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认识了一群扎根沃野、干事创业的追梦人,记录了来自最基层百姓的需求、建议和期盼。最近,实践团队已经开始分工整理、撰写调研报告,希望能够为实践活动画下圆满的句号,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队走访调研,深入了解鹤城乡整体情况
实践团队通过抖音平台对鹤城乡农产品进行直播宣传
实践团队对话陈泽申老人

乡村振兴插上艺术的翅膀
  “欢声笑语的大湾村,盛满了幸福小康的欢畅。山山岭岭的大别山,春天不曾把你遗忘。红红火火的大湾村,装满了中国乡村的希望……”6月20日,伴随着一首动听的原创歌曲《春到大湾村》,安徽艺术学院29名师生踏上了“光辉的足迹”金寨县艺术思政课社会实践之旅,为思政教育和乡村振兴插上艺术的翅膀。
  第一站,实践团队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纪念碑上“燎原星火”四个大字耀眼庄重,蔚蓝的天空下,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山谷。在安徽艺术学院对口帮扶金寨县“双培双送”座谈会上,实践团队种下了艺术源于生活与实践的理念,开启调研金寨县新面貌、新变化,以创作更多艺术作品,赋能乡村振兴。
  访谈余述凡、王凤琴、许怀凤三位“大别山民歌”传承人,不仅让实践团队感受到了民歌的魅力、非遗传承的使命,还认识到了校地合作的契机,探索通过编制专业教材,建立传承机制,真正让“大别山民歌”传唱出去。在与花石乡副乡长胡睿生、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返乡创业新农人汪建、民俗文化收藏家漆威、村两委书记何家枝、村民陈泽申等人的座谈过程中,实践团队深入、系统地了解了大湾村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成果。
  作为我省唯一一所艺术类高校,实践团队此次来到大湾村,还专程为去年庆祝建党100周年,讴歌脱贫攻坚伟大胜利而创作的歌曲《春到大湾村》完成MV取景及拍摄。通过歌曲诠释大湾村的美好生活,抒发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无限热爱和深情祝福。
  夜幕中,实践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共创美好生活”文艺演出拉开帷幕,队员们为乡村百姓带来了自由欢快的维吾尔族舞蹈、清脆悦耳的竹笛、婉转动听的歌曲等,现场气氛愉快,掌声热烈,队员与百姓共度“艺”彩纷呈的美好夜晚。
  实践活动给队员侍彩艳带来了触动,印象深刻的是对陈泽申老人的采访。老人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供孙子读书、上大学。队员们临走时,老人语重心长地说:“要好好学习,以后报答祖国。”通过实践,侍彩艳了解道,“大别山民歌”是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了解和传唱的人却越来越少。这让作为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们认识到,有责任为“大别山民歌”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艺术思政的目的就是让思政插上艺术的翅膀,在实践育人中以思政为引领,充分发挥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与审美娱乐的综合功能,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让青年大学生深入乡村,一起重温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共同‘品尝’乡村振兴的最新成果,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青年学子内心。”该校党委委员、音乐舞蹈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孙来法谈道。

实践团队采访“大别山民歌”传承人

教育拉动人才振兴的引擎
  这个暑期,合肥市长丰县陶楼镇小学来了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是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趣伴成长”“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调研乡村教育的现状,为留守儿童趣味支教,成了该实践团队的主题。
  支教课堂上,一个沉默寡言却又跃跃欲试的小男孩进入了队员杨怡然的视线。手工剪纸课时,当其他小朋友都积极参与时,这个小男孩却坐在窗边,显得格格不入。杨怡然注意到了他的窘迫,便走上前询问,鼓励他参与小组合作,他答道:“我不会,也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看着他小心翼翼和失落的神情,杨怡然开始带动其他小朋友欢迎他、鼓励他。当小男孩完成自己的作品后,脸上洋溢出了久违的笑容。之后,杨怡然从学校老师那里了解到,小男孩是一名自闭症患儿,平时不愿意与人交流,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后来的课程中,队员们一起帮助小男孩融入集体,体味成长的乐趣。
  “对于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助力乡村振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因此,我们需要多一些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对乡村孩童的关爱”。实践过程中,杨怡然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教育的薄弱,不仅有了毕业后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梦想,还希望将来引领更多的乡村孩童成长成才,将来反哺家乡。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同期,该校另一支社会实践团队——“霍山茶young”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霍山县,聆听茶农心声,走访茶叶市场,宣传茶文化,学习传统茶艺,并围绕解决当地茶园闲置问题、推动茶产业发展进行了考察和调研。
  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愈发冷清的乡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闲置荒芜的茶园,引发了队员们的关注与思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回到乡村、建设乡村,让他们看到了乡村的未来与希望。实践结束,队员们纷纷表示,希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结合到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与智慧。
  当前,我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我省青年大学生正聚力青春、感受乡村,用年轻的脚步丈量乡村振兴越来越宽广的道路。

支教课堂上孩子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实践团队实地考察调研霍山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