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该如何做学段衔接
02版:教育大家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1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1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暑期该如何做学段衔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 慧 发布日期:2022-07-06 10:56:11

  编者按 暑期,暂别校园、社交减少;新学期,又将从一个学段过渡到另一个学段,难免会因为理念的更新、教材的更迭、师生的更换、学法的更张而产生种种不适应。如何过有意义的假期去迎接新学段的挑战?本报邀请各学段的资深教师给出建议,共同解决“未知数”。


□本报记者  黄  慧

幼升小
幼小衔接≠知识储备
  王曦,女,一级教师,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语文教师。从教20年,担任班主任20年。曾获合肥市蜀山区优秀教师、蜀山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研讨课例奖。

三大不适“症状”
  首先是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入校时间提前,也没有“小点心时间”,部分学生会在入学之初就有畏难情绪,出现易疲劳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初入学时兴致高,数天之后就会出现不适现象,如文具丢三落四,上课随便说话,规则意识较差。
  其次是学习习惯上的不适。学生的教室、课桌以及环境布置都与幼儿园不同,老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学生面临一本本的教科书以及学科课程的学习,所以部分学生会在课堂上明显坐不住、听不进,从而产生害怕学习的情绪。
  最后是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小学班级的人数是幼儿园时的两倍甚至三倍,在人际关系上的内耗则会加剧学生的不适应。这类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爱抱怨,比如抱怨父母没为自己准备好文具,抱怨是同学影响了自己听课等。这种总是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的做法,会让学生不能在校尽快建立良好的朋友学伴关系,在适应阶段显得孤单。
  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但错把知识当衔接。家长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孩子入学前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会背多少古诗,却忽视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养成,忽视了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让孩子爱上上学
  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自豪感,多和孩子分享校园的美好、成长的快乐。培养孩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性。首先是学习习惯的适应,注重倾听教师。注意培养自理能力,做事有条理。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不气馁,遇事会思考,遇麻烦不抱怨。帮助孩子做好人际交往准备。学会和他人友好相处,学会处理矛盾,提升孩子的社会性。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上尽量契合小学的时间,注重营养搭配和体育锻炼。
  用好罗森塔尔效应。六七岁孩子缺乏自控力是普遍现象,最好的做法是温柔地坚持。家长还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暗示,给处于困惑迷茫状态的孩子信心。别拿老师和学校吓唬孩子,而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赞扬也不能是无原则无底线,明明做得不怎么样,却一味地夸奖孩子:你真棒,你真好!久而久之,这种所谓的表扬会失去作用。对孩子的表扬应当准确具体,明确告诉孩子在哪方面做得好,比如“你能坚持到底,我真为你自豪”“你能注意到这个小细节,真是了不起”等。
  幼小衔接的真正任务是让孩子“爱上上学”。上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这样的形式,找到学习的方法,找到成长的方法,找到跟他人相处的方法,找到自己和世界沟通的方法。


小升初
未雨绸缪  及早关注
  李梅,安徽省优秀教师,合肥市优秀教师,合肥市教坛新星,蜀山区师德标兵,蜀山区优秀班主任。曾被邀在合肥电视台主讲“高考中考语文直通车”,曾荣获合肥市“好家书”一等奖、第一届“书香天使”读书征文合肥市一等奖、安徽省一等奖。

焦虑从何而来
  孩子的心理状态迅速从儿童转换成少年,如何培养其自身的责任感?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作为家长除了关注学习成绩,如何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初中新同学更多,他们的品行怎么样?如何学会与不同家庭教育、不同性格修养的新同学相处,并尽快建立友谊,进入和谐模式?
  第一次要面临中考这种选拔性的考试,如何在节奏与效率上应对?如何根据学习内容及难度等方面的变化,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听说手机游戏、谈恋爱都会在初中成为学生成长的“拦路虎”,如何配合老师进行“靶向治疗”?
  孩子的兴趣爱好到了初中会不会受到影响,不再有时间培养?
不为远景焦虑  只为近景努力
  尊重与培养孩子的“成人感”。初中生的心理起伏比较大,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社会”层面上的形象。精神上有“挣脱”母体的欲望,行为上开始不再完全听从父母长辈的话语,言语上特点更加突出。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家长可以在暑假让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具体落实孩子要参与的事项,既让孩子增强社会责任感,也让孩子懂得要顾及别人的感受,要学会合作,有团队意识为孩子创造社交空间。小学是童稚时期,思想单纯,关系交往简单。初中开始受个人喜好、兴趣追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慢慢呈现一点复杂化。暑假期间,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社区、超市、菜市场等,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人,听不同身份人的言语,观察社会人的言行举止,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上了初中之后,他们会发现,还是可以接受不同特点的同学,相处也会和谐愉快起来的。
  学习上不可“放养”与“放羊”。中考是孩子们人生第一次参与选拔性的考试,初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始日益显露出重要性来。暑期要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如阅读名著,练书法,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写英语文章等。
  警惕孩子沉迷手机。手机上瘾会销蚀孩子的战斗力、对外界的感知力、对人生的思考力,这是一个“慢过程”。手机能用,游戏能打,但要注意频次。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孩子,要“温柔而坚定”地坚持原则。
  谈恋爱不是洪水猛兽。暑期可以推荐孩子看几部经典的青春电影、纪录片、科教片,让他们有关于异性的知识储备,见识多了,境界豁然,看问题以及处理问题,都有“奠基”。
  找到学业和爱好的平衡点。初中社团比较多,也是教育对于学生兴趣的强有力支持。学业和爱好的平衡点是内心与外界、精神与物质的平衡,是一种宣泄的出处,是储备与蓄积的外延。
 

初中升高中
归零重启再出发
  王超,一级教师,六安市六安第一中学东校区化学教师。从教13年,担任班主任13年。曾获六安市优秀班主任、六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皖西最美教师、六安市骨干教师,所带班级获得六安市先进班集体。

课业与环境是双重挑战
  课业负担陡增、压力变大。高一文化课科目有九门,新生会应接不暇。部分初中基础不牢固的,以及暑假遗忘较多的,易出现上课听不懂、课堂节奏跟不上、课下题目不会做等现象。初中每节课的知识点少,且有不少例题辅助理解,而高中课堂知识点多,例题较少,有些学生感觉上课能听懂,课下题目无处下手。高中学习对学生自主性要求很高,需要自觉预习和复习;积极问老师、同学或通过资料的讲解把疑惑弄懂;需要全面的自我分析,深入认识自我薄弱的学科,有针对性地补差补缺。
  新环境面临新挑战。对于在高中住校的学生来说,生活自理的同时还要和室友们协调统一。初中同学之间个体差异大,而高中大多依据中考成绩录取,因此,同一个班级学生成绩相差不大。有些学生在初中时是老师特别关注的对象,但在高中突然不受老师关注、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心理落差大。
衔接不是提前学
  部分学生利用暑假报班学习高一新课。这部分学生进校后听课不太认真。一旦课堂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后期调整很困难。相反,有些学生虽不补课,但生活作息紊乱。暑期有不少学生在家手机不离手,晚睡早起,高一开学有很多学生上午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归零备战  重拾信心
  提前备战,调整心态。可以找一些高中生或者高中教师了解升入高中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做好哪些准备。不少学生初中时是班里的佼佼者,到了高中,如果成绩有所波动,不要失去信心。有三年的学习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提升自己。暑假期间继续保持学习状态,主要是以阅读为主。这样既能保证每天接触到书本,同时学习负担也不是特别重。此外,家长学着适当“放手”。家长要充分利用假期培养他们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巩固初中知识,预防“陡坡效应”。学生刚进入高中的前几次考试,成绩可能会出现类似社会结构的二八定律分布,即成绩不好的占八成,成绩好的只占两成,这种现象称之为“陡坡效应”。“陡坡效应”会使有的学生名次迅速落后、压力倍增,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陡坡效应”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中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急剧变化与学生心理、方法调整慢的矛盾造成的。暑期,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巩固初中的学习。准高一学生在暑假里可以预习一下新高一的课程,防止在开学后不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升大学
成年人的自我修养
  卢迪,女,博士,副教授,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曾先后获得全国煤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指导教师、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新生“综合症”
  对学术的未知与迷茫。作为新生,在对大学学术严谨性的看法以及对达到学术标准能力的信念方面有所困扰,产生许多与学术有关的问题,例如“辍学”“休学”“挂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合格”等。
经济独立与依赖的矛盾。进入大学后,并非单纯学生的身份,更是获得社会角色的成年人。在经济上,怎样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也成为他们的主要担忧之一。无论大学生抑或准大学生,都存在着想要经济独立与依赖父母经济支持的矛盾。
  社会融合与自我期望的差距。新生会因为地域差异以及个体性格,对与同学正常相处产生担忧,如舍友之间的相处,对时间管理也容易出现担忧。进入大学后,既需要在“必须完成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专注,也需要处理好其余的事件。社会融合与自我期望表达了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专心发展学业和维持社交氛围的需求或愿望,其中包括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结识新朋友和参加社交聚会和活动。
打好自我修养的“预防针”
  保证信息渠道通畅,获取大学信息。准大学生可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对学院、专业情况有所了解;通过微信、QQ新生群等提前和本专业的同学建立联系,加快入学后的课堂融合、班级融合、社会融合;通过知网、万方等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情况,查阅学校官网上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学术要求以及学业要求等。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除去必要的大学费用,学生本人应对自身的经济压力负主要责任,培养理性消费意识,通过节省开支来缓解经济压力,合理理财,避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同时,要学会自立更生,增加自己的经济来源,可以通过勤工俭学获得经济收入。暑期也是获得经济来源的最佳时间,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与社会接触是有积极意义的,既可以获得收入来源,也有利于融入社会。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