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因奉献而闪亮
05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0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09期  下一期
青春因奉献而闪亮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魁麟 聂壹琦等 发布日期:2022-06-22 11:08:39

  编者按  一个是双脚扎根丛林,不畏炙烤、不怕蚊虫的科考学子,用所学助力家乡振兴崛起;一个是热衷公益,义无反顾加入中华骨髓库,并在他人需要时无私献出234毫升“生命种子”的爱血少年。面对的选择题不一样,却本着一样的初心,作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在这个盛夏,两名大学生绽放着闪亮青春。


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方虎强——
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奋斗的青春
  “踏实、肯吃苦的帅小伙。”这是安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张明燕老师对自己的学生、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方虎强的评价。2000年出生的方虎强,是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8级中药学专业学生,荣获2019年度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2020年度安徽省“百优大学生”及第十八届全国中药标本馆标本竞赛一等奖、三等奖等荣誉。
  在方虎强的求学生涯里,“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是他成长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他用“苦心”锻炼理想信念,用“苦学”夯实专业基础,用“苦练”收获过硬本领,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为家乡的发展振兴贡献智慧,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铁杆中医药人。
野外科考收获“黑面红心”
  为了“苦心志、饿体肤、劳筋骨”,2019年夏,方虎强正式加入安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中药资源科考队,并担任副队长。他的职责主要是采集及处理药用植物标本,并协助老师和队长处理其他各项事务。每天早上6时半出发,晚上7时返回基地,稍作歇息,便开始投入整理标本、图片资料等工作,持续到凌晨,这是他每天的日程。通过手机运动APP显示,他在野外科考期间运动量有一次达38904步,相当于爬楼79层。
  野外工作不仅时间长、运动量大,还充满着种种潜在的危险。出没于深林或路边的蕲蛇、竹叶青,贴附皮肤吸食人血的蚂蟥,还有滑坡和落石,都在威胁着队员们的生命健康。尽管野外工作充满危险、艰辛和疲惫,但是每当他发现了罕见的独蒜兰、羊乳等药用植物,疲劳和厌倦便会一扫而空。队友汪晨兴说:“在科考过程中,方虎强能够很好地带领我们完成每一项任务和工作。他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感染到了我,让我在科考过程中收获很多、学习很多。”
  在宣城市、金寨县大别山、歙县、黟县等野外实践地,他累计采集药用植物标本600余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移种药用植物243种、千余株;制作并留存于中药资源中心用于科研、教学的腊叶植物标本4500余份。
  经过一年多的整理归纳和深入研究,大三学年,方虎强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中药科普类图书的编写和中药资源生态保护类的项目申报;科考队事迹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报道35篇,获2019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每每回想起科考的日子,方虎强都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骄傲的一件事:“科考是学习课外知识的一个好平台,也是锻炼吃苦耐劳精神的好机会,是科考成就了现在更加成熟的我,感谢科考、感恩相遇。”
扎根“大地”练本领
  2019年底,方虎强跟随指导老师前往宣城市宣州区进行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主要调查该地区中药资源物种量、蕴藏量以及中药资源的生态现状。插钎、拉线、测量、标号、拍照、摸排草药、采集样品、样地调查、制作标本、填报数据等工作,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方虎强一丝不苟地对待普查任务中的每一个环节。普查样地由系统随机取样,样地地况复杂,有山川有河流,因此部分插钎拉线等工作环节极难开展,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就去了。方虎强明白,全身心投入工作,用心学习实践,是对指导老师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中药资源普查事业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普查期间,全队共采集药用植物标本1300余种,完成37个样地185个样方调查。他跟随普查队师生积极向当地居民宣传普及中药资源保护政策,传播弘扬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并同当地中药种植户、集体户和扶贫工作队进行深入交流,充分探讨药用植物种植经济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共商中药材经济为广大基层群众带来持续、稳定收入的方法和途径。
  他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的获得是需要求知和认知的。在普查工作中,他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在野外,课本上的中药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堆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形象可感。同时,自己还需要深入自然、走进市场,通过继续实践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学以致用助力乡村振兴
  方虎强的家乡是安庆市宜秀区白泽社区,几年前一直是人口外流的贫困社区,留守老年人较多,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失,使得上百亩良田荒芜,无人耕作,杂草丛生,经济活力较低,增收动能不足。
  2019年寒假期间,方虎强回到家乡,与白泽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就苏北菊、金丝黄菊的种植基地规划、种植技巧、产地加工、产品销路等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他充分运用其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学校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积极向社区领导提出引进中药种植产业的建议。方虎强主动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查阅药材种植案例资料,将中药材的产地种植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在不破坏乡村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创建该地区的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发展特色中草药扶贫项目。
  2020年暑期,近350亩的白泽社区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建成,目前已覆盖了全社区22户脱贫户,实现社区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社区积极发挥土地资源条件,集中流转土地打造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菊花种植基地。社区副主任何潮表示:“今年的菊花长势喜人,每天都有十几名脱困户在基地采摘菊花。下一步,社区将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菊花的种植面积。”
  在建设家乡中草药种植基地的道路上,方虎强深刻领悟到了从“所学”到“所用”的喜悦与充实,真正体会到运用所学为自己所爱的家乡贡献力量的成就感。他表示,自己学成后会更加密切关注家乡中草药产业和中药资源生态的发展,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回馈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防汛抗洪彰显青年责任
  2020年7月,安庆市新义村江段水位全线告急,方虎强和他的父亲在第一时间响应了家乡抗洪志愿队的招募。日常夜间巡堤,1.2公里的坝堤责任段,伴着总会往鼻子里钻的蚊虫,方虎强用手电照亮堤坝的每一个角落。7月25日,外滩圩堤坝发生渗漏,原本正在进行休整的方虎强被紧急调往正在发生渗漏的前外滩圩。挖土装袋、扛沙包、铺沙袋,烈日下响彻“一、二,一、二”的行动口号声。
  志愿者们团结一心完成了护堤任务,方虎强手上的水泡早就已经磨出了血水,加上汗水和泥水的浸渍,时不时地有种刺痛的感觉。“洪水不退,我不退”是方虎强坚守在抗洪一线心中的信念。坚守13天,通宵执勤12个夜晚,处理险情1起。从负伤累累,到精力耗尽,也有过思想动摇,但是,他始终把坚守初心铭记于心,立誓要保卫家乡,守护人民。
  展望未来,他表示要继续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走好中药资源生态保护的道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安庆市首例高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缪佳李——
跨越千里的生命营救是最珍贵的毕业礼
  当温热的血液通过细长的输送管,缓缓流向血细胞分离机时,一袋234毫升的“生命种子”就此诞生。6月16日,在安徽省立医院里,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来自安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统计学专业2019级研究生缪佳李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袋“生命种子”随即跨越千里,飞赴广州,让一名广州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再次绽放“生命之花”。
  缪佳李是在2017年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在当时年仅20岁的缪佳李看来,捐献造血干细胞意味着给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非亲缘人群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几万到几十万分之一,这也意味着,很多献血志愿者在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后,甚至数十年都无法匹配成功。2019年暑期,缪佳李曾接到安庆市红十字会通知,自己与一名患者匹配成功,但由于匹配顺位比较靠后,最终捐献活动不了了之。“当时心情很失望,因为这是常人一生难得一次的机会。”缪佳李说。
  幸运的是,在今年的4月18日,缪佳李又一次接到了匹配成功的电话。这一次,他没有丝毫犹豫,便决定捐献。高分辨血样采集、身体健康检查……经过一系列准备环节后,缪佳李顺利完成了捐献,成为了安庆市第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安庆市首例高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缪佳李的奉献举动得到了安庆师范大学师生们的全力支持和称赞。在安庆师范大学为缪佳李举办的欢送会上,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友忠表示,“缪佳李同学的无私善举,为全校师生树立了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爱心榜样,希望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我很庆幸能够用自己捐赠的造血干细胞救助他人,希望受助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新拥抱生活”。缪佳李坦言,作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自己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而此次捐赠也将成为他毕业之际最珍贵的记忆。
  据了解,近两年来,安庆师范大学全校累计3385余人次参与献血活动,献全血达50余万毫升,献血小板达3.3万毫升。广大学子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敢于担当的高尚情操与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王魁麟、聂壹琦、石奕舟、李雪婷,本报记者程榕娟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