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10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109期  下一期
安徽工业大学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苒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2-06-22 11:06:58

拓渠道 强内功 促就业

安徽工业大学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高校工作的“指向标”。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方式转变等多重压力叠加影响,2022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困难更大,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安徽工业大学科学研判、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力促实现2022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校党委书记陆林(右一)率队赴马鞍山市博望区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校长魏先文(左中)率队赴中天钢铁集团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合力画好就业“同心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该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指导和服务,力促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该校建立了“校就业创业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部(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为主的组织运行机制,把就业创业工作列入校院两级的年度党政工作要点,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主任,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研究生院、安全保卫部、团委、教务处、财务处、校友处、工创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学院党委书记为成员。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评办法,通过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顺利进行。

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日前,该校党委书记陆林、校长魏先文率队赴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陆林向企业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指出了双方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员培训等多个领域共同深耕奋斗,合作成效明显,合作空间广阔。魏先文对企业为学校52名2022届毕业生提供成功就业、成就事业的机会表示感谢,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项目化推进落实合作的内容。
  今年以来,该校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将访企拓岗工作切换至线上进行,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空中双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第一时间将春季就业市场拓展到线上,先后举办了空中宣讲会、春季网络招聘会、空中双选会、地市重点企业云聘会等活动125场次,累计邀请企业1540家,提供就业岗位1.2175万个;多次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和业务指导会,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打造“云招聘”“云帮扶”“云指导”“云复试”等多种就业创业新形式,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形成“服务就业不打烊,线上招聘不停歇,就业帮扶不打折,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工作格局。
  “‘云面试’要求毕业生在短时间内通过屏幕展现个人风采与核心竞争力,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对硬件方面的要求也更为苛刻,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专门的面试室和设备、网络,让我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自己。”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方茜茜分享了她的线上面试感受。

苦练内功提升育人质量
  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学生陈旭康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在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安徽省金奖和全国铜奖,这些经历让他收获了很多、成长了许多。在校期间,他创办了安徽旭冰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10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被授予“当涂县十大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该校就业指导教育采取“教研室+课程组”模式,组织遴选4名课程组负责人,完成了100多个班次,近2万名学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了2021级本科学生“圆梦未来·赢在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及职业体验活动,创新开展了2022届毕业生“入行”(考入银行)、“志公”(志在考取公务员)、“化简”(将个人简历化繁为简、更有针对性)等就业领航行动,实施分类化、精准化求职择业指导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累计服务学生1.3万余人次。学校对未就业毕业生、特殊群体毕业生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实施“一对一”专项帮扶计划,提供个体咨询、技能培训、就业补贴、就业创业推荐等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校地齐协力“靶向”促就业
  今年4月,该校联合马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相关企业举办“空中双选会”,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留马就业创业。魏先文在出席会议时指出,近年来,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当疫情遇上毕业季,保就业、稳就业、促就业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通过“云招聘”“空中双选会”、网络招聘会等“云服务”,实现了由“面对面”到“键对键”。校政企三方通过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构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创先锋”的新格局。
  一直以来,该校不断强化校政、校地、校企和校院“四级”联动,积极拓展新的就业市场,提升市场利用率与对接度,积极服务毕业生求职就业。学校和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认真组织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产业学院、马鞍山大学科技园等建设。校领导率队赴马鞍山市相关单位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与马鞍山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学生“进园入企看发展”,鼓励毕业生树立正确、务实的择业观,扎根母校所在地,积极投入马鞍山“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城市建设。截至今年6月,该校2022届毕业生留马就业人数744人,留马就业率19.1%,在学校毕业生就业网注册的马鞍山市企业数为414家。

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服务
  疫情期间,该校封闭管理。针对毕业生需要办理就业协议书审核签章、报到证改派和档案转递等就业手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手续办理流程,毕业生无须线下办理相关手续,通过邮寄、辅导员代办、网上办理、线上提交材料等方式,完成相关就业手续办理。部分参加国家公务员、自治区及各省(直辖市)公务员、事业单位、特岗教师和国有企业招考的毕业生,安排专人负责,及时通知和办理政审、调档等相关手续,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后顾之忧。校院两级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分时段、分类别推送西部计划、自主创业、三支一扶、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基层就业项目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鼓励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归根结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适销对路。学校将主动对接市场需求,跟着市场找企业、顺着专业挖企业、带着教师访企业,不断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助推学校毕业生充分且高质量就业。”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何伟表示。
 
该校举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首场线下组团招聘会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张苒、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