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暖心托举孩子的未来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2-06-15 10:44:35 |
——我省“安心托幼”破解托育、入园、接送三大难题 □本报记者 谢婷婷
日前,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暖民心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解读《安心托幼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省教育厅副厅长徐静平,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崔礼军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由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制订的《方案》,与其他九项暖民心行动方案一起,经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已于5月25日正式印发实施。赵振华表示,我省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暖民心行动部署,坚持结果导向,加强过程调度,确保安心托幼行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让这项暖民心工作真正托举好孩子的未来。
背 景 破解民生难题办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托幼工作,要求“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托幼工作,省委书记郑栅洁、省长王清宪多次专题研究托幼等普惠面广、群众有感的民生实事,就组织开展安心托幼行动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分管负责人多次专题研究具体落实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制订了《方案》,并与其他九项暖民心行动一起,于5月23日经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5月25日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实施。
内 容 聚焦三难点 明确九举措
记者了解到,《方案》重点围绕婴幼儿“托育难”、公办园“入园难”、学前教育阶段家长“接娃难”等三个方面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破解难题的九项具体举措。
0至3岁的婴幼儿托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婴幼儿“托育难”,对照省“十四五”规划和已出台生育政策中对托育“千人托位数”及“健全婴幼儿托育体系”的目标要求,《方案》明确到2025年,总托位数达28.4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4.6个,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其中,2022年新增托位数5.4万个,2023年新增托位数6.8万个。
近年来,在学前教育阶段,老百姓反映的“入园难”主要表现在上公办园“入园难”。《方案》中明确,将按照“就近便利入园”原则,明确到2025年,新增公办学位9.9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学前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形成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2022年新增公办学位4万个,2023年新增公办学位2万个。
我省中小学延时服务开展以来,深受家长好评。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也普遍存在按时“接娃难”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方案》明确到2025年,幼儿园延时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2022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2023年春季学期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按时“接娃难”问题基本解决。
焦点1: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为了解决婴幼儿“托育难”,崔礼军介绍,我省将在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方面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建设普惠托育机构。自2022年起,每市每年建成两个至三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每县(市、区)每年至少建成一个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到2025年,每县(市、区)公办独立托育服务机构不少于一个。二是多渠道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闲置场所等资源举办托育机构,鼓励以委托或购买服务方式办成普惠托育机构。依托公立医院建设托育点。支持园区基地、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举办等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三是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公办幼儿园举办的托班原则上提供普惠性服务,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均要开设普惠性托班。完善公办幼儿园办托班管理制度,制订托班硬件、师资、招生和经费保障等标准和规范。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到2025年,实现各县(市、区)不少于30%的幼儿园开设2岁至3岁托班。
焦点2:推进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
按照国家和我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部署,赵振华表示,将大力推进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在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的地区,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鼓励政府收购民办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等方式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持续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明确将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幼儿园,确保居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小区至少配建一所不少于3个班建制的幼儿园。在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时,同步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此外,还要积极挖潜扩大增量,各地要充分利用空置厂房、公共服务设施、闲置校舍等资源,以租赁、租借、划转等形式举办公办幼儿园,也鼓励普通高校举办公办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
焦点3:“一园一案”延时服务全覆盖
针对幼儿园延时服务这一社会需求,徐静平介绍《方案》指出:一是稳步推进延时服务。2022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2023年春季学期,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到2025年,幼儿园延时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二是保障延时服务时间。幼儿园在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提供延时服务,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适应。幼儿园可根据实际设置多个离园时间点供家长选择。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家长自愿决定幼儿是否参加,幼儿园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参加。三是提升延时服务质量。延时服务一般由本园教师承担,也可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幼儿园结合现有资源和家长需求,“一园一案”制订具体实施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成长规律,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服务活动,不得借延时服务开展“小学化”教学,不得开展营利性活动。四是明确经费支持政策。对参加延时服务的幼儿按300元每生每年的标准给予所在幼儿园财政补贴。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办园成本等因素,将公办幼儿园、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延时服务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制定幼儿园延时服务收费政策。
保 障 突出政策供给 确保普惠利民
围绕目标任务,《方案》聚焦三个方面共提出九项具体举措,并从三个方面就有关支持政策予以明确。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普惠原则。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普惠性托育机构,按标准补齐配全小区托位,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多渠道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降低群众托育成本。同时,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多途径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支持民办园普惠发展。二是突出便利要求。优化幼儿园布局,城镇幼儿园按照300米至500米服务半径,在人口密集地区加密规划布局一批幼儿园,满足就近入园需要。将延时服务的时间明确为一周五天,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适应。三是突出政策供给。完善补助政策,明确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延时服务、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补贴标准,明确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目标激励政策。在人员和办园成本两方面重点保障,同时要求落实土地划拨和各项税费、价格优惠政策。
落 实 坚持结果导向 确保落地见效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暖民心行动部署,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将坚持结果导向,加强过程调度,确保安心托幼行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下一步,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狠抓落实:一是抓好学习贯彻。组织全省教育、卫生健康系统开展多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充分理解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核心要义。教育、卫生健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照各项任务和完成时限,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指导各地规范实施,共同做好安心托幼工作。
二是抓好检查调度。定期调度相关部门任务完成情况和各地推进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方案》顺利实施。把实施工作纳入日常监督检查中,不定期开展检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确保安心托幼真正惠及民生,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是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宣传平台,对《方案》开展政策解读,做好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家长和教师、从业人员对《方案》的认知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氛围。发现和遴选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并在全省推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该《方案》强调托幼服务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成长规律,让这项暖民心工作真正托举好孩子的未来!”赵振华表示。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