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工荒想到讨薪难 无人问津 为何会出现用工荒 安徽省民政厅捡拾弃婴公告
06版:声音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02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3期  下一期
从用工荒想到讨薪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 刃 发布日期:2011-02-21 16:22:27

    新春伊始,许多地方又闹起了用工荒。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仅沿海地区招工难,就连有大量输出劳动力的中西部省份也加入了“闹荒”行列,千方百计挽留外出务工的家乡人。有人说,这是劳动力市场新动向。
    说新也不新。这几年,年年都闹用工荒,只是区域、行业、程度不同而已。今年的用工新动向,固然有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的原因。但考量用工荒,还需从更多视角切入。
    譬如,与用工荒同时存在的讨薪难。许多农民工辛苦一年却遭遇无理欠薪,讨要不成反而受辱甚至受伤。譬如,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迟缓,一些企业“无情操作”,盲目裁员,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几乎断了生计。譬如,时见媒体披露有的工厂劳动环境恶劣、职工工伤后果自负、职业病求告无门……
    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有谁想到过用工荒?想到过有朝一日也会“有求于”农民工?更重要的是,当用工荒缓解之后,那一幕会不会重演?会不会“恶性循环”?
    毋庸讳言,用工荒对农民工来说是个好消息:“身价”行情看涨,就业选择更多;对劳动管理部门和用工者,则是调整政策、改进工作的契机。用工荒的背后,有许多平时就应该认真解决的问题。
    譬如,年终清欠硕果累累,深想一想却令人沉重。讨薪不是“秋收”,本不该集中收获。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及时足额发放工资,而农民工却非要到年终才能结算,是用人单位无视法律,还是有关部门执法不严?从实践看,讨薪之难难在农民工的弱势,但对于有权力的机构、有能力的企业而言,清欠并不难,否则,何以有年终清欠的累累硕果?既如此,为什么总要到年底才“集中行动”,才“重拳出击”,才“不得不给付”?平时就及时清欠、不准拖欠,何劳年底兴师动众?如果有人拿清欠当“业绩”,有人“能拖一天是一天”,结果就只能是年年要清欠,常常用工荒。
    发生用工荒,不仅是个薪酬问题,还有劳动者作为社会人的体面和尊严问题,即使他们的要求并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发生用工荒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它们往往因为市场订单变化更容易盲目裁员,一旦需要扩大生产,又由于缺乏人力储备而措手不及。企业发展需要长远目光,需要舍得花“本钱”培训和留住人才——包括熟练工和农民工。
    善待员工,尊重员工,是打破用工荒的重要手段。
                □摘自人民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