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最美洗脚妹 特殊的红包 大家都富我才富
04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9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02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93期  下一期
大家都富我才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1-02-21 16:25:05

    “你先坐会儿。哈哈,我还有几吨鱼得马上拉回来。”倪卫文顾不得吃饭又去跑约好的十几个单子。自从九年前建立渔村的鱼产品中转站以来,倪卫文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跑单子,承担了方圆近百里十几个渔村七成鱼产品的销路。
    今年34岁的倪卫文,高大魁梧,一身皮衣皮裤,一辆摩托车,绕着太平湖旁边的几个渔村四处穿梭。村民们只要远远听见老式摩托车发出的“嘟嘟”声就知道是倪卫文载着鱼筐来收鱼了。由于多是老主顾的关系,每到一户渔民家收购鱼虾,幽默的倪卫文总喜欢和该家的男人或女人调侃几句。用倪卫文的话说,适当的幽默是为了拉近和渔民的关系,以更长远地维持自己的供货渠道。
    初中毕业后,倪卫文曾经跟着村里的男人去沿海地区打过两年工,干的都是苦力活。在外谋生的日子,倪卫文深深感触到背井离乡的痛苦,返乡后便决心要自己创业。倪卫文家住太平湖畔的一个渔村,丰富的鱼产品多半是渔民们自产自销。“若是能推广路子将家乡的鱼产品销售出去该多好”。想了也就做了。在倪卫文看来,没有资本、没有经验是创业的障碍但也可以是优势,“因为未知加上无知才让我更有勇气,更敢尝试”。
    2002年春夏交替的日子,恰好是太平湖捕鱼的旺季。倪卫文跑到临近的渔民家挨家挨户下订单,承诺包收购、包销路、包货到付款。倪卫文的“三包”承诺加上他纯朴的气质,终于获得了四十多家渔民的信任,和他达成了口头交易协议。从此,倪卫文做起了中转鱼产品生意,和他交易的渔民也越来越多。然而,倪卫文心里明白“这担子不好担,有利益更有责任” 。
    “我们这里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鱼产品,最有特色的是自然生殖的鱼、虾、蟹等,口味相当的鲜美。”说起家乡的鱼产品,倪卫文神采飞扬地炫耀道。将村里的鱼产品收集以后,倪卫文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订单送往县城各酒店、饭庄、菜市场,每天的送货量都在一两百公斤左右。寒冬酷暑,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县城和渔村之间,倪卫文呼吸到的是家乡和谐、干净的空气,体会到的是创业的快乐和恣意。在倪卫文的带领下,渔村的十来户村民家先后都跟着盖起了两三层的楼房,买回了小货车。
    创业过程中,这个胆大心细的男人也体会到了艰难,不过乐观的心态总能帮助他度过难关。2007年冬季,让倪卫文承包养殖的鱼苗大规模死亡。几近成熟的几千公斤鱼接连两夜就死了近半。倪卫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没关系,死了一半不还剩一半嘛”。倪卫文心里算了一笔账,如果不尽快落实鱼的销路将鱼投入市场,那么渔民的损失将无法弥补。在倪卫文的努力下,不到一周的时间,存活的鱼全部卖了出去,渔民也挽救了损失。“一个人富了不是富,一群人富了不是富,整个家乡富了,我们才真的富了。”这是倪卫文口中经常叨唠的一句话。新的一年,倪卫文的目标就是将家乡的鱼产品作为家乡的品牌推广出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