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的炮竹味还没散尽,各地抢夺农民工的硝烟战就打响了。从正月初七开始,各地招工大战轮番上场,招聘会上一次性招数百人的企业比比皆是。2月12日,合肥市一场大型招聘会上,一家硅片生产企业甚至一次欲招3500人。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截至去年12月,我省缺工在50人以上的企业有2300多家,缺工超过300人以上的达209家。
1月底,美菱、荣事达等省内35家知名企业把招聘会开到了阜阳市农民工家门口。过年后,合肥市“流动招工大篷车”直接开往岳西县招人,上海市企业开动近400辆大巴直接去村里挖人,富士康更是把招聘会开到火车站。工资在涨,福利在完善,欠薪越来越少,但农民工依然越来越少,“有单子,就怕没人做”。招工难,留工更难。
大巴车接人到村头
在浙江省温州市打工的农民工赵必勤于去年返乡的前一天下午被副经理叫去谈话,因为厂里有传言说他年后不回厂里了。进了办公室后,副经理先给他递了一根中华烟,接着递给他一个“当回家路费”的红包。“小赵,明年可得接着来啊,厂里需要你,明年给你加工资”。赵必勤从未受过这种待遇。
正月初三,赵必勤接到副经理的电话,“春运车票不好买,我派公司的车到你们县里去接你们。”看赵必勤有点支支吾吾,副经理向他许诺,每月给他加400元工资。
家住青阳县蓉城镇双溪村的赵必勤今年27岁,在外打工五年。自打县里经济开发区里的企业越来越多后,就不时有老乡给他打电话鼓动他回来工作,他自己也算了笔账,家里工资比外面一年大约少一万多元,但生活成本会小很多,再加上他去年娶了媳妇,今年想要个小孩,因此就不想出去了。
正月初六晚上,一辆挂着浙江省牌照的豪华客车悄悄地停在了村口,司机正是公司的驾驶员李师傅,李师傅给赵必勤带来了288元的新年红包,并亲自帮他将行李搬上车。赵必勤就是这样被“拖”上了车。
和赵必勤一样,正月初五之后,很多农民工都在家门口看到了接他们回去上班的大巴车。跟车人通常有着硬性指标——必须把工人都载回来。
工资涨了人难招
2月11日,合肥市工商业联合会人才市场内正上演着激烈的“抢工大战”, 五百多家用人单位提供八千多个岗位招贤纳士,其中有赛维电子、格力、美菱、中铁集团等大型企业,也不乏很多中小企业的身影,“订单很多,就是工人不够。”一位招聘企业主告诉记者。
很多企业提高了薪资待遇,望江县一家纺织企业打出“月薪2500元,工厂在身边”的口号。合肥市瑶海区一家企业招聘的普通作业员基本工资为1600元,熟练工可达2600元,而锻压工等技术工种薪资最多可达5000元。尽管如此,记者发现很多企业依然招不满人。
一大早从肥东县专程到合肥市参加招聘会的李东升是数控机床工,除了工资,他对工作还有一个“特殊要求”——每个月至少保证8天假期,这让很多用人单位非常为难,“有时候要赶订单,加班加点在所难免,加班工资可以保证,但这个假期实在无法保证。”一家企业委婉地拒绝了他。但他并不着急,他知道自己的工种是个香饽饽。
某著名家用电器制造型企业现场招聘人员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中的不仅仅是工资待遇,他们有的关心宿舍里能不能上网、有没有洗衣机,有的关心能不能带薪休假,有的关心企业的晋升机制。“要求越来越多”。
留人各有新招
2月12日, 2011安徽暨华东地区大型人才招聘会上,一位服装企业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春节过后,厂里一线员工流失了近20%,“好多人过完年电话就打不通了”。这让原本就严重的用工荒雪上加霜。
肥西县上派镇人刘杰就是典型,去年他在上海市打工,月薪达到3000元,尽管走之前,厂里怕他不回来而扣了他一个月的工资,但过完年他还是决定不回去了。过年期间,经理打过好几个电话给他,他都没接。据他介绍,和他同样情况的人不在少数。
招聘会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求职者,有六人去年至少换过一份工作,其中一个变压车间的熟练工去年跳槽了三次,他们换工作的原因很简单,“哪里钱多就去哪里”。有时候刚上班几天,就被其他的公司通过熟人介绍,加薪挖了过去。
“有的挣了点钱就准备回家自己干,有的要回家结婚,有的熟人给安排了工作,有的不想在大城市呆了,几乎每天早上,都有人不来上班。”刘杰告诉记者。他在工厂干了11个月,像他这样的“老”工人大约只有一半。
为了留住人,很多企业开始注重除了工资之外的各项福利政策,招聘会上,“办理五险一金”、“八小时工作制”、“保证婚假、产假等各种国家法定节假日”等字样随处可见,有的企业甚至将两荤多素的午餐标准都列了出来。
要的是尊重、公平和温暖
在招聘会现场,一个长相略显孩子气的身影显得醒目,他叫程亮,尽管也是来找工作,但他耳朵里却塞着耳机,穿着个性牛仔裤,染着淡黄的头发,是个典型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今年22岁,是车床操作工。
去年12月,他从浙江省杭州市一家待遇不错的工厂辞职,原因听上去很可笑——车间让他参加公司元旦晚会朗诵诗歌。他的普通话很不标准,甚至常常遭到工友的嘲笑,车间为了“激励”他,指定他上台表演节目,“我不想当众出丑”。冲动之下,他年终奖都没要,就辞职回来了。
感觉不到尊重,才是程亮辞职的根本,他告诉记者,身为外来务工者,他在厂里几乎没有朋友,下班后最大的娱乐就是玩网络游戏。若是工作上出了差错,挨骂最严重的总是他。尽管他的工作成绩非常优秀,但每月的优秀员工都不是他。去年夏天,厂里组织的世博游也没有他的份,“虽然挣的钱比在家里多,但仍感觉低人一等”。
“没有人愿意出去打工”。过年期间,池州市一位年轻返乡民工徐豪告诉记者,在外面时候,甚至连笑都不敢大声。车间里有很多工友因为是本地人,在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待遇会比他们好。城市生活尽管光鲜亮丽,但却与他们无关,而房价及户籍制度让他们成为城市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近几年来,招商引资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中小城市,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非常不错的工作,“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为什么还要出去忍受寒冷和不公呢?”徐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