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肥东县:多点联动 推进“双减”落地见效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 琼 昂卫明 发布日期:2022-05-25 15:06:11 |
“双减”政策作为国家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安徽省“双减”政策出台后,肥东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多点联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作业管理、落实课后服务等多项措施确保“双减”落地见效。 肥东县实验小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 加强组织领导把住减负“根本点” “双减”政策出台后,肥东县迅速做好政策执行,积极谋划部署,强力推动“双减”工作在本县的落实落地。教育局成立了“双减”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利用开学工作检查之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双减”专项工作检查。
从县级层面组织召开“双减”工作座谈会、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双减”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等相关内容。参会人员有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还有中小学校长代表、一线教师代表、学科教研员代表、培训机构负责人代表。学校层面组织召开教师会、家长会,目的就是领会好“双减”核心要义,形成多方合力促“双减”真正落实到位。
规范办学行为盯住减负“关键点” 为保障工作做细做实,肥东县教育局成立了三个调研组,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双减”工作调研。成立四个督查组,先后对店埠镇、经开区、撮镇龙塘等辖区所有证照齐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5次专项督查。调研组、督查组在实际工作时,注重宣传“双减”政策和“六个严禁”再宣传,教育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积极发挥师资、技术等方面优势,将培训重心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与此同时,不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以及校外培训整顿。全面推行“黑白名单”、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培训机构收费、预收费监管,规范教育广告等营销行为,加强对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培训秩序等方面的管理。
推动相关部门强化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决不能让良心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2021年,肥东县营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共计8家,核发办学许可证8个,压减率87%,这8家学科类培训机构都是以前取得办学许可证再重新审核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提升教学质量,聚焦减负“中心点”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应教尽教,校内学足学好,这是推进学生减负的根本支撑。目前,肥东县正在组织修订中小学教学常规和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肥东县实验小学狠抓常态化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两周开展一次“同课异构”,精磨实验课,扎实日常课。每周五下午召开业务学习交流分享会,学科组组长分享先进教学案例,帮助年轻教师答疑解惑。做好传帮带,高级教师每学期带头上好“示范课”,狠抓“青年教师大练兵”。开展“校际交流研讨”,积极与合肥市结对学校开展城乡结对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加强作业管理,抓好减负“提升点”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成为受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要话题。“双减”后,是不是作业都不用布置了?布置的话,又该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肥东县,“双减”不再打时间战,不再搞题海战术,优化作业设计,既有分层,也有分类,力求“瘦身”增效。肥东县陈集学校聚焦课堂,从“四单”入手,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开展“三单设计”教学活动。该校以学段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着重研讨如何设计课堂三单(预习单、学习单、监测单),并以“三单”为抓手,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展协同学习、互助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预习单以任务引领为主,发挥助手作用,助力学生独立学习;学习单体现学生思考的过程,将学生的思考落到纸面上,让思维可观可感;监测单发挥当堂诊断的功能,监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到当堂清,同时也为教师下一步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为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学校强化“定单”式作业管理。将“作业设计抓定单”作为一个课题深入研究,以学科组为单位,不断探索丰富课后作业内容,拓展作业形式。依托“基础作业+个性化定单作业”,倡导同年级同学科布置相同的基础性作业,重在夯实基础,目的是巩固练习、强化训练、全员基础达标,让中等学生吃好。同时,教师们还针对各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了“个性化定单式作业”,为每个学生量身设计“个性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饱。
落实课后服务寻求减负“成长点” 安徽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义务教育学校从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放学后开展课后服务,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具体服务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将此项工作落实到位,肥东县坚持多措并举,注重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各中小学本着家长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在探索“1+X+1”的模式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形成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课后服务模式,形成“一校一品”。
肥东县店埠学区中心学校有1400多名学生参加课后个性化课程的学习,约占在校学生数50%。学校从课后服务库中,选择优质的培训机构进校园进行课后服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课程,弥补学校社团课程的师资不足。该校坚持个性服务显特色,实施“双师”课堂模式,确保个性化课程有量有质。“双师”课堂模式,即校内教师+校外机构教师,学校组织有相关经验或是专业对口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课堂教育教学管理。校外机构教师负责完成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任务,“双师”课堂的校内教师对课后服务课程内容进行考质。值班领导采用推门听课机制,多方位对课后服务的教育教学进行监管,各司其职完成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任务。
同时,该校采用“双评价制度”模式,即“家长学生评价”制度和“教务组教师评价”制度。学期期中和期末,学校向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和家长发放电子版“课后服务问卷”调查表,问卷的满意度,视作为下学期是否引进的依据,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改正。
加强家校共育扭住减负“平衡点”
减负成效到底如何,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和成才观,与学校一道同频共振,协力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为此,肥东县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各级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家长群、家长会等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双减”重要意义,设立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积极宣传本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肥东县实验小学设立“家校专线”,方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校园信息,孩子在学校的动态,以便快捷联系。每年暑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成立“家访小分队”,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家校紧密联系,可以更好地帮学生养成好习惯,也能发现“问题孩子”的问题根源,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接下来,肥东县教育局将继续努力探索,为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给学生们一个幸福多彩的童年!
![]() ![]() ![]() 肥东县店埠学区中心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 肥东县实验小学教师上好示范课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