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怀宁县:串好美育链 培养“美”少年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丁亚东 李未停 发布日期:2022-05-25 10:33:53 |
编者按 今年以来,怀宁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不断完善美育体系,配足配齐美育教师,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健全美育工作机制,丰富美育活动形式,把美育融入各个学科。组织学校开展艺术展演、社团活动、劳动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感知美、创造美、实践美,营造了美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五育并举”。
五月榴花红似火,校园美育结硕果。在怀宁县稼先学校的校园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向教师展示着自己发现的春天美,有白皑皑的兰花、粉扑扑的桃花、红艳艳的映山红……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该校教师张小红特意在周末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到野外“找春天”,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开启学校美育之门。
![]() 怀宁县稼先学校美术课教师指导学生绘画
◆美是一幅画
怀宁县独秀小学是所有名的书香特色学校,美育是这所学校特色创建的重要一部分,学校在课后服务增设美术社团,在专业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画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描绘出春天的盎然生机。“学校每学期最后一个月办一次校园美术作品展,把学生作品全部展示出来,让校园充满艺术气息,激发学生美术兴趣。”该校校长刘兵介绍了学校美育特色。
在怀宁洪铺初级中学校园里,学校处处显生机,宛如一幅春和景明求学图。学校紧紧围绕“尚美”的办学理念,美化校园,加强美育教育。学校以美化校园为抓手,把校园绿化、文化深度融合,利用文化墙、室外美术课、美育教育基地、主题班会等,展示校园美,以美育德、以德促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把校园建成一幅画,让学生在画中游,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让学生在美中学美。”副校长何世明说出了学校美育理念。在怀宁县第二中学丁满生剪纸文化工作室,一幅幅人物、生肖、风景等学生剪纸作品挂在墙上,展示了学生对美的认知。
![]() 怀宁县独秀小学剪纸社团学生现场制作
◆美是一首诗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开篇之作《关雎》中的名句,把景美、物美、人美融为一体,古人用质朴、率直的语言表达了对美的渴望”。在怀宁县茶岭初级中学,教师何承列正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详细描述《关雎》中的美,让他们在古代诗歌中捕捉中华文化的美感。“我们身边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翻开书本,我们能在朱自清《背影》中感受父爱之美、能在《桃花源记》中想象世外桃源之美、能在《饮酒》中体悟采菊悠然之美。美育是一首诗,学生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民族语言的境界之美,激发向往美好生活的热情”。何承列以文学的视角理解美育的概念和育人功能。
怀宁县石牌镇是典型的戏曲之乡,这里黄梅戏底蕴浓厚,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就依托地方文化创建了安庆市黄梅戏韵特色学校。学校里,每名学生都能唱上几段黄梅戏。“接下来,我们来学习黄梅戏的念功。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唱念方法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现在我们先欣赏《夫妻双双把家还》唱段。”黄梅戏爱好者、教师陶英男正在教学生唱黄梅戏。陶英男虽然不是黄梅戏科班出身,但是她从小就被黄梅戏耳濡目染,唱黄梅戏成为她唯一的爱好。自“双减”实施以来,她向学校主动申请成立黄梅戏社团,在课后服务时间教学生唱黄梅戏。她还把舞台搬到敬老院、社区,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广泛传播黄梅戏曲之美。
在凉亭乡中心学校的校园艺术展演舞台上,学生陈俊俊有板有眼地唱着《打猪草》经典唱段,学生胡伟伟身着戏服表演了一段《女驸马》……台下的学生大饱一场黄梅盛宴,黄梅戏韵飘香校园。“我妈妈很喜欢黄梅戏,去年学校开了黄梅戏社团,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学唱黄梅戏虽然辛苦,但是也很快乐。现在我在家里常常和妈妈一起对戏,生活多了很多乐趣呢。”凉亭乡中心学校学生陈佳说出了黄梅戏带给她的美好生活。
![]() 石牌中心学校教师陶英男教学生黄梅戏基本功
◆美是一种实践
在怀宁县平山中心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躬耕园里,教师朱德民在耐心地教学生栽桃树和李子树。“先把树苗放正,再把土壤回填,最后浇水,过几天我们再来给小树苗施肥……”桃子和李子是大部分学生们爱吃的水果,“桃李”也是朱德民对学生的期望。在劳动教育课堂上,学生认真地听,使出浑身力气挖土、浇水,一个个渴望收获果实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发芽。
“我们把刚撤并的学校改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汇聚学生的思维,取名为躬耕园,让学生在田野里体验劳动的辛苦,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切身感受劳动的美”。校长邬金宝十分关注学生的美感。
体育不仅强壮身体,改善形体,还能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下叉要直、摆臂要快、扭胯要有节奏、面部要带笑容,动作要整齐……”“90后”教师蒋久玲一边讲解,一边教学生啦啦操《快乐向上》动作要领。蒋久玲是专业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她自编了一套校园啦啦操,体育课上她耐心地教学生跳啦啦操,学生也学得很认真。现在学校大课间活动,全校学生能整齐划一熟练跳她编排的啦啦操。“《快乐向上》融合了广播体操与爵士舞,既有体育之美,也有艺术之美,目的是塑造学生形体、增强运动活力、改善精神面貌,展示枫林中心学校学生积极向上、快乐学习的精神风貌”。蒋久玲把体育与美育融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运动美。
![]() 平山中心学校教师朱德民教学生栽树
◆美是一种牵挂
怀宁枫林初级中学801班的丁雨(化名)是名特殊的学生。因先天性疾病导致腿部残疾,经怀宁县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鉴定,她满足随班就读条件,但是腿脚行动不便的她在班里有些自卑。班主任丁邦专一直关注着她的动态。为了让这名特殊的学生尽快融入集体,他到怀宁县特教中心学习特殊教育知识,鼓励班干部带头帮助丁雨,在学习和生活上做亲密朋友。在丁邦专多次家访和同学的帮助下,丁雨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脸上有了笑容、心里有了阳光。现在她上学和放学都有三五个同学“围着”,避免她上下楼摔跤,同学甚至主动护送她到家,她成为班里同学牵挂的“班宝”。“起初我最担心的是丁雨在班里被边缘化,但是现在看来她成为了班级的中心,同学们最关心的是她、最牵挂的是她、最能给班级带来快乐的还是她。班级因她而有温度,她是一种美,也给我这个班带来了品德美”。从教三十余年的丁邦专对这个班级感情至深。
![]() 枫林初级中学教师丁邦专在上演讲课
◆美是一个体系
美育是一个教育体系,贯穿于德智体美劳教育整个过程,教育活动中能处处发现美、处处体现美。“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贯彻到各学科,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勤劳美、艺术美等美育资源,启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能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怀宁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小明说出了美育的育人目标和途径。
后 记
近年来,怀宁县教育局积极通过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美育贯穿到各个学科,配足配齐美育教师,开足开齐美育课程,通过美术课、美术作品展、艺术表演等形式展示学生对美的理解与表现,能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营造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培养多彩少年。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丁亚东、通讯员李未停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