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你写作文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9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5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98期  下一期
名师教你写作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2-05-23 10:55:30

名师档案

  吴小英,宿松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从教12年,安庆市作协会员。曾获2019年安庆市优质课一等奖,2020年安庆市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2016年全国书香三八读书活动优秀奖。多次在报刊发表散文、人物通讯,指导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

真题再现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去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出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实践题三)

审题指津
  重读《背影》《秋天的怀念》这两篇典范的亲情散文,我们不难发现两篇课文都选取了生活琐事为题材,于平实、质朴的文字中饱含对亲人的深厚情感。
  通过分析还可以发现这两篇课文的共同之处:①都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由对父爱、母爱的不理解到后来的领悟和感激。②另外这两篇散文都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尤其是父亲艰难爬过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成为经典的文学形象。《背影》通过细节描写,折射出父子深情,突出了“父爱子,子爱父”的主题。《秋天的怀念》中也有典型的细节描写,当儿子因病痛绝望而自暴自弃时,本就疲惫不堪的母亲却强忍着病痛千方百计地抚慰儿子,文中用了“悄悄、偷偷”等词。文中还写道,对于“跑、踩”之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除此之外,《秋天的怀念》还运用了环境描写,几次写到了菊花,烘托深秋的气氛。借花喻人,菊花象征着母亲顽强不屈的品格。仿写时只有仔细揣摩原文,才能成功仿写。

思路点拨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仿写:
  1.学习选材
  2.模仿语言
  3.借鉴技法
  首先是学习合理选材,《背影》《秋天的怀念》两篇范文都是写与亲人相处的日常琐事,于细微处见真情。仿写时宜关注现实生活,从自己的日常生活、见闻中提炼素材,回想与家人相处的感人瞬间,做到有话可说,真情流露。其次是模仿语言,两篇范文都运用了平实、质朴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最后是借鉴技法,学习范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抓住人物的情感态度变化,使文章行文富于变化、突出主题、引人入胜。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离不开精心构思、合理选材、锤炼语言,而这些技法都比不上真情实感的力量。总之,仿写既要抓住散文的形,更要抓住散文的神。


学生练笔
深蓝的衬衫
□宿松县实验中学八二五班  姚  焰
  不管什么时候,爷爷给我的印象总是一个穿着深蓝衬衫、骑着自行车的老头。
  大风将地面上的灰尘和枫叶刮得漫天飞舞,天色逐渐变得暗淡,只剩下西边的那一抹红晕。我从学校的大门出来,便看见了爷爷的身影——那件深蓝的衬衫。他朝我挥了挥手,从车篮里拿出我爱吃的面包。坐上铺着棉垫的后座,我的心里感到一阵惬意。看着天色渐晚,爷爷的自行车便蹬得飞快,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发出“吱呀,吱呀”的抗议声。我牢牢地抓着爷爷座椅下的铁架,风在耳边呼呼地吹着,爷爷宽大的脊背总是出现在我的眼前,他的衬衫透着一股汗味。他总对我说:“你瞧,那些电动车还不如我的自行车骑得快!”他哈哈地笑着。我听着,同他一起哈哈大笑。
  “你爷爷的穿着好土气呀”“是呀,我也有这种感觉……”渐渐地,班上的同学们这么对我说。我先是对他们不满,可是这么说的人多了,我便觉得丢脸了。思来想去,矛头便指向了爷爷。
  “爷爷今天怎么又穿这件短袖?”我心想着,不满的情绪溢上心头来。爷爷看见我,朝我挥了挥手,从车篮里拿出我爱吃的零食。他的皮肤看上去干巴巴的,因为常年在阳光下劳作而晒得黝黑,老气的短袖衫,长年积累而形成的大黄牙,都成为了我嫌弃的对象。“我不饿”。我看了一眼他手里的零食,气呼呼地坐到了车座上。爷爷仿佛看出了我的情绪,路上,再没有跟我念叨一句话。耳边呼啸过一片汽车声,只有他宽大却有些驼的背影在眼前晃着。
  “爷爷的身体不太好,以后你就自己上下学吧?”几天后,奶奶用商量的语气跟我说。我很高兴,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可是渐渐地,独自一人上下学的新鲜感被吞没。每天放学后,我总感到肚子可以贴到脊背,路上没有可以聊天的人,看不到那件深蓝的衬衫,我感到心里空落落的。可是又怎么好跟爷爷说呢?
  那天放学后,我居然又看见爷爷站在校门口。他浑浊而无神的眼睛往校门里张望着,穿着那件让人心生温暖的蓝衬衫。我悄悄地走到他的身后,轻轻地拍了拍他。他回过头来,先是很吃惊,接着他便从车篮里拿出我爱吃的零食。我又看见了他的脊背,仿佛没有那么宽大了,有点像一只弓着腰的猫,衬衫透着一股汗味,风一吹过的时候,显出他的瘦小,头颅上剩着几根白发随着风轻轻地飘,飘进我的心里……
  自行车左摇右晃,画出一道曲线。只有坐在那件深蓝的衬衫后,我才不会心慌。

  点评:小作者仿写得十分成功,抓住了范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变化。以爷爷的蓝衬衫为叙事线索,记叙了和爷爷相处的经历,从开始对爷爷的嫌弃和责怪,到后来的理解和依恋,于情感变化中感悟亲情的美好和弥足珍贵,于细节描写中凸显小作者的点滴成长。笔法摇曳,感情细腻,结尾意味深长,给人启迪。


微 笑
□宿松县实验中学八二五班  胡  祥
  我与大姐不相见已半年有余,我最不能忘的是她的微笑。
  浩瀚夜空,因背负着收纳繁星皓月的重任,才显得深邃神秘;莽莽大地因包容着嫩草绿叶,才呈现出勃勃生机;大医至诚,因承担着治病救人的职责,医者才一次又一次地无惧无畏。
  去年夏天,我同父母一起去看望大姐。由于大姐是医护人员,这几年疫情特殊时期,她便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肩负起救死扶伤的责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姐到火车站接我们,看到我们后,心头的喜悦一下涌上了她的脸庞,露出了甜甜的酒窝,眼睛眯成了一弯月牙,开心地笑了。
  在大姐休息的几天里,她仍然抽出时间辅导我的作业。她的脸上总挂着微笑,就仿佛是一阵和煦的春风,吹散了夏日的炎热,也使我注意力更加集中。有时碰到我不会的题目,她便加以引导,提供思路。她总是笑着看着我,充满了鼓励与期待,那眼神如同起潮的海水一般,给予我无穷的动力,将我推向成功的彼岸。当姐姐带我们逛商场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给我买衣服,给妈妈买化妆品,当妈妈说“没必要这样铺张浪费,家里啥都不缺”时,姐姐却微笑着答道:“两年不见,你们多买点呗!花不了多少钱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一晃而过,休息几天后,姐姐又要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了。那夜,妈妈一边帮着姐姐收拾行李,一边心疼姐姐说:“疫情弄得生活不能安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哎!”姐姐说:“现在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社会一起努力加油,战胜疫情那一天总会到来。而且我们都穿了防护服,反复消毒,不会有事的。妈,别担心了!”
  当天微微亮时,姐姐已经吃完早餐,拖着行李箱,等单位的车来接她上班去。我们送别姐姐时,那太阳的光辉映在她的脸上,即使她戴着口罩,仍然不能遮挡她的微笑。
  不知不觉间我的眼泪湿润了眼眶,又想起姐姐的微笑,她奔赴到她的战场上奋斗,那么我也要在我的战场上拼搏努力。她那最迷人的微笑、那坚定的步伐和她那美丽的背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心中。
唉,不知何时再能与姐姐相见!

  点评:这篇《微笑》是仿写《背影》,包括语言形式上、内容、情感各方面都模仿得不错。选取了与时政相关的疫情医护人员的付出为题材;文笔细腻,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语言质朴、平实,表达了对姐姐的敬佩和思念,家人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支持,彰显出了普通家庭在疫情面前的大爱。


樟树旁 外婆家
□宿松县实验中学八二五班  吴  怡
  那是两棵高大的樟树,长得粗壮,枝繁叶茂,叶子绿得可爱,叫人打心眼里喜欢。只是,从未见它们开过花,离这树不远的地方,坐落着外婆的家。
  樟树像骑士一样,守护着外婆的家,每每到外婆家去,总是先看见那两棵樟树一左一右地站在院外,叫人心里踏实。外婆的家不大,被各种杂物充斥着,配着外婆慈祥的微笑,家里家外像樟树一样,让人心安。
  外婆是个实在人,像樟树一样,直爽。但我明白,她这个人啊,有颗敏感的心。
  那年夏天,我到外婆家小住几天。午后天气炎热,外婆买了一个西瓜来解暑,回到家后,外婆将西瓜洗净、切好后装在盘子里给哥哥姐姐们送去,他们一面推辞,一面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外婆无奈,又将瓜端了回来,苦笑道:“哎!我老了啊,她们不吃我这老太婆的东西啊!”我觉出一丝异样,抬头看了看外婆,她赶忙挤出一个微笑,但在那双失神的眼里,却闪着泪光。
  外婆有一个小簿子——一个她视若珍宝的小簿子。
  从小,便经常看见外婆一笔一画地在上面写着什么,但那时不识字,只记得上面记录着一串串数字,那是外婆所有亲人的电话号码和生日。外婆没有受过多少教育,那上面的字迹有些许笨拙,字里行间却氤氲着温暖。外婆记性不大好,经常忘记吃药,但姑姑们的电话号码她可以倒背如流,哥哥姐姐们的生日更是永存心间。那簿子太小,装不下外婆深沉的爱;那簿子又太大,装下了外婆的一切所爱。
  外婆已长眠于故乡的黄土。
  外婆的家也成了空房子。回去时,再也看不到外婆慈祥的微笑了。屋里的陈设还是那个样子,东西还是那些东西,但总显得空荡荡的。
  初冬,母亲领着我去看了外婆的房子,远远地看见院门,觉得光秃秃的,我心一揪,视线向下——一团绿的、白的混合在一块,模糊在眼前……
  是的,樟树被舅舅砍了,洁白、绵软的花朵撒了一地。樟树终于开花了,可昔日生气勃勃的它也颓然倒下,曾经站过的地方只剩一截伤痕累累的树桩。它呻吟着,透过枝叶可以看见它困苦的挣扎,像忍受一种难言的痛。
  我没言语什么,霎时,一股酸楚感涌上心头。
  忽然,一阵清风拂过,花香洒满了整个村子——浓厚,但带着些许苦涩。外婆慈祥的微笑又浮现在面前……
  记忆化作枝枝蔓蔓伸展开来,我突然发现,时光已在周而复始中悄然将记忆磨成一片斑驳。只依稀记着——曾经,在两棵高大的樟树旁,是外婆的家。

点评:小作者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刻画了外婆慈爱和直爽的性格特点,再现了生活场景,语言质朴,有画面感。一位普普通通、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老人,虽平凡却真的伟大!她给了子女们无忧的童年、无尽的关爱,令人肃然起敬,也让人不禁联想起鲁迅笔下的长妈妈。斯人已逝,记忆随风,思念永随,于行云流水的文字里透着对外婆深深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