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古人如何洗衣服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2-05-16 17:06:59 |
世界真奇妙 同学们,你的家里是用什么洗衣服、洗碗的呢?你可能会说洗衣服可以用洗衣液、洗衣粉,洗餐具可以用洗洁精。的确,现在只要是污渍,都有各种洗涤用品能够帮助除去,非常方便。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并没有这些现代工业合成的生活用品,那么古人用什么洗衣服呢?难道就是用木棍敲打一下吗?事实并非你想的那样。下面跟小米姐姐一起来看看吧!
早期洗衣是力气活
人类很早就发现衣服可以通过清水的洗涤变得干净起来。已知的有关洗衣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埃及古墓的壁画上,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有一幅壁画上刻画了一群男人弯腰洗衣的情景:两个人在用力搓洗,两个人在折叠,另外两个人在使劲拧干。那个时代,人们凭借一双手,利用河水的冲刷动力还有棍棒的击打力来洗衣物,可以看出那时候洗衣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体力劳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皂角和澡豆
到了魏晋时期,古人开始用皂角和澡豆来洗衣物。皂角是皂树的果实,果实中含有皂甙,皂甙在水中能产生大量的泡沫,有很强的去垢能力,因此被民间用来作洗涤剂。《神农本草经》与《新修本草》中皆有皂角记载,并指出其去垢的性能。
“澡豆”一词,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起来的。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时代,各种西方的、南方的香料到达中原,让贵族生活面貌一新。澡豆的最大特点就是豆粉等天然去污原料与珍贵香料混合到一起,能够散发出优雅的香气。这样一种卫生用品的产生,显然与两汉以来外来香料贸易的繁盛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的“钾肥皂”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草木灰可以用作洗涤剂。《礼记·内则篇》说:“冠带垢,和灰清漱。”意思是系帽子的带子脏了,就和着草木灰洗。这是因为草木灰中的碳酸钾能去除油污。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就能够制造并使用“钾肥皂”了。根据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古籍《周礼·考工记》记载,古人会用草木灰的纯天然混合“洗衣粉”来清洗衣物。
《考工记》中记载道:“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蜃,就是贝壳灰。贝壳灰里含有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草木灰中的碳酸钾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钾,而氢氧化钾能够和丝织品表面上的油污产生化学反应,这样一来能将丝织品洗得非常干净。到秦朝的时候,人们使用生产更为方便的“灰水”来洗衣服。这个“灰水”就是用草木灰泡水之后制成的,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的成分,碳酸钾在现代工业中也是很重要的原材料,主要用于制肥皂、印染等。
草木灰
贝壳灰
唐代开始有“胰皂”
到了唐代,人们利用猪的胰腺制成了一种能够清洗衣物的“胰皂”。将猪的胰腺取出后,拨出附着在胰腺上的脂肪,将干净的猪胰腺洗净后捣碎,加入砂糖、纯碱和少量的黄豆粉,再加清水制成泥状物,搓成丸,放在太阳下晒干,胰皂便制作成功了。其在唐代是上至官吏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必备之品,家家都会配制。
古人为何用“捣衣”方式洗衣服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洗衣多使用捣衣杵,又称捣衣砧,木质,形状和棒球棒相似,长约30厘米,靠捣衣杵打衣服时的力量,用水把污垢带出来。因此我国古代洗衣服被称为“捣衣”。
早在晋代,曹毗的《夜听捣衣》就有捣衣记录。到了唐朝,关于“捣衣”的描述广泛出现于文人骚客的诗句中,如李白《捣衣篇》:“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又如《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因为捣衣是缝制寒衣的前奏,那秋夜里清脆的砧声最能触动思妇的情怀,所以“捣衣”成了诗人吟咏的主题。据说捣衣杵是住在水边的人们为洗衣方便发明的,而居住在离水较远地方的人们发明了搓衣板。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