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科创引擎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磊 发布日期:2022-05-06 14:57:27 |
□通讯员 张 磊
知识产权进高校、知识产权进企业……在刚刚过去的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里,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格外忙碌,各种知识宣讲、企业培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时间,知识产权再次成为校园里的高频词。
活动精彩纷呈,各种喜报同样耀眼夺目。在今年2月初出炉的“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中,该校从去年的第95位跃升至第64位。2021年第十届芜湖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中,该校连续6年保持市赛参赛作品数量第一、晋级复赛作品数量第一、晋级决赛作品数量第一、获奖总数量第一、获等级奖项总数第一的“五个领先”。
2021年10月21日,该校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正式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牌,这一“国字号”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落地,为该校深层次立德树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立足本校 践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十三五”期间,学校逐渐确立了以专利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产权创造、以产学研用为纽带的横向课题开发、以工程实践和科研团队建设及研发为主旨的平台载体建设的科研工作三大主攻方向。而专利也早已成为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凸显特色和亮点。目前,全校近1.3万名学生中,每10名学生就拥有一项专利。
“知识产权工作不能说从娃娃抓起,至少应该从大学生抓起。培养大学生知识创新及其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校校长吴敏说。目前,学校依托首个国家级TISC创新平台,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技术发展等提供强大助力。该中心通过编印技术类读物、开展专利文献检索能力培训等服务充分调动学校师生专利创新的内生动力,逐步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批具有一定专利文献检索和分析能力的专利创新骨干,以专利创新为龙头的创新实践活动遍及全校所有年级全部专业。
2014年,该校首次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芜湖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彼时全校专利申请数仅为3件,且都为实用新型专利。截至2021年12月,该校申请各项专利共4540件,其中发明专利2061件,已授权各项专利共1822件。这其中量与质的双飞跃,正是该校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注脚。
服务地方 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输入人才
去年以来,芜湖市大力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组建全省首个人才发展集团,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在这一背景下,该校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的筹建恰逢其时,芜湖市政府给予极大支持,不仅将筹建工作写入芜湖市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更在中心挂牌运营后,继续通过政策激励、业务委托、搭建渠道等方式给予大力支持。
“单单从本校的人才培养来讲,有了该中心后,学校科研育人后劲越来越强,越来越多从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中走出来的青年学子在芜湖市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成就创新创业梦想,助力芜湖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据吴敏介绍,目前该校每年留在芜湖市发展的学生占据毕业总人数超过1/4,其中70%以上在芜湖市新兴和支柱产业就业,在芜湖市全面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后,相信该比例还将得到更高增长。
除了人才输入,为企业提供知识培训和技术支撑也是该中心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该中心先后为芜湖新芜经济开发区、安徽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内的近20家企业提供专利信息分析报告和特定检索报告。2021年11月,该校当选芜湖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理事单位,该中心牵头起草首个芜湖市地方标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运行服务规范”,该标准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下一步通过专家评审后将正式实施。
谈及未来,该中心将继续发挥信息资源和人才队伍的优势,对标长三角,辐射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三角经济带,持续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动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
该校常态化开展双创教育
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