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儿童服务站点亮精彩童年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雁翎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2-05-06 16:13:51 |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走进旌德县旌阳镇河东社区儿童服务站,志愿者教师正在给儿童开展“学党史 润童心”的课程,教儿童认识党旗、传唱红歌。课程的最后,儿童纷纷拿起画笔绘制党旗,一笔一画表达自己对党和国家的美好祝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逢周末,郎溪县十字镇安民社区儿童服务站传来琅琅书声。儿童在志愿者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户外实践开展劳动教育,在诵读古文、挖坑培土、播种灌溉中感悟劳作的艰辛与光荣。
这些温馨有爱的学习场景正是宣城市儿童服务站的日常。在这里,儿童可以接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安全自护、科普教育、文化体育、普法宣传、生态环保、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和心理疏导等各类特色公益课程。截至目前,宣城市共建成并运营儿童服务站50个,覆盖城镇、农村、园区企业等各个领域,重点服务流动留守儿童和双职工家庭子女;儿童服务站累计开设“公益小课堂”5128场次,服务少年儿童8.9588万人次、参与志愿者达5085人次,成为该市扎根基层、精准服务,赋能儿童成长的民生项目。
![]() 郎溪县十字镇安民社区儿童服务站开展户外劳动实践活动
遍地开花的成长乐园
在宣城市青年之家儿童服务站里,有一个“常客”叫康康(化名)。建站三年来,每逢放学、周末、假期,他都会准时来服务站报到,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然而,初次踏进服务站的康康曾经是一个由于听力障碍而略显腼腆、胆小的孩子。“每次听课,都会侧着一只耳朵,很认真地听讲”。父母离异,父亲外出务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成长中遇到困难的康康很快进入了服务站站长王欢的视线。在王欢和志愿者们专业精准的帮扶与关爱下,如今康康不仅主动回答问题、尝试融入同龄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一直以来,城市双职工家庭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时间缺少关注和陪伴,课业辅导不足,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更为缺失。经过广泛调研走访、问需问计,团宣城市委自2018年底开始在社区试点建立儿童服务站,整合学校、社区、社会公益组织等多方资源,开设公益课程,解决青年家长们的困扰,助力儿童健康成长,为其营造一个更优良的社会环境。2019年3月,该市首家儿童服务站正式建成运营,有效化解了校外时间段小学生无人陪、无人教的社会难题。
首家儿童服务站的成功实践为儿童服务站的推广总结了经验、提振了信心。2020年,团市委持续发动县、乡两级团委,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先后在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培训机构中进行探索,先后建成了宣州区澄江街道花园村站、郎溪县十字镇安民社区站、绩溪长安镇梧川村站等站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宣城市儿童服务站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行模式和课程体系。2021年,团市委牵头领办了市政府重点民生项目——“儿童服务站·公益小课堂”项目,并联合市文明办印发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该项目由团市委指导,县、乡两级团组织具体承办,鼓励与公益社会组织联办。2021年底,该市全面完成了市政府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建成并运营了50个儿童服务站点,打造了一批青少年喜爱、家长们欢迎的校外学习园地、实践平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儿童服务站在该市遍地开花,成为儿童的“加油站”“成长乐园”。
![]() 绩溪县梧川村儿童服务站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 宁国市金桥社区儿童服务站开展户外篮球课
![]() 广德市青年之家儿童服务站开展非遗活动
![]() 宣州区花园村儿童服务站开展“牙牙健康我做主”科普活动
![]() 泾县琴溪镇儿童服务站体验陶艺制作
升级转型的成长伙伴
在项目的实施和推广过程中,团市委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为基层赋能,将青年之家儿童服务站作为该市深化共青团改革、激活基层活力、服务青少年现实需求、参与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载体和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聚焦打造项目品牌,团市委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宣城市儿童服务站站点管理的通知》,推进儿童服务站点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团市委及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进一步强化项目赋能,整合各方资源,统筹为儿童服务站点配备“工具箱”,在资金、设备、人员、课程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一方面,配备专职人员。成立项目专项工作组,聘请1名项目专员。为50个站点配备专职站长,站长一般遴选当地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社会公益人士等具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的人员担任。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根据各地实际需求联系志愿者教师到站授课。按照开课天数给予志愿服务补贴,从“人”的层面保障项目的规范运行。
另一方面,配套基础设施。协助站点完善适合儿童使用的配套设施,为50个站点统一授牌,安装监控设备,统一购买场地险、配备少儿读物,指导站点安装防盗窗或防盗网等保护措施,制订日常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工作人员儿童保护行为准则等,确保儿童站内安全。
此外,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站内儿童的思想引领,不断完善儿童服务站的课程。每逢学期周末或寒暑假,服务站都会常态化开放。由团市委每周统一制作主题课件下发至各个站点,指导站点规范课程安排。疫情防控期间,服务站停课不停学,每周开设一期线上原创课程,引导儿童紧绷防疫之弦。同时,依托服务站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不断强化少年儿童“红色教育”。
如今,儿童服务站从单一的课业辅导到不断丰富、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从最初的公益课堂蜕变成了“筑梦工厂”,不断为儿童的成长增添底气;从支教兼陪伴的志愿者,到更懂孩子、更爱孩子的公益人,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通过实践成长为育人的“多面手”;从搭建平台、指导实施的公益“管家”,到聚焦需求、精准对接的“服务者”,团市委在公益的道路上不断突破、不断改革,争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伙伴”。
![]() 团省委调研宣州区巷口桥儿童服务站
![]() 宣城市市长何淳宽调研莲西社区儿童服务站
![]() 全市“儿童服务站·公益小课堂”青年之家项目大赛举办
汇聚爱心的团属阵地
该市儿童服务站项目实施以来,在市、县、乡、村社会公益组织及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好评,项目入选团省委“伙伴计划”三星项目,获第三届全省青年之家优秀活动项目评选二等奖、市民政局创投大赛一等奖、市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同时,站点还被授予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体育服务基地等称号。项目被中央媒体宣传报道3次,被省级媒体宣传报道6次,被市级媒体宣传报道16次。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是激励更是鞭策。一直以来,团市委重点抓实项目规范化建设,对全市50个儿童服务站施行动态管理,确保各站点建设规范、营运有序;依托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会化募集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平稳运行;基于前期专题调研报告结果,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基层站点在实际运行中的困难,常态化开展儿童服务站星级站点的评选大赛、站长培训交流会等各色活动,为站点提供交流展示平台,推动站点更高水平发展,以爱之名打造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团属阵地。
儿童服务站项目是团市委整合社会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团市委将始终坚持开放、公益、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儿童服务站项目做实做优,打造更多青少年身边的“共青团门店”,让这一公益项目惠及更多群众,让儿童在校外也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成长乐园,切实将这项民生项目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本版稿件由特约通讯员汪雁翎、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