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创新创业赋能“智造名城”新未来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俊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2-05-06 16:31:30 |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赋能“智造名城”新未来
创新创业象征着生命力、支撑力,也孕育着新优势、新未来。一直以来,团马鞍山市委始终围绕“双创”工作大局,通过平台支持、载体支撑、金融帮扶、专业培训、导师引领等硬核举措,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人性化、定制化、系统化服务,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的优质生态,引领青年创客为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升级版贡献青春力量。
围绕中心大局 强化阵地建设
抓重点,强担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战新产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全市中心工作,联合市直相关部门举办专项赛六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优势,对接外地共青团组织,找准查实资源平台,利用九个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联盟等平台,摸排各类潜在参赛项目和资源,实地宣传推介大赛。聚焦全市人才建设,重点向市外青年人才集聚地推介,吸引上海、南京、苏州等地二百余个创新创业青年团队来马参赛。
抓整合,强阵地。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不同青年人才群体特点,提出“双创”青年骏马工程、“小马创二代”培养工程、青年职业素质提升工程、大学生“十城百校万人计划”、青少年事务社工能力提升工程等“四工程一计划”。联合市人才办制订下发《马鞍山市优秀青年创业人才(团队)遴选办法(试行)》,2018年至今,共遴选70家来自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项目。联合市人社局等部门组建创新创业联盟,指导当涂县、花山区分别建立青年创业联盟和青年商会。成功创建5家省级青年创业园,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截至目前,该市已设立35家“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覆盖多个行业,可提供各类优质见习岗位达650多个。
马鞍山市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授牌
营造双创氛围 强化品牌引领
抓氛围,强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移动电视、户外广告等媒体对大赛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宣传,在全市范围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选树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代表,开展马鞍山市创新创业十大杰出青年、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等评选活动,选树宣传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剖析他们的成功轨迹,坚持线上线下同步,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举办创业沙龙等方式,向社会分享其创业经验,并以此形成放大效应,影响并带动更多有志青年投入到创业中去。利用青联、青企协等组织平台优势,组织动员他们在资金、信息、技术方面积极扶持有一定创业能力的青年自主创业;组织一批青年企业家走进大学校园,通过开展论坛、座谈会等形式,与大学生面对面畅谈创业历程,分享创业经验,引导大中专学生正确认识创业,理性寻求新形势下的创业机会。
抓品牌,强引领。马鞍山共青团始终把支持青年创新创业作为工作重点,自2012年开始,团市委已连续举办九届全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承办了第四届和第六届安徽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1000多个项目近5000人参赛,在全市营造出支持引导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浓厚氛围。连续举办九届青年技能竞赛,服务和促进青年职工技能提升,培养和打造高素质的青年技术人才队伍。先后注册了“创青”品牌,实施了“千里马”“领头雁”培养工程,创立了“创新创业季”活动,推动青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活动直接吸引近4000名青年直接参与,涌现出136名“青年岗位能手”、36名技师、54名高级工、16名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2个发明专利(含申报中)和6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18个创业项目成功入驻园区。落实全国试点工作之大学生政务实习工作,开发实习岗位600余个,接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870名学生报名,积极宣传推介马鞍山,让大学生热爱马鞍山、扎根马鞍山。
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沙龙活动
对接成长需求 确保精准服务
抓扶持,强服务。邀请专家、风投、基金公司负责人成立创新创业导师团,为活动提供全程、全方位支撑。全力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基于青年创业项目在成长初期需要政策、资金等帮扶的现实,在创业赛事中,改变了过去从园区选拔项目进行比赛的模式,设计并实践了“伴同项目成长”并向园区输入项目的工作理念,助推创业项目由小做大。五年来,团市委共办理贷款三千余笔,超两亿元。目前,整合创业担保基金,与市人社局担保资金进行合并,实现申请、审核、审批、发放一体化运作。
抓链条,强效益。发动县区、园区组织动员报名,并充分整合县区、园区载体单位及政府职能部门的优势资源,邀请载体单位、风投机构等全程参与参赛项目的跟踪对接工作,打通从“赛场”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吸纳落户在马并且表现突出的企业加入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创新举办青企协大讲堂,内容涉及创业讲座、个人经验分享,以及税务、金融、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创业青年提供精准帮扶。
近年来,团马鞍山市委聚力青春为创新鼓劲,为创业助力,让创新充分涌动,让创业勃发生机,通过厚植创新创业的土壤,让“双创”的种子在诗城遍地开花,澎湃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动能……
举办马鞍山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关键词 人才工作
青年人才激荡诗城发展新活力
城市的未来系于青年人才,城市的梦想成就青年人才。近年来,团马鞍山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着眼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服务领域,通过狠抓机制、创新思路、实践育人,建强“人才链”,服务“产业链”,打造活力青春城市。
聚焦顶层设计 狠抓机制强导向
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机制促改革、促效能,切实做到精准发力、提质增效。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加强青年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打造“双创”青年骏马工程、“小马创二代”培养工程、青年职业素质提升工程、大学生“十城百校万人计划”、青少年事务社工能力提升工程等“四工程一计划”人才工作品牌。严格贯彻落实“一把手”领办重点人才工作项目制度,每年主动领办重点人才工作自选项目1个。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志愿服务、人才凝聚等6大方面29个重点工作项目,打造长三角的青年友好城市,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对城市更有为。
“万名学生进千企”助力全市招才引智工作
聚焦项目支撑 创新思路求实效
依托驻马央企资源,在南京、上海、西安等10座全国青年人才密度大的城市建立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提高马鞍山对本土及外地青年人才的覆盖面和吸附力。制订《马鞍山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运行办法(试行)》,让青年人才工作站工作步入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围绕打造长三角“白菜心”新定位及全市产业发展规划,联合市委人才办、雨山区人民政府、博望区人民政府、市人社局、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马鞍山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赋能提质。创新开展青年人才(团队)遴选工作,联合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出台《马鞍山市优秀青年创业人才(团队)遴选办法(试行)》并聚焦全市战兴产业进行修订,每年从市委人才工作经费中划拨100万元用于人才(团队)建设经费支持,四年来共遴选70个优秀青年创业人才(团队)。创新举办“宁马青年说”,让“宁马青年说”品牌成为青年成长长才的舞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阵地。
“宁马青年说”之创业青年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青年诉求 实践育人优“生态”
发挥团组织实践育人优势,不断深化拓展活动载体,助力人才集聚。创新开展马鞍山市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评选表彰活动,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大赛、保安员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授予“马鞍山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同时发挥“两红两优”、青年文明号等品牌项目的功能,通过典型选树激励全市广大青年创业者踊跃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洪流,引导更多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新创业等中心工作。出台《青春建功六大专项行动》,引导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在服务中心大局中争当生力军和突击队。积极吸纳一批优秀青年创业者、青年代表加入青企协和青联组织,让青联、青企协成为人才集聚的“蓄水池”。组织市青企协会员先后赴杭州、嘉兴、湖州、合肥等地交流考察,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发挥马鞍山作为全国“大学生政务实习”社会实践活动试点单位,常态化组织开展暑期政务实习大学生“我看家乡新变化”活动,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马籍在外大学生、在马高校就读大学生报名参加,吸引优秀青年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马鞍山市大学生政务实习见面培训会
马鞍山的过去,是英才辈出的创业史;马鞍山的未来,也必将是青年人才奔涌而至、协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史。作为长江沿岸的魅力诗城,这里不仅有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更有青春梦想里追逐的诗与远方。该市共青团通过凝聚和服务广大青年,赋能产业引才、载体用才、生态聚才,不断激荡城市发展的新活力……
□本版稿件由特约通讯员王俊、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