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凝聚“青能量” 激发“青动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义务 黄 慧 发布日期:2022-05-06 16:44:28 |
——六安共青团探索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新路径 □通 讯 员 吴义务
本报记者 黄 慧
“希望种地能简单起来,乡亲们的日子好起来!”这是六安市青年科技特派员薛业静追逐的梦想。
出生于六安市霍邱县农村家庭的薛业静深知传统的农业模式单一,效益低。因此,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薛业静毅然回乡创业,先后成立枫浩水产养殖合作社和枫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化的稻虾种植、养殖体系,带动当地200余户群众实现就业及产业增收50万元,帮助村集体年增收14.8万元。2021年,薛业静当选为首届“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薛业静只是六安共青团深化“乡村振兴新青年计划”的典型一例。
近年来,六安共青团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深化“乡村振兴新青年计划”为统揽,创新实施青创产业、青育人才、青领文化、青护生态和青固组织等五大行动,探索出一条党政满意、乡村所需、青年能为的乡村振兴工作路径,为老区加快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汇聚了澎湃的青春能量。
六安市举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青创高峰会暨“陆晓青”青创公共品牌发布仪式
“青创皋城,绿色振兴”直播带货主题青创赛
乡村要振兴 产业振兴是第一条
李先辉是一名“85后”创业青年,得益于六安市各级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以及各项政策叠加的扶持,近年来,他打造的“先徽”牌手工挂面已经成为中国长寿之乡——大美金寨的长寿品牌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旅游产品、网销产品和全国扶贫产品。公司年产值已近1亿元,带动原贫困人口累计收入300余万元。2021年,李先辉当选为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第一条”。团六安市委副书记杜明星认为,六安产业发展资源禀赋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大白鹅等都是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农产品。如何将这一优势导入到乡村振兴的发展热潮中去?团六安市委走出一条独特的路子——打造全国首个青创公共平台“陆晓青”品牌。由专业团队不断优化品牌管理与运营,集聚起产业品牌效应,深度挖掘乡村振兴中技术、产业等多方面需求,变个别联系、单打独斗为高效对接、协同作战。团六安市委还组织各县(区)围绕“一村一品”建设一批“陆晓青”品牌村,带动品牌村集体经济增收。
同时,六安共青团还通过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汇聚了一批优质的青创农业产业项目。先后孵化了十余个集乡村休闲文旅、科技农业、电商物联等一体的“青创农场”,选树和培育了四十多个具有产业示范引领的乡村青年创业项目。团六安市委还依托竞赛等活动搭台的后续跟踪服务机制,通过全链条式跟踪和服务,整合多方面资源,积极为这些乡村产业中的“种子选手”牵线搭桥,帮助对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为乡村青年创业项目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渠道支持,架起了一座资源引进来、需求递出去的青年创业“高架桥”。用青创活力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助力乡村产业实现更新迭代、提档升级。
没有人 何谈振兴
与绝大部分中部省份的乡村地区一样,近年来六安农村持续、快速趋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据上海社科院“长三角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六安市人口净流出比值约为25%,其中人才流出最多的便是青年人,人才流出问题严重程度位居长三角首位。
“没有人,何谈振兴?”团六安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张照泉认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的振兴。为破解老区实现乡村振兴的人才难题,团六安市委探索实施青育人才行动。
首先是吸引人。六安共青团通过完善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常态化联系青年机制,广泛开展在外青年企业家返乡周、大学生暑期实践“三下乡”等青年返乡活动,引导在外青年将对家乡的热爱转变成返乡创业、就业实践。
其次是留住人。深入挖掘乡村人才,建立并完善乡村青年领军人才库,推动乡村青年领军人才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截至2021年底,已经实现全市青年领军人才库入库五十余人,预计在未来五年将实现在库青年领军人才一千余人。
最后是培育人。六安各级团组织广泛挖掘有现场教学条件的实践基地、文化场馆、爱国教育基地等,发挥六安青年学院作用,积极建设六安青年学院乡村教学基地,在全市打造了19个六安青年学院乡村教学基地。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围绕党政方针政策、青年创业、青年健康等乡村青年所需所盼的知识开展专题培训活动,提升乡村青年能力与水平。
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随着一批批新青年的“回归”,团六安市委也不断以深化基层团组织改革为突破口,加强乡镇、村团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打通团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注重发挥基层团组织优势,积极选树和培养村后备干部,将村后备干部纳入村级团组织领导班子,选树优秀的村后备干部到乡镇、县以及市级团的机关挂(兼)职培养锻炼。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建立向基层团组织薄弱村、重点村选派第一团支部书记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任青少年事务社工以及青年工作干事,实施一村一青年委员计划,培养选拔村青年委员。
此外,团六安市委还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完善区域化团建机制,通过“校村联建”“村企联建”等新的工作模式,针对乡村青年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向村(社区)报到等活动,实现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力和农村团员青年社会实践能力“双提升”。
近年来,团六安市委赋予了新时代希望工程新内涵,围绕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等重点群体,以“青年之家”建设为抓手,并配置工作力量,打造乡村青少年课余活动阵地。
为加强乡村青年志愿服务队建设,团六安市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重要载体,开展政策宣讲、文明乡风、道德引领、文艺文化等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抵制封建迷信、聚众赌博、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提升乡村文明。
团六安市委书记张柱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以深化‘乡村振兴新青年计划’为统揽,探索出让老区新青年在新时代‘上山下乡’中实现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培训
六安市举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海皖籍青年企业家老区行活动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