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安徽工程大学:党的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2-05-06 17:55:21 |
党的关怀 □安徽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 苏国红
今年是建团100周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也将召开,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深入思考共青团“为什么出发”的初心使命、总结“如何走到现在“的历史逻辑,进一步明确“如何走向未来“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100年来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因党而生、听党指挥、做党助手、紧跟党走,这是百年团史的本质体现。100年来,共青团始终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带领青年为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方向,组织引导青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切实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既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共青团工作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总结中国青年运动百年的历史逻辑,共青团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团员续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篇章。
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是党和人民对共青团工作的殷切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作为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学校,必须时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境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成长规律,我们要积极发扬光大青年运动的优良传统,主动把握青年的脉搏、深入分析和把握当代青年的特点,更好地团结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奋进新时代
做好实践育人顶层设计 当好校地战略合作排头兵
2022年,安徽工程大学团委抓住人民城市合伙人建设契机,主动探索共青团组织主动融入校地全面战略合作大局的新路径,主动强化实践育人顶层设计,与团芜湖市委签署校地共青团组织“1+N”实践育人共建协议,助推校地多层面、宽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目前,全校14个学院团委分别与芜湖县(区)、国企等14个芜湖市基层团组织建立“一对一”共建关系,围绕学科专业特点、共青团特色品牌,推进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共育共建,充分激发了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青年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宽了舞台、搭建了载体。为庆祝建团100周年,推深做实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安徽工程大学团委拟选聘100名优秀大学生赴共建单位团组织兼任团委书记助理或者团支部副书记。接下来,安徽工程大学团委将继续坚持和完善“1+N”工作机制,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苏 醒
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体系
——机械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团委
机械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团委聚焦思想政治引领、青年骨干培养,从当前青年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团学骨干队伍“低年级经验不足、高年级参与不够”的问题,坚持党建带团建,搭建“班团——团委学生会——党支部”递进式平台,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体系,实施班团干部、团学组织干部交叉任职,着力培养选拔学生党员担任团学组织主要骨干,提升团学组织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打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模范担当的团学骨干,营造“班味温度”,提升“团味鲜度”,确保“党味浓度”,不断提升团学组织服务青年学生成长的水平。□苑雨露 李萨萨
“专业+假日”思政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邀请各专业教师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将课堂思政战场拓展到学生社会实践中来,使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基层社会需求相适应,彰显了“专业+假日”思政特色,有效搭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连通的渠道。高分子专业开展了“携手新型包装,共筑生态农田”社会实践,环工专业开展了“为水”而来水质调研,化工专业“长江马鞍山段水质调研小队”深入企业开展社会调研,应化专业以“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了美好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等,团队也先后获得了多项表彰奖励。 □万海洮
可持续发展项目团队
——人文学院团委
人文学院团委积极探究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专业赛事为驱动,坚持团队建设和项目培育,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成长”良好氛围,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组建“百年乡村变迁与乡村振兴发展”调研团和安徽工程大学法治宣传小分队两个重点团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聚焦社会发展热点课题,持续开展社会调研,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团队撰写调研报告被地方政府采纳,事迹被“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成果在全国“挑战杯”、安徽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大赛中获得佳绩,成员获国家级奖励10人次,省级奖励52人次。目前,团队已经形成“队员更新不断,调研主题不变”的工作机制,成为学院乃至全校的品牌项目。 □谢红翠
公益自行车维修改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2019年4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指导成立公益自行车维修改造志愿服务团队,用一年半的时间全面清理了学校内长期堆积的废旧自行车。对于其中仍有使用价值的,志愿者们运用自身学科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维修翻新后再捐赠给贫困地区,累计向宿州市埇桥区鸭湖村、无为市石涧镇范庄村等地捐赠公益自行车210辆。对于其中完全报废的,志愿者们将其拆解重组,废旧零件出售获得的28810元汇入学校财务账户,作为扶贫爱心捐款用于支持帮扶村脱贫攻坚。该项目先后获批芜湖市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第九届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奖项;团队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等媒体转载报道;多名志愿者被评为校十佳大学生、安徽省“十佳百优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成为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大局、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品牌。 □陶 冶
爱心志愿服务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注重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担当成长、用心用情办实事。学院的爱心志愿服务团队很多,其中,星火义务支教社坚守15年,课余周末、节假日深入中小学和社区开展爱心志愿服务,被评为芜湖市十佳志愿服务团队。学院物流专业2020级一名学生因瘫痪行动不便,自入校时起,该专业46名男同学成立“飞飞速运队”志愿者服务队,以寝室为单位,每四人一组,每组都保证有1名“大块头”负责背该同学,确保每天都有同学“保驾护航”,保障该同学参加所有活动。不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每天,志愿者服务队准时、准点、安全地帮助该同学上下楼梯,辗转学习、生活场地。 □赵恒梅 周向阳
讲好中国故事
——外国语学院团委
外国语学院团委发挥好自身专业优势,将“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实践育人、青年思想引领全过程,培育第二课堂品牌项目。依托学院团委新媒体公众号创建“晚安,E.T.”节目,朗诵国内外名著片段,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领悟经典。组织诗词大会,吸引学生参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策划中华古典诗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诗词共读活动,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文化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 □张 君
“月评十佳”主题团日
——电气工程学院团委
电气工程学院团委求创新、强过程、重考核,力求在润物无声中不断提升思想引领的感召力和塑造力。学院党委结合工作实际,以校团委年度4个主题团日工作安排为基础,再部署4个主题团日活动,全面推动学院“4+4”主题团日建设新模式,并在活动中强化思想引领、团员教育、主题学习等过程化管理。从思想引领性、活动创新性、参与积极性等方面量化主题团日活动效果,结合“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开展“月评十佳”主题团日评选和年度“青春之光”团支部评选,有效地激发了班级团支部的活力,彰显了团员青年的先进性。□李恒奎
乡村振兴路上的墙体彩绘志愿服务团
——艺术学院团委
艺术学院团委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团员青年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走进村(社区),开展墙体彩绘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九年来,墙体彩绘志愿服务团队陆续走进安徽省宿州市、无为市、枞阳县、南陵县等40多个村(社区)开展墙体彩绘志愿服务,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得到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认可,被共青团中央、安徽文明网、安徽教育网、教育部官网等多家媒体报道。项目先后获得校“团百花”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金奖、安徽省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等荣誉。以此为引领,学院团委还依托广告学专业,策划开展“安徽好人”专访志愿服务,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检验专业素养、彰显青春风采。 □袁自坤
七彩团支部创建
——建筑工程学院团委
建筑工程学院团委高度重视班级团支部规范化建设,通过创建“七彩团支部”活动,提升班级团支部凝聚力、组织力和创造力。5年来,学院团委坚持以“思想引领”(红色)、“组织建设”(黄色)、“学风建设”(紫色)、“创新创业”(绿色)、“志愿服务”(橙色)、“社会实践”(青色)、“新媒体建设”(蓝色)七大板块为依托,鼓励各班级团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创建活动。学院团委每年举办“七彩团支部”申报、风采展示和终审答辩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教育和引领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先进团支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通过培育项目、打造品牌,强化团支部建设的活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 □苏伟刚
坚守七年的乡村支教队
——纺织服装学院团委
2015年,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组建“志·青春”志愿服务团,连续七年在涡阳县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爱心支教,助力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让青年在实践中成长。每年暑假,十余名大学生来到公吉寺学区王大楼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爱心支教。他们自己制作教案,自带相关教材,除了主干课程外,还包括美术、手工、音乐、舞蹈等兴趣课程,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七年来,共计百余人参与,辐射中小学学生近千名,安徽新闻联播、涡阳县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先后予以报道。简单而平凡的支教活动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参与其中的大学生明显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就业和升学后均有更好的发展。 □陈 倩
服务社区老年群体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团委
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杜鹃花”智能手机走入老年生活团队,连续5年在社区开展服务活动。志愿队坚持每月到社区开展活动,为老人科普智能手机的运用。除此之外,还开展了“普及智能手机,预防电信诈骗”专题,“老年人乘坐轨道交通指南”专题等。“杜鹃花”团队用爱心服务更多老年群体,用行动传播志愿精神。志愿者们把智能机使用培训送到老年人身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幸福感、获得感。努力提升广大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吕 寅
体验式教育
——体育学院团委
体验产业研究院是安徽工程大学一个围绕体验教育引领青年的研究机构,在校内建有香樟营地、水杉营地,面向全校团员青年课程化、活动式开展体验式教育。体育学院团委坚持从体育学院团员青年特点出发,引导团员青年参与体验式教育培训,当好教师助手、学长导师,在体验式教育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很多学生成长为体验产业发展方面的创业者、培训师。体育学院团委围绕体验教育策划具有自身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服务青年成长。攀岩大赛、飞盘大赛、卡巴迪运动等系列体验式教育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孙 霞
立体化思想教育工作格局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团委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团委围绕青年思想教育,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线上学习与线下专题学习相结合,强化智慧团建阵地。激活新型网络阵地,打造以学院团委公众号为中心的团属新媒体矩阵,实现网络化立体化育人的转变。注重提高思政教育参与度,做到“青年大学习”全覆盖。扩大先进典型的辐射引领作用,选树学生党员、优秀考研学子、学霸宿舍、国奖学子、优秀志愿者等青年学生榜样,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学院团委持续优化活动载体,以品牌活动为主导,创新活动为辅助,成功举办特色啤酒节和休闲食品创新大赛,打造“生物食品+”特色;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对接,开展“生物技术、食品安全”专业化特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杨良军
“三三四”育人模式
——数理与金融学院团委
数理与金融学院团委建立以“强化遴选——强化团队精神——强化考核”三强化为核心的组织模式,打造负责任、肯担当、乐奉献的团学队伍。制订“三着力”的高质量培养方案、打造高素质的团学骨干。通过“青马工程”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与拼搏精神,三年通过上百学时的菜单式学习方案为两百名团学骨干成长助力;创办“理说论坛”着力提升理科思维、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美育大课堂”着力美学素养与综合素质,打造德育为先、智育为主、业务全面的团学队伍。采取“课堂+实践+锻炼+提升”的“四螺旋”成长模式,为团学骨干培养注入活力和动力,加强学生干部梯队建设,打造富于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的团学队伍。
□苏燕南
项目式育人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团支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员青年均由硕士研究生组成,直属团支部注重推进团员青年在项目中成长锻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芜湖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合作共建的芜湖市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团员青年主动参与芜湖市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状况调查研究,走进企业开展社会调查,协助导师分析调查问卷,做好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提升了认识社会的能力。在皖江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学院团员青年积极参与芜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整理和利用研究课题,做好前期调研和文献整理工作,接下来,团支部还将继续结合学院团员青年实际,推进优秀团员青年面向全校带动更多的青年在实践项目中成长。 □陈一超
永远跟党走
坚持立德树人 奋力续写辉煌党史“青年篇章”
□安徽工程大学团委书记 郭广春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从少先队员到共青团员,再到共产党员,如今是一名从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党员干部。回首成长历程,我深切感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青春闪亮、充满活力的共青团。
高校共青团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作为高校共青团负责人,我认为引领青年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绝对不是纸面上的文字、口头上的声音,而是内植于心的笃定、外化于行的奋斗,把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融入到青年学生的青春实践中去。近年来,安徽工程大学团委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以“我家这四十年”“我的中国说”“决胜2020”“致敬百年”“我的青春誓言”为主题,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利用“返家乡”契机观察、展示家庭和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在实践中感受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2022年,共青团即将迎来成立百年的历史性时刻。我们将紧扣“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精通党史“青年篇章”作为政治责任和基本功课,引导青年学生在生动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感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主动转变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努力跳出共青团“办活动”的认识误区,扎实“抓工作”的思维习惯。在建团100周年之际,遴选100名优秀青年学生骨干到基层乡村、城市社区团组织中挂职、兼职,围绕乡村振兴、城市发展、就业创业等主题开展实践,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奋力续写辉煌党史“高校青年篇章”,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