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国字号“最美”炼成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夏露 发布日期:2022-04-08 16:14:47 |
编前语 说起社区生活,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多是各种家长里短、各种小麻烦和小困难,繁杂又琐碎;说起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第一时间想到的也多是各种卫生清理、防诈宣讲、走进养老院这些“老三样”,形式大于内容。 然而,滁州市南谯区银花街道银西社区,凭着志愿服务工作,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共同评选为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小社区缘何捧回国字号“最美”荣誉?带着疑问,日前,记者走进该社区。
社区“五老”宣讲团扎实开展各项青少年关爱活动
“大家都配合一下,扫一下两码再进”“家里有谁从外地回来的,都要第一时间来社区报备,不能瞒报”……远远地就听到戴着志愿者红袖标的高子瑞一边拿着二维码、一边提醒进出小区的居民们扫码。新一轮疫情出现以来,身为银西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高子瑞一直忙碌在防疫一线。前段时间,一度因为工作强度过大,累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这里不仅是大家的家,也是我的家。守护她,是每个银西社区居民的责任”。趁着空歇,记者问了一句,“累么”,高子瑞想都没想地回答。
在银西社区,高子瑞的选择只是全区志愿服务队伍的一个缩影。据银西社区党委委员陈琳介绍,近年来,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积极打造“党组织+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的管理模式,在总人口不足1万的银西社区,注册志愿者达979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18.6%。无论是在如疫情一般的大事面前,还是在日常的活动和管理中,他们都已成为社区治理的一股重要力量。
按需“立项”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以前没有疫情的时候,这片广场可热闹了,爱心义诊、修理小家电、文艺汇演……什么样的活动都有,大家聚在一块,有说有笑的。”走在银西社区,陈琳指着一片广场笑着说。
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开门七件事,件件少不得。为了扎实服务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2016年,银西社区创新志愿服务团队模式,组建“有事您说话”志愿服务队。2019年,服务队再升级,银西社区联合共建单位、辖区单位、非公党支部等16家单位和组织拓展组建“有事您说话”联盟。把辖区划分为八个志愿服务区域,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等,推动志愿服务接地气、扎下根。
据陈琳介绍,结合辖区320余家商铺和1家大型商超的特点,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拓宽志愿服务形式,组建“小城大爱商圈”。项目自2020年3月运行以来,已有华润苏果、泰行物业等22家爱心单位和商铺加入,提供爱心午餐、免费理发、干洗券、三小修等服务内容。认购志愿服务和爱心商品价值已超过六万元,受益群众两千三百余人次,逐步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公益圈”。
考虑到有的志愿服务工作专业性很强,银西社区联合专业社工机构开展“WE”关爱。对辖区65周岁以上老人开展心理评估、分类干预、心理辅导等,实施个案疏导和团体治疗相结合,及时干预和改善。对家长和青少年倡导和谐心态,崇尚健康心理,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截至目前,已进行个案疏导和团体辅导六次,受益居民近300人次。
居民千件事,一张“志愿网”全覆盖。如今,社区志愿服务队力量不断壮大,注册志愿者从300余人发展到979人,服务内容也不断拓展,但凡居民有需求,在这里都能及时得到回应。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活动一百三十余场次,受益居民达一千六百余人次,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 社区治理走向共建共治共享
自今年3月以来,新一轮新冠疫情的反扑,让银西社区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辖区商超、学校等门口随处可见佩戴红袖标的防疫志愿者,他们的值守让辖区居民们多了一份安心。
“他们中有的是党员、有的是志愿者,还有的是社工。没有人叫苦叫累,基本上有什么需要,往群里发一条招募信息,很快就会得到大家的回应”。陈琳说,在她看来,银西社区之所以美,不仅美在“需求有回应”,更美在“事情有人做”。
近年来,银西社区充分发挥各包保单位党群连心志愿服务作用,党员干部带头下沉,大家把群众需要作为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互联互动的结合点,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义诊和慰问等活动。在住宅小区、沿街门面和主干道两侧开展“双捡”,组织党员志愿者清理社区内道路、绿化带、楼道、健身器材、宣传栏等区域的白色垃圾和杂物;为社区居民开展义诊,向广大住户、沿街门面的经营者,宣传滁州市地方标准《公筷公勺服务规范》;端午节走访慰问滁州好人、老党员、一线防疫志愿者、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等,不断凝聚社区群众合力,共同推进社区建设。
2015年6月,银西社区开展“三社联动”试点;2019年,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被吸纳为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员单位,现有中级社工两人、助理社工两人。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赋能社会组织、志愿者,挖掘公益慈善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据统计,辖区社工组织累计开展“圆梦微心愿”“爱心义剪”等活动两百余场次,并联合滁州学院数学金融系连续五年开展“爱心家教”活动,受益青少年一百二十余人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19年3月,银西社区成立“五老”志愿服务队,他们退休不退志,放下舒适的生活,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报以一颗赤诚之心,以关心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己任。当邻里之间出现矛盾纠纷、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孤寡老人遇到困难等,哪里有需要,“五老”志愿者的身影就会及时出现在哪里。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300场次,帮扶困难群众45人。
三年的社区管理让银西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的管理模式得到有效的检验,在这里,社区各方面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大家共建共治,也共享美好生活。
有爱传承 小网格打造出社区生活共同体
今年70岁的胡宗祥是一名“五老”志愿者,也是社区“夕阳有爱”志愿服务队队长。自2018年加入到银西社区“有事您说话”志愿服务队行列中来,胡宗祥先后参加了社区开展的美化家园创城“双捡”“老少携手”共创文明城、未成年人暑期防溺水宣传、定期巡查辖区网吧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结对帮扶困境儿童等志愿服务。疫情防控期间,不仅配合社区工作者向广大群众发放一封信、明白书,更是带头值班,誓将病毒挡在门外。
胡宗祥的热心肠不仅赢来辖区居民的一致认可,也让他多次获得组织的认可,先后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南谯好人”。然而,相比这些赞美和荣誉,最令胡宗祥自豪的还是小孙子在自己的带动下,主动要求跟着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最近半年来,小家伙一直利用节假日在图书室开展志愿服务。“虽然孩子还小,能做的很有限,但他能有这份积极性,我觉得很好”。胡宗祥说,一直以来,自己都希望每个人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人人志愿、全民志愿,把志愿服务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陈琳说,除了发挥像胡宗祥这些优秀志愿者典型的带动作用,社区还积极举办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带动和影响一批人,如通过举办邻里节、婆媳互夸会,每月开展邻里集市,营造“远亲不如近邻”的氛围。本着“民呼我应,有求必应”的理念,居民通过智慧社区公众号与社区无缝对接,将有温度的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打通服务群众的末梢神经。
2020年3月,社区建立“香樟树下”志愿服务点,设置便民圆椅,不定期在香樟树下开展爱心义剪、义诊、三小修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组建“醉美夕阳”文艺志愿服务队,包括黄梅戏曲、舞蹈、太极功夫扇等团体,利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文艺演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像社区邻里节,已经举办了三届。这些活动中,辖区居民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活动,对志愿服务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从而加入进来”。陈琳说,角色转换让志愿服务融入邻里互助,社区生活逐渐变成一个有爱的生活共同体。
下一步,银西社区将继续通过常态化志愿服务,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形成“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小城大爱商圈”切实服务了社区居民日常所需
社区志愿者为交通劝导员准备了绿豆粥、清凉大礼包等防暑降温物品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夏露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