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浅议“双减”中的家庭教育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学霞 发布日期:2022-03-16 17:05:04 |
□全椒县城东小学 吴学霞 孩子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先生也曾指出:“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在“双减”政策实施的今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仍需要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家校携手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既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有着严格区分的教育,又是彼此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处于孩子培养的基础地位,发挥塑造人格、奠基素质和促进学习的作用;学校教育则处于孩子培养的关键地位,发挥完善人格与素质、造就成长与成才的作用。离开任何一方教育,双方都无法科学有效地开展,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无法有效地得以解决。
二、家庭教育的“黄金有效期”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要赚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没有时间给孩子教育和陪伴,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等到回过神来,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也“不听话”“不好管”了。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若在早期开始,会让教育孩子非常轻松,只用三分力气即可;等孩子大了,你这时才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不良的习惯,那么,你可能就要多花10分,30分,甚至100分的力气来纠正,这是多么困难啊!
一位复旦大学教育学教授就曾直言: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是有“有效期”的,0~12岁被称为家庭教育的“黄金有效期”,父母至少应该在孩子12岁之前多陪伴,否则一旦错过了,等到孩子长大了,再想对孩子进行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等到孩子大了,性格习惯都基本成型了,你再想去发挥作用,已经晚了! 所以,家庭教育越早越好。
三、“双减”后的家庭教育方向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孩子周末、节假日便会空出很多时间,这时,我们不能把学习的重点简单放在学习书本知识上,还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孩子真正明白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那我们如何做呢?
1.拓宽知识领域
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带孩子多去图书馆,多看一些名人传记、励志文章、电影等等;加强动手动脑能力,让孩子不仅学习分担家务劳动,也可尝试着进行一些小而安全的探索研究等,让孩子在阅读和实践中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学习的广度。
2.加强身体锻炼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寻求幸福、实现理想。”我们要努力打开孩子兴趣、好奇、梦想和自信的大门,带领他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加强体育技能和体能的训练。
3.培养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那孩子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第一,生活习惯。主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第二,行为习惯。要强调遵守纪律,讲究公德,多用礼貌用语;第三,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园阶段,养成注意倾听,积极思考,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养成提前预习,学后复习,主动学习,经常阅读的习惯。
4.家长的榜样教育
父母积极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的同时,也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通过日积月累,让孩子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双减”政策的出台,将会使未来一段时间里的学校和家庭、家庭和孩子、孩子和学校之间产生磨合。但笔者相信,学校和家庭仍会携起手来形成教育的向心力、凝聚力,两者终会实现平衡,使孩子们在“双减”政策实施后,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人成才自立于世。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