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班美术活动设计现状及指导策略 浅谈低年级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 聚焦语文要素 增效趣味课堂
6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8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81期  下一期
浅谈低年级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林海 发布日期:2022-03-16 17:11:49

 □宣城市实验小学  管林海

  2016年9月启用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两个全新的栏目——《和家长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这两个栏目是基于目前国人的读书现状,并针对中国小学生读书时弊——“读书少并重课内忽视课外阅读积累”而设置的。其开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倡导家庭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真正体现了部编语文教材“提倡亲子阅读,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编写思路。那么,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指导好学生乃至家长从起步阶段就逐渐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呢?本文结合笔者亲身教学实践,试图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大手拉小手,亲子一起读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校,初识汉字,正规性学习也才起步。良好的读书习惯并没有养成,读书方法更无从掌握。不过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如果让他一个人读书,孤身作战,必然困难重重,知难而退。此时需要家长的鼓励、支持和指导。因此,教师要激发家长的共读意识,开展亲子阅读专项推广活动,通过绘本阅读示范课,邀请家长共同参加,为他们接下来进行亲子阅读提供直观的方法指导。另外,还可以利用班级家长微信群,示范策略性阅读的过程,家长既可明确了解要求,又能慢慢领会,并自然而然地运用于亲子阅读中。
  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读:对读、拍手读、表演读、想象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亲子共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而且增进了亲子关系。《和家长一起读》就是要在小学生的读书活动中,家长陪伴、互读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拿着同一本书,眼看同一篇文章,嘴念同一行文字,这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学生和家长拥有了共同的读书记忆,家庭阅读的书香气息自然而生。
  二、师手牵生手,师生一起读
  北京大学教授、部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和家长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板块的设置,就是为了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严峻问题——学生读书少。而在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家长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充分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文体和内容通过归类,确定不同的阅读形式。对能促进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童话,如《拔萝卜》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应该由教师领着学生读,并结合故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续编这个故事。如《春节童谣》,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顺,然后再一行一行接龙读、自由接龙读、展示接龙读、拍手接龙读、提问接龙读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与学生交流,及时解疑释惑,鼓励学生大胆读,表扬学生自由说,夸奖学生用心写。这样下来,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会不断增强,阅读的思维也得到了碰撞和生长,读书也会越读越有滋味。
  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QQ群和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为“亲子阅读”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从推荐书目、亲子阅读方法解读,到一对一地解答家长在亲子阅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也要不定期地向语文教师推荐好文章,及时开展亲子阅读指导的培训。学校、班级、家庭之间形成合力,就大大提高了阅读推广的实效性。另外,还可以适时进行“亲子阅读”汇报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年级进行,形成良好的阅读互动,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唤起学生的读书需求,把读书行为化作自我内驱力——主动读书,即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老手带新手,伙伴一起读
  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诵读能力,而低年级学生“喜欢跟比自己大的学生玩”。所以,教师要携手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鼓励高年级学生到低年级楼层去,到学校大厅、连廊等处设置的“读书吧”带着学弟学妹一起读绘本、读故事;每周社团活动时,邀请中高年级优秀学生走进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根据《谁会飞》中一问一答的形式,可以让中高年级学生以“我来问,你来答”的形式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习,打破只有教师上课的模式,让低年级学生兴高采烈地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读儿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并适时予以辅导,要让这些阅读的“老手”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感受到引领“新手”的光荣和责任,在轻松快乐的读书氛围中,学生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什么方式,也无论课内还是课外,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当低年级学生慢慢爱上了阅读,逐步实现了从少读书到多读书,从一个人读到一起读,从课内读到课外读,并真正懂得了读书不仅仅是课堂的事,而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来阅读,尤其是让课外阅读成为“真正的阅读”,使读书成为了自己生活的常态,一个个“读书人”的气度也就扑面而来了。
  让我们捧起书来,积淀深厚的语文素养,成为“阅读教师”,共同为学生点亮阅读的心灯,开启阅读的旅程,为学生播下最美妙的阅读的种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