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如何“突围”
2版:班主任驿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8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81期  下一期
中等生如何“突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2-03-16 17:01:54

  中等生是占全班较大比例的一个群体,他们不像优等生那样出类拔萃,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让人牵肠挂肚。在通常情况下,班主任“抓两头”的经验,使得中等生很难受到老师特别的关心和帮助,经常被忽视、被遗忘,缺乏关注,大多数中等生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由此班级中形成了“橄榄型”的格局,中等生失去了发展成长的机会。

  对于中等生,班主任如果教育方法得当,他们有可能会跨入优等生的行列;如果放任自流,他们也有可能自暴自弃,被“后进生”或者“问题生”的小团体吸纳,滑向“失足”的行列。在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中等生现象的研究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该如何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如何优化中等生呢?
  本期“班主任驿站”一起走进肥东县白衣小学和枞阳县枞阳镇金山路小学,看看两校班主任有何好的建议与做法。
 
图为梁红在辅导学生


肥东县白衣小学
 
巧花心思促提高
□三(3)班班主任  秦娟娟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中,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或在只任教语文学科这段时间里,我始终坚持重视每一位学生。那如何尊重学生呢,尤其是班级中的中等生呢?
  关心生活的细节 接新班时发现学生小鲁同学成绩平平,行为懒散,学习消极,个人卫生也是令邻座的同学摇头嫌弃。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先接近他,跟他聊些他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话题。接下来就开始“动手”了!在课间时间来来去去答问几次后,我俩开始愉快地相处了。当小鲁有了一点变化时,我便在同学们面前兴奋地、高兴地表扬他。后来如我计划一样,他卫生习惯有了很大改观,也有了向上的信心,他的学业也如芝麻开花——“日日”高!
  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学情,从生活上的细节之处入手,抓住教育契机,以点带面,带动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改进。慢慢地学生们越来越喜欢我,这时加上有目标的指导更会让学生主动接受和付诸行动。
  建立学习小组,挑选合适小组长 将班级学生按照ABCD等次搭配为一小组,鼓励四人合作商议为本小组命名。而小组组长无疑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我的目的是让中等生担任小组长,借此提升责任感和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对每组中选定的中等生培训时发现很多孩子不太自信,这时候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感与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尽责工作的源泉。
  我相信经过长期的锻炼,身为小组长的这些学生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会不断提高,将会越来越善于合作、乐于合作。这样,课堂变成真正的学堂,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建设绿色生态班级
□一(2)班班主任  梁  红
  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班级,而不是一个静止状态的班级。如果我们能够抽出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从中间入手,把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将会产生一个不一样的有效的转化过程。
  具体措施如下:人人有事做,个个有责任。一个班级是否有凝聚力,就看这个班级的学生是否有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班级一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要让他们有班级主人翁的意识,就要让他们在班级人人有事做。首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长,给他们每人都安排一件事做;其次班干选拔实行轮流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当班干。
  发挥教师语言魔力,促进中等生的转化。学生的信心来源于老师的夸奖和鼓励,每名学生都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奖和鼓励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只有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在课堂上教师可能夸奖优等生较多,鼓励后进生较多。但当我们有意识地更多地去评价中等生,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设绿色健康的班级生态。当一个班级中不断有中等生走进优等生行列,班里的优等生越来越多,那么一个良好的班级生态环境基本已经形成。这样的班级生态链一旦建立,良性循环随之形成。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是保守的、静态的,抓中间促两头的做法是积极的、动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给一点阳光 我就会灿烂
□六(3)班班主任  高理翠
  从事小学教育三十余载,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赞美在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心理、生理还不够健全的小学生,他们敏感而脆弱,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喝彩和掌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中等生这样的群体。
  现实班级里,中等生占有较大的比例,平时他们比较遵守纪律,默默无闻,让班主任省心。正因如此,他们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但在多次绿色评价测试中发现我班成绩中等的学生占了百分之四十几,于是工作中我在抓好两头的同时,更加关注中等生,给他们创造机会,委以重任,多一些赞扬和激励。
  以前,班级组长一职我总是安排优秀生来担任,现在我一改常态,让表现进步的同学担任。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一直留心中等生甲,寻找他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宣传表扬,然后再委以重任。没想到一向内向、胆怯的学生甲变得开朗了,学习也更积极主动,成绩也跃升到优等生,成了一名阳光的小男孩。后来,我如法炮制,中等生乙、中等生丙……他们变成了优等生乙、优等生丙。这真是一份不小的收获!
  现在面对学生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给予鼓励、表扬……他们一定会用事实告诉我们:您给我一点阳光,我定会灿烂!



枞阳县枞阳镇金山路小学
点亮色彩
□三(1)班班主任  陆爱谛
  中等生,这个称呼我特别亲切,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它就是我在班级里身份的代言。时隔三十多年,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曾经我的小学老师对我的评价,而且从没忘记过。她说我是班上默默无闻的同学,就像一棵小草,但哪里都不能少。 或许这就应该是大多数中等生的颁奖词吧。
  每一个班集体,中等生都占大多数,这群学生的状态形成了这个班集体的底色。他们总是在为班集体默默地奉献着自己,而他们却不曾看见过自己——因为内敛,因为不自信,因为不够勇敢……他们是乖巧的,他们是听话的,他们是循规蹈矩的。于是,不出彩,不挑事,安分守己的他们在老师的眼里有存在,却无感。
  而我,往往却莫名地偏爱他们多一点,或许看到他们,如同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只要发现他们有亮点的地方,我会毫不吝啬地把夸奖给予他,虽然他不言不语,但是我要“挑高”他的出色,让全班同学都能注意到他的这份认真。我的只言片语,像烛火,像荧光,即使微弱,但是我需要给她,给他,我要温暖他们的自信,从我的班级里燃起!
  因为他们总是开启着“默默”的模式,我却反其道而行之。当他们无意从我身边走过时,我会看他们笑一下,他们看似勉强而羞涩地回复了我的笑,但那份欢喜在他们的心里却是发了芽的。下课的时间里,有那么一个、两个会被我喊出来聊聊天,来时他们满脸疑惑,脚步磨蹭;回去时,却是内心小惬意,步伐坚定而喜悦。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抹属于自己靓丽的色彩,我能做的,就是点燃他们“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



剖析心理 促进转化
□三(2)班班主任  李宝娟
  中等生指的是班级中学习或品行一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转化秉持“抓两头,带中间”的误区。学习上,中等生甘居中游,没有动力亦没有压力。根据六年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从心理学层面对中等生转化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最近发展区”,激发求知欲。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致力于“最近发展区”,走在中等生发展的前头,在有所转化的区域,辅助他们。我曾在班级中开展趣味阅读,以学生熟悉的领域开展阅读,但在设置问题时,又高于他们的能力水平一些,中等生在完成目标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后,求知欲被激发。
  “皮格马利翁”效应,树立自信心。皮格马利翁的期待效应,表示越是对学生充满期待,并明确告诉他们,老师格外关注他,认为他一定会获得进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体验成功感。中等生在长期的不被关注中,心理日益自闭、学习方法更难科学化,逐渐缺失自尊、自重。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在班级排座位时,以“中等生拉动后进生”原则,安排中等生与后进生同座。并在日常学习中,倡导二者协同合作式学习,逐渐打破班级“橄榄球”式格局。
  每一个中等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只要班主任肯钻研、愿发掘、善浇灌,那么希望的花朵都会有绽放的时刻。



让“中等生之花”灿烂起来
□六(1)班班主任  张琴芝
  在班级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品行一般,成绩中等,既不冒尖起带头作用,也不拖后腿,他们叫中等生。他们没有学习上的优势,没有骄傲的资本,大都安分守己,不“惹是生非”,所以,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但“中等生”的世界同样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他们心细,善于察言观色,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如果我们能适当地对他们加以引导、栽培,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他们将和优生一样齐头并进、奋发向上;相反,一旦失去了信心,他们可能就成为了后进生的预备队。那么,怎样才能让中等生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呢?
  每一名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我们教师除了做好“两头”的教育工作外,对待他们要多进行赏识教育。每一天都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和欣赏,让中等生感觉自己一直在教师的心里,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让他们在适度的赞赏中发现到自己的优势,自信地为自己开创更广大的天地。同时,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挫折,加强自身的意志锻炼,让他们笃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让我们也试着来做太阳,让每一名学生都拔节劲长,让“中等生之花”灿烂起来!

本版稿件由吴琼、江炎魁编辑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