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系民生 马鞍山市教育融合圈圈出课后服务主阵地 马鞍山市深业小学延伸学生高质量校园生活
01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8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2年03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81期  下一期
马鞍山市教育融合圈圈出课后服务主阵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 浩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2-03-16 10:23:50
□通 讯 员  刘  浩
  本报记者  谢婷婷

  2021年秋季开学以来,马鞍山市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今年春季学期,该市城乡189所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等)已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数13.98万人,学生参与率95.58%;“5+2”全程参加学生数13.23万人,占比90.5%;参加课后服务教师数1.04万人,教师参与率94.16%,赋能课后服务高质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六教融合”让课程更加丰富
  走进马鞍山市建中学校,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参加气象兴趣小组的学生都会准时来到校园气象站前,利用观察、测量等方法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发现生活环境中天气要素的变化和规律。“本学期我班42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了100%。为满足学生的课程需求,二年级组开设了科技、美术、音乐等共7大类、30个活动课程。”该校204班班主任虞妍认为,“课后服务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学习,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好地发挥出立德、育美、健体、增智的作用。”
  在马鞍山市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推进“体教”“卫教”“科教”“艺教”“文教”“团教”融合,努力打造服务品牌,形成各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截至今年1月19日,向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团市委等六家单位共征集到创意编程、疾病防治知识讲座等78项课程资源。由市教育局负责推荐和统筹课程资源,各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资源和平台,确保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
“三段设计”让课程满足更多需求
  随着城市发展,马鞍山市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较为特殊的家庭环境不仅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课后辅导和兴趣拓展造成了局限,同时也成为很多在外务工家长教育子女的困扰。马鞍山市金玉兰小学春季学期总学生数为218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58人,占总人数72.5%。2017年,该校成为花山区四所试点课后服务的学校之一。当学校了解到六年级两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家长大病、生活较为困难时,当即免除了课后服务费用。
  该市确保作业优先,提倡按照自然班编班,在教师的看护下,学生自行完成当天作业和学习任务等;学科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学习节奏和方法,促进学生实现从“他主”到“自主”。坚持兴趣为本,依托学校少年宫、运动场馆等开展活动;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戏曲、民族乐器、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训练。做好看护托管,以学校或年级为单位,对正常课后服务时间之后,家长仍然不能接送的,进行集中看护照管;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须服务群体。
“三项制度”让课程管理更加规范
  课后服务工作中,马鞍山师范附小教育集团东方城校区打造阳光体育,引领学生强身健体。该校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引进非学科类优质校外培训机构等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在六个年级共设置50节个性化课程,并自主开发了选课平台。
  该市专门建立申请审核制度,经家长申请、班主任审核、学校批准后,学生方可参加课后服务活动。对于有特殊情况缺席的学生,建立请假离校制度,既方便学生请假,也便于校方管理。在课后服务过程中,由值班教师负责对留校学生的具体看护和照管工作,并由校方行政领导进行监督和巡查。


马鞍山师范附小组织学生开展体质锻炼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