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迷人的太和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一诺 发布日期:2022-03-14 10:57:31 |
□太和县第三中学东校区八(10)班 刘一诺 辅导教师 张洪彬
走进皖北大地,彳亍于蜿蜒的沙颍河畔,身后就是河滨小城。虽是小城,却生活着一百三十多万人口。长期以来,或许是这里的人民都想过上太平祥和的日子吧,所以就给这个地方取名“太和”。
儿时的沙颍河畔,没有现在这么美,只是一些烂泥衰草,民房低矮,一到下雨天,地面又泥泞又滑溜,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但沙颍河的水滋养着沿河一代又一代的居民,种在这里的瓜果肥大,蔬菜鲜嫩。夏天麦浪逼人,秋天一片金黄,我知道,这是善良的太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近年来,大美太和进入高速发展期。太和东站贯穿南北,国道、省道四通八达,城乡公交,也早已成为太和小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实现了人们的出行自由。不仅如此,小时候连想都不敢想的私家车,现在已不是身份的象征了,而是普通家庭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太和二桥、三桥、四桥、五桥,像是一道道绚丽的彩虹,折射出太和人民美好的生活。这不,沙颍河湿地公园、柳青沟万亩森林公园,已成为我们大美太和天然的氧吧。我爱湿地公园,那里的树木会呼吸,如同置身仙境之中,望着奔流的沙颍河,无不使人留恋。我爱我的美丽家乡——太和。它有着“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医药集散中心”“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绿化模范县”等美誉,这一个个响亮的称号,都使我觉得作为太和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说起名片,太和可不止一张。香椿便是我们太和一张亮丽的饮食名片。太和香椿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可是从唐代就开始流传了呢,还曾将它作为贡品进贡给朝廷。清代状元祝顺昌曾有“天下好椿出颍水”的赞言。昔日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香椿,现在早已大众化,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享用了。来太和不尝尝“太和贡椿”,难道不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吗?
北方人多喜面食,说起面食,太和板面可是全国闻名,任你走到全国大小城市,在美食街、车站等都可以看见“太和板面”的招牌。2018年11月,还被评选为安徽十大美食。这面条可是很有劲道的,在制作的时候边摔边拉,可不是一夹就断的,清白润滑而又有劲道的面条配上浓郁的汤底,就足够让你垂涎三尺。
太和的飞速发展是看得见的,这与太和人民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太和人。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至今,我们却平安无事,是谁为我们筑起了那一道道长城?是那一位位白衣战士。是的,在疫情最严重的关头,他们冲锋在前,救助了一位又一位患者。太和的白衣战士不仅守卫着我们的太和小城,更是发扬团结奋斗的精神,响应国家号召,派遣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悲壮又感人的故事。当我们从媒体报道中得知一个又一个患者康复的消息时,我想那白衣天使的防护罩里面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吧!
除了他们,社区工作人员也为我们太和作出了贡献,还有那些志愿者们,他们一个个走出家门,在疫情期间冒着危险,却时刻关心着他人,嘘寒问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无不让人感动。
太和,我的家乡,一座美丽的皖北小城,是那么的亮丽,又那么的柔和。她有着最美味的食物,有着最团结的人民,有着最可贵的奉献精神。有了这些,太和如何不迷人?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