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青春之歌 我们的歌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启越 发布日期:2022-02-28 10:47:35 |
——读《青春之歌》 □肥东县第二中学高二(1)班 周启越
辅导教师 褚克龙
翻看爷爷的书柜,我居然找到了一本极富年代感的书——《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的,比我整整大了半个世纪。泛黄的纸页透出一股霉味,边缘处微微上翘着,书的包装纸已经有些残旧不全了。好奇心驱使着我翻开这本书,可看着看着,我竟然发现这本书里流动着的都是滚烫的“青春热血”。
书中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这段历史时期为背景,叙述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一批爱国青年救国救民的故事。作者着重塑造了林道静这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透过她们,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青年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她们坚贞不渝的信念。他们满腔热血的革命信念和追求让我备受鼓舞。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满战斗激情的动人小说,作者杨沫用文字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斗图景,描写一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为打碎黑暗的旧世界与反动阶级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斗争的感人故事。林道静是一个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因生母是佃农,惨遭迫害致死;跟着后母生活,却深受后母的凌辱和虐待。可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不仅没有让她变得逆来顺受,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倔强勇敢,让她对这个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深恶痛绝,为了反抗不幸的命运,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家出走。
继续读下去,我们就可以看到林道静对党的真挚情感,可以看到她像火山一样喷发的炽热的爱国热情,可以看到风云激荡的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一开始的林道静只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像一朵冰清玉洁的莲花,但容易让人轻视,觉得她难以在时代的熔炉里坚持淬炼。在经历了两次铁窗中血与火的洗礼后,她在革命实践中变得坚强,在政治上也逐渐变得成熟而清醒。而这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青春之歌》中,可以学到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林道静入狱受到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后,依然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不背叛自己的事业和党。我仿佛看到在鲜血淋漓之间,她正对着敌人轻蔑地笑。她义无反顾地走向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求解放的战场。在我看来,这是她用生命吟唱的青春之歌,绕梁三日,不绝如缕。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以前认识的肤浅,我开始为小说里一个个鲜明的革命人物的牺牲而捶胸顿足……
《青春之歌》的后记里,杨沫这样写道,“这本书是想让如今的青少年看到过去的生活是如何艰辛,让青少年更珍惜如今的生活”。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如果在青春的岁月里,不能好好地、有意义地度过,岂不是暴殄天物?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时说,“做可以为之事,成有为青年”;李大钊也曾呼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希望青年要奋进、要有为、要不负国家和民族。虽然现在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炮火硝烟,但我们也一样有着热情澎湃的爱国之心,一刻不能也不该懈怠。
《青春之歌》让我们感慨、振奋,给予我们动力与希望;我们也自当不负众望,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当代青春之歌!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