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阜阳市:青春返乡不断线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金平、本报记者徐徐 发布日期:2022-02-25 12:08:41 |
编者按 为让在外的青年学子们感受到家乡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更好地认知了解家乡,进而喜爱家乡、建设家乡,团阜阳市委利用春节高校学生返乡契机,组织就读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的近50名返乡大学生代表,实地参观了城市规划展示馆、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等处,触摸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脉动,并为青年学子们返乡学习、锻炼、就业、创业提供不断线的精准服务。通过参观,青年学子们也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振奋,在座谈会上纷纷畅所欲言,为建设大美阜阳建言献策。 “今天的参观学习带我们领略了家乡发展的新形势,看到了美丽阜阳的新变化,我深深地热爱这片沃土,为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感到自豪。”春节返乡大学生、同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张雨晴在座谈会上说。“感谢团市委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今天的参观与交流让我们领略了五彩斑斓的阜阳,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路参观下来,可以看到,阜阳由内到外、由表及里都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大美阜阳正在快速发展。”2019年毕业于阜阳市第一中学、现就读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学生周晓彤感慨道。
2月11日,团阜阳市委利用春节高校学生返乡契机,组织就读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的近50名返乡大学生代表,实地参观了城市规划展示馆、复旦创新科技园、安徽晶宫绿建、返乡青年创业企业和金种子集团等处,游览了双清湾、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亲身感受家乡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实地触摸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脉动。
在参观过程中,青年宣讲员全程进行现场宣讲,介绍阜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和文明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随后进行的座谈交流中,青年学子们吐心声、谈感受、话未来,并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治理、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晓云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白晓云说,有一种情怀叫家国,有一种思念叫故乡,大学生是时代骄子、家乡骄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寄语和要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在“强国有我”中绽放青春风采,在“兴我阜阳”中走向出彩人生。他说,当前,阜阳市加快从“边边角角”向“前沿阵脚”、从“块头大”向“劲头大”、从“知名度高”向“美誉度高”转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家乡的风景也美好。他鼓励青年学子爱阜阳就要大声说,共同讲好阜阳的故事、阜阳人的故事,让外界更好地认知阜阳、了解阜阳,进而喜爱阜阳、建设阜阳。并要求宣传、共青团等部门加强策划创意、搭建交流平台,为青年学子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回乡就业创业提供不断线的精准服务。
据悉,“喜看家乡新变化”活动最初以“新青年看新阜阳”为主题在2017年开展,自2018年纳入阜阳市“接您回家”总体方案后,每年年初春节期间开展,各县、市(区)同步开展活动。
“喜看家乡新变化”活动主要依托阜阳市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驻外团工委、各地同学会、商会以及从参加阜阳共青团大学生政务实习活动或受“爱心圆梦大学”资助的大学生中摸排、推荐、遴选参加人员。活动组织阜阳籍在外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青年企业家、青联委员、退役军人、青年科技人才等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群体,邀请他们实地走进阜阳市近几年的重大工程、重要园区及重点企业,感受阜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厚植热爱家乡阜阳的朴素情感,增强对阜阳市发展变化的自豪和追赶跨越发展的自信。
据介绍,团阜阳市委将进一步加强与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的联系,建立在外青年人才库,加强对阜阳籍在外青年人才的沟通与服务,对接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了解掌握阜阳市对青年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点对点服务,吸引阜阳籍在外青年人才返乡发展,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助力全市“双招双引”工作,为建设现代化美好阜阳凝聚青春力量。
座谈交流
喜见新变化
阜阳市的新变化,让参观后的青年学子们感触很深。
毕业于阜阳市第一中学,现就读于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学生梁思琦说,自己学的是经济,主要研究经济增长模型和城市发展,“回农村老家走亲戚时发现,这几年联通城乡的公交车越来越多,农村的道路也不断变宽,从之前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既保障了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也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还有就是居民住房,她说,记忆中的农村老家很有年代感,四间大瓦房是在四四方方的宅基地上建造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座座两三层的小洋楼在老家慢慢建起,自己家里也装上了空调和现代门,爷爷奶奶年龄都挺大了,每当看到他们因为新装的空调感到舒适、因为现代化的炊具感到方便时,就很感慨,时代在发展,阜阳市在发展,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同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张雨晴则深切感受到阜阳市交通的巨大变化,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郑州至阜阳高铁的开通,让她出行更便利了,“2019年我大一时,第一次去上海坐了九小时的火车。今年过年回来时,已经坐上便捷舒适的高铁。前几天回老家过年,发现阜裕大桥通车了,一桥飞架南北,还有城南新区宽阔的车道、立交桥等,一次次感受到交通变化带来的无限魅力”。
此外,阜阳市城市环境的变化也让她感觉很好。“我现在住在城南新区,沿着美丽的河岸走走,步行即可到双清湾公园,阜阳大剧院、科技馆、植物园、海洋馆等都已开放,我还成功预约了科技馆门票,想带两个表弟一起去体验感受一下”。
城市管理更加科学了,也让张雨晴感触颇深。她说,对于阜阳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科学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阜阳市城区一些大的十字路口设置了摄像头、装上了大屏幕,对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有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几大路口的交通现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些新颖的交通标语也让人既感觉幽默诙谐,又能够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阜阳市民中心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于一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多跑一次”的口号喊出的是该市政府简政放权的决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张子辰,目前已保送至清华大学市政工程系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他说,参观了阜阳市几家企业与高新园区,也顺带领略了城南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这次参观让他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阜阳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和强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市委市政府为实现“双招双引”目标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作为阜阳人,他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建言献策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在乐见阜阳市有了新变化的同时,青年学子们也纷纷为家乡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并希望毕业后能返乡、为阜阳市的发展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程佳乐结合个人专业,对于阜阳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三个初步想法。
第一,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既要抓主要矛盾,贯彻重点论,牵住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牛鼻子,又要兼顾次要矛盾,贯彻两点论,继续加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第二,坚持质量互变规律,既要注重量的积累,积土成山,久久为功,矢志艰苦奋斗,又要注重抓住时机,乘着新时代建设的东风,迈上新阜阳建设的快车道,实现质变。第三,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既要肯定来路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又要吸取经验教训,以创新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绿色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以开放解决发展内在联动问题,以共享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他还表示,如果有机会有条件,等自己具备了一定能力后,十分愿意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张子辰则觉得阜阳市在建设海绵城市上仍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他认为,阜阳市是一个比较适合建设海绵城市的地方,“阜阳的气候很少有连绵的暴雨,更多的是隔一段时间下一次的小雨,这种降雨就比较适合建设海绵城市,小流量的雨水可以通过海绵城市自行消纳,很少排入地下排水管网,这就节省了这部分雨水被当成污水的处理费用”。
他建议,可以先在城南新区或西湖新区的建设中进行规划,建设一块海绵城市示范区,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个理念,再将这种生态理念进行推广。可以将其打造成文教娱一体的示范区,让学生来参观学习,成为他们课外活动的一个基地,通过海绵城市来了解城市生态建设,来学习相关知识。
此外,他还希望阜阳市在城市建设与规划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将生态理念考虑进去,打造一座宜居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阜阳。
□本版稿件由张金平、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