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对话非遗传承无为民歌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2-02-21 11:01:34 |
1月13日,芜湖电缆工业学校隆重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近年来,在无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校“无为民歌”社团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次活动也正是社团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当日,市委领导现场观摩指导,众多市民艺术家走上舞台,为广大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民间艺术盛宴。该校社团学员穿着富有民间情趣的演出服装,和老师配合无间、相得益彰,展示了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可能。
活动现场
获奖选手合影
“非遗”民歌伴我行
□高一文字会计班 杭枫玲
辅导教师 赵 骏
2021年的尾声,学校组织了“非遗进校园”活动,这也是我们学生记者站本学期参与的最后一次采访任务。可以说,本次活动的精彩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也令我们重新审视了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关系问题。
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的舞台上,无为本土的艺术家们带来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表演,有《幸福生活万年长》《甜甜的水蜜桃》《我家宝宝睡着了》《姑嫂采茶》《六首民歌合盟联唱》等曲目。在这些民歌里,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民歌的感染力不仅仅是靠唱,更要靠演。边唱边演、边演边唱、演唱结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和感情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歌词中有很多叹词,可以说一唱三叹,情感浓郁而奔放,这正是“非遗”民歌独有的魅力。我们普通老百姓本身就是奔放而直白的,对待生活绝不藏着掖着,无为民歌正是无为人民独有的表达方式。
在台上艺术家们的歌声中,我听到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热情,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老百姓昂首跨入小康社会的坚定步伐,感受到了中国人甜如水蜜桃的幸福微笑。
我最喜欢的就是我校胡倩怡老师的作品《送晚茶》,送晚茶是原巢湖地区的习俗之一,当时的劳动人民生活艰苦,农民在结束日常劳作之时,要喝一杯晚茶解乏。这首歌正是普通群众日常生活细节的真实再现。胡老师为人低调、深藏不露,却是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她也是我们班的授课教师,真没想到,在我们的身边,竟有这样一位文化大咖。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后我要好好向她请教。
正如无为市艺术家胡晓兰老师所说,“非遗”民歌是一件瑰宝,需要有人来传承。我校的民歌社团正是这种传承的中坚力量,我校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土文化,立足本土经济文化建设,希望无为民歌能在我校开花结果,发扬光大。
无为民歌——故乡的歌
□高一文字会计班 徐青青
辅导教师 赵 骏
无为民歌是流传于安徽省无为市的民歌形式。无为民歌有号子、山歌、小调等三大类别,品种齐全。无为民歌存诗近150首,其中,52首编入《安徽民间音乐》,38首编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安徽卷,它是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近,在无为市文艺家协会和无为市舞蹈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芜湖电缆工业学校成功举办了“无为民歌进校园”活动。活动在装修一新的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演员、领导和广大师生济济一堂、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掌声雷动。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校胡倩怡老师带来的第四个曲目《送晚茶》,歌词大意主要是一个小姑娘偷偷给自己喜欢的小伙子送晚茶,田间地头的淳朴风貌和年轻恋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交织成一曲美丽的田园牧歌。胡倩怡老师已为人母,可是她的演绎一唱三叹,满怀情趣,眉眼间的娇羞爱意令我想起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可见她是真的沉浸到了这首民歌的内容和意境当中,加上适当的艺术加工,令我不禁想起本学期学过的《诗经》中的那首《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美丽而聪慧的女孩在约会地点躲起来逗自己的心上人,惹得小伙子惆怅不已,然后又送给他精心准备的礼物,那是红色的管笛和自己从草原上采摘的荑草。这一幕和《送晚茶》何其相似。《诗经》其实就是春秋时期的民歌,尤其是十五国风,更是具备浓郁的地方特色。可以说,我们的无为民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诗经传统,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是货真价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是,在新兴文化层出不穷却又无法持久保存的今天,传统文化的衰落更加令人心痛。网络上流行的那些不知所云的古风流行歌曲,哪里能和情感充沛、言之有物的无为民歌相提并论呢?为什么这种富有生活情趣、贴近人民生活的曲调在今天竟然有断层的危险,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思的。
我爱无为,我爱无为民歌。
走进无为民歌的背后
□高一文字会计班 宣明慧
辅导教师 赵 骏
在跟各位老师、同学们合完影后,学生记者们对几位活动骨干展开了采访。
“陈老师您好,请问您对这一次的活动感到满意吗?”
“非常满意。”歌唱家陈敏老师激动地说,“芜湖电缆工业学校的学生们热情好客,且在活动过程中井然有序,体现出了良好的素质。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演员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良好的状态,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童学姐你好,请问你对这一次的舞台表演有什么感想?”
无为民歌社团的学姐童冰冰笑容腼腆地回答:“感触特别深,我在我们学校学习了无为民歌,这是第一次有机会在如此隆重的场合展示学习成果。我们节目的编排很辛苦,每一名同学都发挥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谢谢老师对我们不遗余力的指导,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大家看到更好的表演。”
压轴采访的对象是社团辅导教师胡晓兰,她身材不高,但是身姿挺拔,说话铿锵有力,侃侃而谈:“首先是市委市政府对本次活动的重视,然后是芜湖电缆工业学校的重视,上下级部门同心同意,共同努力,促成了我们这次盛会的成功开展。这种重视不单单是针对本次活动,其根源还是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贯的严肃态度,芜湖电缆工业学校一直将文化传承当成日常工作之一,我们学校的领导不仅有情怀,更有担当,为无为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无为民歌的传承人,我对此非常欣慰。”
“请问胡老师对这次活动有什么看法吗?”
“我有一个感想,一个很深的感想。我们社团学习开展得还不算太久,我刚来的时候,发现大家接触的都是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基本上都不了解,也缺乏兴趣,一开始还比较排斥。但是两学期过后,他们渐渐爱上了这项独特的艺术形式,爱上无为民歌。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衰减,不是因为缺乏魅力,而是缺少挖掘和宣传,这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少数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只有沉下心来,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介,针对广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推广,那么就能遍地开花遍地香。”
“胡老师有没有想对本校学生说的话?”
“我就希望我们学校所有的学生都来学习我们的无为民歌,唱响无为民歌。”
百灵与金蝉
□高一文字会计班 季文燕
辅导教师 赵 骏
歌声在校园上空飘荡。
他们是春天枝杈间的百灵,是盛夏里破壳的金蝉,是秋风吹过草地的沙沙呢喃,是山间小溪在冻土里的婉转流淌。
一颦一笑、一步一动皆是岁月的沉淀。
没有亲眼见识过的人,或者说,那些沉迷于网络神曲的耳朵,很难感受到“非遗”民歌中年轻又古朴的力量,那是青春之歌,也是风霜之歌。
在芜湖电缆工业学校多功能报告厅的舞台上,从来不乏传统文化的表演,但是这一次“无为民歌进校园”活动,还是令我感到万分惊艳。这种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几乎已经完全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将其作为“非遗”艺术推介给广大师生,是完全必要的。
我最喜欢的节目是陈敏老师带来的《甜甜的水蜜桃》,这歌名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口舌生津,分外甘甜。陈老师穿着淡紫色礼裙,宛若从古画中飘逸出尘的蜜桃仙子,嗓音甜蜜得像是在蜜桃汁中浸润过。深吸一口气,空气中都有一种水蜜桃特有的馥郁。
还有胡晓兰老师带来的节目《我家宝宝睡着了》,胡老师是我校无为民歌社团的辅导教师,将无为独有的民歌曲目不遗余力地推介和传承。这首歌中透着舒适和安然,歌唱者生动的表情像极了正在哄宝宝入睡的妈妈,还有那些伴舞的老师,她们共同交织出一幅美丽的安静祥和的画卷,令人想起了母亲的怀抱。
节目到达尾声的时候,我在意犹未尽中想要向广大青少年大力呼吁,要开阔眼界,深挖传统,在那些毫无养分的靡靡之音之外,有着积蓄了普通老百姓丰厚情感和智慧的艺术形式,传承多彩“非遗”,唱响千年民歌,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少年的共同努力。
□本版配文图片由该校学生记者站辅导教师赵骏提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