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新教育 打造有温度的校园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05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05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舒新教育 打造有温度的校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亮 肖蕾 发布日期:2021-12-29 10:26:44

  界首市舒庄中心学校坐落于该市最南端,濒临泉河,是一所农村中心学校,下辖六所村小、两所幼儿园。中小学现有在校生共2200人、专任教师127人。本学期学校全面施行“双减”政策,将课后服务与特色课程灵活结合,创办了五大校本课程化模式,即家校共育课程、寄宿管理课程、远足之旅课程、红色电影课程和校园之声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时,该校通过思想教育、机制保障、体制建设、平台培养,积极调动教师的参与感和荣誉感,把“舒新教育”营造成一所让学生开心、老师安心、家长放心的乡村温馨校园。



  王雪辰,七年级班主任,数学老师,兼职教书法课
  刘星辰,小学语文老师,兼职花鼓灯舞蹈队的舞蹈课
  司明鑫,小学语文老师,兼职中心学校初中部的美术课
  王相,九年级班主任,数学老师,兼职担任校篮球队教练
  ……
  “这些老师都是在中心校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兼职担任特色课程的授课老师和校本课程负责人。” 舒庄中心学校校长张青群介绍说,“‘双减’背景下的乡村教育,如何做到‘减量提质’,对教师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在延续学校之前开展的全镇域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我们通过挖掘中青年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的特长,通过教师走教、一人多职、成立首席名师工作坊等方式开展特色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根据寄宿制学校特点,舒庄中心学校成立了讲师团、舒新志愿者等教师服务团队,把家委会和教师团队活动相结合,通过“家长走进课堂、班主任假期大走访、舒新志愿者家访、讲师团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等方式实现家校共育。通过文明寝室、先进班级等方式的评选活动,把寄宿管理日常化,计入校本课程体系进行考核。以传统节日为节点,组织学生走进食堂,参与制作食品,增长见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远足旅行根据学生年龄划分,从高年级到低年级,从市内、乡内到村内,学生们感受着大自然的美,通过沉浸式教育和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放开天性。参加远足之旅的每个班都有一个执行方案,远足之旅目标、开展哪些活动、教学意义、学生感受等内容都要在教案里有所体现,同时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
  临近元旦,韩佳运在刚刚结束的红色电影观影活动之后,又在筹划“半条被子”小剧场的演出。作为一位历史老师,韩佳运责无旁贷地担任中国红校本课程的负责人。闫运杰是一位语文老师,同时是校团委副书记,主要负责青春之声特色课程。如何挖掘年轻老师的潜力,让他们的热爱和特长变成学生们学习的榜样,闫运杰首当其冲,“承包”了学校播音主持、朗诵演讲和经典诵读等特色课程的老师。慢慢地,加入青春之声的教师越来越多。英语老师吴群影成为了剪纸课辅导老师、数学老师迟治成成为了象棋课教师,会计闫杰成为了足球课老师……
  打造首席名师工作坊是舒庄中心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早期表现,在该校发展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尝试。对于教龄已经三十多年的牛玉琴来说,从事政教工作经验丰富,虽说再有几年的时间,她就要退休了,可看着学校里新来的青年教师面对讲台时而迷茫时而困顿的场景,她总是要指导几番。一来二去,牛玉琴被青年教师亲切地称为“妈妈”导师。张青群看到这些,就萌生了成立中心学校版名师工作室。“特聘牛玉琴老师为学校首席名师工作坊的坊主,不仅仅是因为她教学教育经验丰富,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她不愿意‘躺平’,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通过个人的勤奋努力去影响和提升更多青年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
  首席名师工作坊使得舒庄中心学校成为界首市第一所拥有首席名师工作坊的乡镇中心学校。同时,工作坊开展的工作得到该市教育局的认可,并在全市中心学校宣传推广。这也给张青群想要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增加了信心。秉持“校长服务好教师,教师服务好学生”的理念,张青群创立了舒新颁奖典礼,设立“舒新陪伴”“最美教师”“最美青年”等十多个奖项,红地毯、鲜花、奖杯、掌声满满的仪式感送给获奖教师,教师被肯定、被展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28岁的王洪福是妥妥的“90后”。今年3月,他被任命为舒庄中心学校大鲁村教学点校长,带着一脸不解、走马上任的第一天,王校长就有点泄气了。因为办学环境太差,再加上村子位于三个县市交界,学生流失很严重,特别是幼儿园,只有两间教室和一名临时代课教师,教室里稀稀疏疏不到10名幼儿,教室里连基本的绘本都没有。
  看着如此情况,王洪福并没有转身走开,而是想到了中心学校“家校共育”模式,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走访了大鲁村的家家户户,调查了每个适龄儿童的生源情况,上门劝说周边村民选择就近入学。同时跟中心学校申请了校舍改造资金。今年9月,村小幼儿园焕然一新,色彩斑斓的场地、可爱的滑滑梯吸引了周边村庄近50名幼儿前来报名。大鲁村小学在接手后的第一个学期就提升了学生回流率,王洪福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之前不理解张校长为什么把我安排到这里,通过一个学期的锻炼,我感受到了张校长的良苦用心。再小的村小也是一所学校,校长所要担负的是一个学校的责任,通过大鲁村小学这个平台的锻炼,我相信我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成长。”


特色课堂
小舞台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你的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孩子。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没有尽头,然而山却不会再长高,不用担忧挖不平”。12月10日,界首市陶庙小学校园内热闹非凡,全校三、四、五年级18个班级轮番献艺,《愚公移山》《守株待兔》《金色鱼钩》《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精彩故事,在小小的舞台上精彩呈现。
  演出背后有故事。该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一来是拓展语文教学活动阵地,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二来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力,进一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舞台上,小演员认真表演;舞台下,观众入情入境。三(2)班学生表演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小演员通过灵活的肢体动作以及生动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在寒冷的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忍冻挨饿、最后悲惨死去的情景。
  演出要成功,角色很重要。三(2)班语文老师亚双双告诉笔者,当初为了选择小演员,自己可是下了一番功夫。“老师,我想演卖火柴的小女孩”“老师,我想演路人甲”……当得知要进行课本剧表演时,学生的兴致都特别高,一下子就有二十多人报名。
  然而,课本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只需要不到10名学生。究竟选谁参加表演,该如何挑选角色,亚双双一时犯了愁。经过认真思索,亚双双决定通过确定角色人选,加深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认知。她一边带学生读课文,一边让学生找一找班里谁最适合扮演卖火柴的小女孩,谁扮演其他配角。
  除了选角色,人物服装确定也是个大问题。“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穿一样的衣服呢?”面对亚双双的提问,学生们回答不一。为此,亚双双又带着学生读课文,通过读课文,学生们找到了答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穷人,她穿的衣服应该是单薄的;街上的路人,他们穿的衣服应该很厚。
  “准备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认真感知角色的过程”。亚双双说,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人物的特点,同时也要注意在日后写作时可以通过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为了让课本剧演得生动形象,亚双双带着学生们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演练,在她看来,最终比赛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反复演练,学生们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这次活动是我们学校‘双减’成果的集中展示,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学校在作业管理上下功夫,在精简作业的同时,布置创新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动起来。比起枯燥的书面作业,课本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庙小学校长陈刘华说。
 


家校互动
家长进课堂  课程更精彩
  12月9日上午,初冬的阳光浸润着顾集中心小学充满希望的校园,教室里,一位家长正在进行《编织笔筒》特色课程讲课,她手把手教学生用彩色硬纸编织笔筒……这位家长是四(1)班应雨璇的妈妈,她的到来开启了顾集中心小学本月的“家长进课堂”活动。
  应雨璇家开了一个鞋子代加工厂,平时父母都很忙,这次妈妈能和她一起进课堂,让小雨璇感觉特别开心,很自豪。“虽然在家,基本上没有陪过她。没来之前,我跟孩子说让她奶奶去教他们编织吧,孩子就说‘你就不能放下你自己的事情陪陪我吗’我就说好,再大的事情也没有陪孩子重要。”应雨璇的妈妈说。
  当天是顾集中心小学“家长进课堂”日,和应雨璇的妈妈一起走进课堂的还有其他几位家长。课堂上,家长们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自身的专业和特长,带给学生全新的上课感受:一(1)班杨金铭的妈妈,是顾集卫生院的一名医护人员,她和她的同事为学生们带来一节急救模拟演练课,让学生们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徒手心肺复苏术等急救知识及技能;三(2)班程熙的妈妈和应依晗的妈妈,心灵手巧,平时爱好做手工,她们一起为学生上了一节编织手链课。学生们为各位“老师”的丰富知识喝彩,也为他们的和蔼可亲着迷。
  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顾集中心小学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积极挖掘利用家长个人丰富的社会阅历、个性爱好和一技之长,把各行各业的家长引导到学校课程建设中来。利用每月一次的“家长进课堂”活动,积极开设各种各样的家长特色课程,让课堂教学更加活跃,让课程营养更加丰盛,让国家课程与地校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发展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
  据了解,自顾集中心小学家长特色课程开设以来,家长们纷纷踊跃报名。每个月,来自不同的行业,从事着不同的职业“老师”们,根据自身的专业和特长,精心备课,带着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资料走进课堂,展开了别具特色的家长课程。讲课内容有健康卫生知识、劳动种植、传统文化、特色美食和手工制作等。
  “‘家长进课堂’活动,让作为孩子的父母亲,担任起教师的角色,有利于我们对学校的了解,有利于家校沟通。我们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孩子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让孩子全面发展。”程熙的妈妈说。
  校长马克奎表示,这是学校落实“双减”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将继续开展“家长进课堂”的活动,让更多的家长走进学生课堂,把宝贵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社会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编织课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赵亮、本报记者肖蕾采写
□配文图片由通讯员赵亮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