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郑伟伟:扎根乡村的研究生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恒 徐徐 发布日期:2021-12-24 13:55:48 |
郑伟伟在利辛县江集镇郑大楼村大名鼎鼎,一些村民觉得他留在村里是屈才了,“一个研究生不去城里坐办公室,整天在农村捣腾,不是屈才吗?”在去往郑伟伟家的路上,为记者指路的村民说。 几分钟后,记者看到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小伙子站在路旁等待,同行的郑大楼村驻村第一书记、省委政法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孙保东告诉记者,他就是郑伟伟。
郑伟伟的窗帘生产基地位于郑大楼村中,一台制窗帘机器正在工作着,一条条蓝灰相间的窗帘从机器里陆续被“吐”了出来。“一台机器一天能生产约一万张窗帘。”郑伟伟说,“我们还生产床幔,产量也很大。”
1989年出生的郑伟伟,2015年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然后成为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北科大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在淘宝上给人打工,帮人卖窗帘,做客服工作,“积累了一些做电商的经验”。
也是从那时,他萌生了要创业的想法。郑伟伟说,有一天,有个顾客对窗帘不满意,退了货。他拿到退货后,发现那窗帘很薄,制作起来并不复杂,但利润可观,于是便有了以后要自己干的念头。
研究生毕业后,郑伟伟考进了界首市一家市直单位,成了村民眼中的“公家人”。但没干多久,他就选择了辞职,“心心念的还是想自己创业,大干一场”。
2018年,带着仅有的8000元,郑伟伟回到了老家江集郑大楼村,在村里建起来薄窗帘、床幔生产制作车间,并通过网店对外销售,国外市场销往东南亚。
据介绍,生产薄窗帘企业目前全国只有两家,郑伟伟的厂牢牢占据首位,他的床幔厂则是安徽第一家,年产量居全国第四。
公司目前在阜阳市还有一座仓库,拥有员工近百人,其中60岁~70岁村民有13位,从事的工作是折叠窗帘和包装窗帘,每人每年收入在1.5~2万元。公司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此外,在郑伟伟的指导下,村里还有好几位村民也开始生产和销售窗帘和床幔。
受疫情影响,公司今年的销售额略有下降,郑伟伟又有了新的打算。计划建立合作社,带动农户承包土地,发展桑树套种(种洋葱、花生、萝卜),一年可套种三次,桑叶可用来养蚕和做成桑叶茶,桑枝打碎可用来养羊,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郑伟伟(中)与村民交流产品质量 □本报记者 傅 军/摄 郑伟伟得到利辛县江集镇郑大楼村驻村第一书记、省委政法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孙保东(右二)与村委两名青年干部的支持鼓励。 □本报记者 傅 军/摄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李恒、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